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71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主要由野菊花、石斛、生地黄、百部、射干、西洋参、麦冬、柴胡、沉香、山银花、半夏、知母、防风、桔梗、薄荷、紫苏梗和淡竹叶制作而成。所述药物可使热毒得清,滋阴利咽。可用于慢性咽炎,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属于药品技术的领域。
技术介绍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临床以咽部不适为特征,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临床表现为咽部干燥、发痒、微痛、异物感、痰阻感、清咽频作等。咽部检查见粘膜弥漫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本病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除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各种鼻病、慢性扁桃体炎、龋齿对咽部的影响外,长期烟酒过度,有害气体,风尘的刺激都可引起本病。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炎为咽喉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咽喉部的干痒、灼热、疼痛、咽部异物感等,其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10%-20%。发病原因及其诱因较多,如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咽周围邻近器官感染、心理压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慢性咽炎病程长、病因病机复杂、症状反复发作。传统的西医临床治疗方法比较多,如通过使用抗生素、抗炎药和干扰素等来控制微生物感染和炎症,但效果不甚理想,容易复发,不易治愈,虽不危机生命,但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药物可使热毒得清,滋阴利咽。可用于慢性咽炎,无毒副作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野菊花5-15份、石斛5-15份、生地黄20-40份、百部5-25份、射干5-25份、西洋参1-6份、麦冬5-15份、柴胡5-15份、沉香5-15份、山银花5-25份、半夏5-25份、知母10-30份、防风5-15份、桔梗5-25份、薄荷5-15份、紫苏梗5-15份和淡竹叶10-30份制作而成。前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中,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野菊花8-12份、石斛8-12份、生地黄25-35份、百部10-20份、射干10-20份、西洋参2-4份、麦冬8-12份、柴胡8-12份、沉香8-12份、山银花10-20份、半夏10-20份、知母15-25份、防风8-12份、桔梗10-20份、薄荷8-12份、紫苏梗8-12份和淡竹叶15-25份制作而成。前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野菊花9份、石斛10份、生地黄15份、百部12份、射干10份、西洋参3份、麦冬10份、柴胡6份、沉香10份、山银花15份、半夏9份、知母12份、防风10份、桔梗10份、薄荷6份、紫苏梗10份和淡竹叶10份制作而成。一种前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取上述药物,可以加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口服制剂。前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前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颗粒剂这样制作:取以上药物,加8-12倍水,煎煮2-3次,每次1h,合并滤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5的稠膏,稠膏与稠膏量20%的淀粉和稠膏量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前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胶囊剂这样制作:取以上药物,加8-12倍水,煎煮2-3次,,每次1h,合并滤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5的稠膏,稠膏与稠膏量20%的淀粉和稠膏量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成干膏粉,装入胶囊,即得。前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片剂这样制作:取以上药物,加8-12倍水,煎煮2-3次,每次1h,合并滤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5的稠膏,稠膏与稠膏量20%的淀粉混匀,压片,包薄膜衣,即得。前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丸剂这样制作:取以上药物,加8-12倍水,煎煮2-3次,每次1h,合并滤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5的稠膏,稠膏与稠膏量15%的淀粉混合、泛丸,干燥,包衣,即得。前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所述袋装茶剂这样制作:取以上药物除薄荷和紫苏梗,加8-12倍水,煎煮2-3次,每次1h,合并滤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5的稠膏,干燥成干膏,干膏与薄荷、紫苏梗和10%冰糖打粉混合,装袋,即得。实验例药效研究1实验材料1.1实验药物1.1.1本专利技术药物:按实施例1进行制备。1.1.2咽喉宁:市售。2实验方法取SD大鼠60只,体重150.00±10.00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咽炎片组和本专利技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咽喉喷雾装置将15%氨水喷于动物咽部,每次喷3揿(每揿约0.08mL左右),每天上、下午各喷1次,连续3天,造成慢性咽炎模型,正常对照组喷蒸馏水。于第4天各给药组动物灌胃给药10mL/kg,每天1次,连续4天。于最后一天给药1h后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咽部情况。并按下述评判标准记录:积分3,频繁搔抓口部,饮水,并出现咽部充血、肿胀,黏膜呈鲜红色;积分2,咽部肿胀,部分充血;积分1,咽部肿胀,无充血;积分0,无上述情况。3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4结果具体见表1。表1对氨水致大鼠慢性咽喉炎模型的影响组别动物数积分均值正常对照组120.00±0.00模型对照组122.80±0.45aa咽炎片组121.25±0.97b本专利技术组121.30±0.55bc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0.05,a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1;与咽炎片组比较c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频繁搔抓口部,饮水量增多,肉眼观察出现咽部充血、肿胀,黏膜呈鲜红色等症状。给药后,咽炎片组和本专利技术组大鼠症状均有所改善,咽部病变积分情况明显减轻(表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本专利技术药物对大鼠慢性咽炎模型具有治疗作用。疗效与咽炎片组相当。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可使热毒得清,滋阴利咽。可用于慢性咽炎,无毒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1.配方:野菊花9kg、石斛10kg、生地黄15kg、百部12kg、射干10kg、西洋参3kg、麦冬10kg、柴胡6kg、沉香10kg、山银花15kg、半夏9kg、知母12kg、防风10kg、桔梗10kg、薄荷6kg、紫苏梗10kg和淡竹叶10kg。工艺:取以上药物,加10倍水,煎煮2次,每次1h,合并滤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60-70℃时,相对密度为1.32-1.35的稠膏,稠膏与稠膏量20%的淀粉和稠膏量20%的糊精粉混合制粒,干燥,即得颗粒剂。规格:5g/袋。用法用量:每次5-10g,每日2-3次实施例2.配方:野菊花9kg、石斛10kg、生地黄15kg、百部12kg、射干10kg、西洋参3kg、麦冬10kg、柴胡6kg、沉香10kg、山银花15kg、半夏9kg、知母12kg、防风10kg、桔梗10kg、薄荷6kg、紫苏梗10kg和淡竹叶10kg。工艺:取以上药物,加10倍水,煎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野菊花5‑15份、石斛5‑15份、生地黄20‑40份、百部5‑25份、射干5‑25份、西洋参1‑6份、麦冬5‑15份、柴胡5‑15份、沉香5‑15份、山银花5‑25份、半夏5‑25份、知母10‑30份、防风5‑15份、桔梗5‑25份、薄荷5‑15份、紫苏梗5‑15份和淡竹叶10‑30份制作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野菊花5-15份、石斛5-15份、生地黄20-40份、百部5-25份、射干5-25份、西洋参1-6份、麦冬5-15份、柴胡5-15份、沉香5-15份、山银花5-25份、半夏5-25份、知母10-30份、防风5-15份、桔梗5-25份、薄荷5-15份、紫苏梗5-15份和淡竹叶10-30份制作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野菊花8-12份、石斛8-12份、生地黄25-35份、百部10-20份、射干10-20份、西洋参2-4份、麦冬8-12份、柴胡8-12份、沉香8-12份、山银花10-20份、半夏10-20份、知母15-25份、防风8-12份、桔梗10-20份、薄荷8-12份、紫苏梗8-12份和淡竹叶15-25份制作而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野菊花9份、石斛10份、生地黄15份、百部12份、射干10份、西洋参3份、麦冬10份、柴胡6份、沉香10份、山银花15份、半夏9份、知母12份、防风10份、桔梗10份、薄荷6份、紫苏梗10份和淡竹叶10份制作而成。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取上述药物,可以加辅料,也可以不加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口服制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或袋装茶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凤荣李珂王瑶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弘康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