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277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包括鱼礁编织绳、网状载体架、锚件,所述网状载体架固定嵌设在所述鱼礁编织绳上,所述锚件设置于所述网状载体架的下方,所述鱼礁编织绳的底端穿过所述网状载体架与所述锚件的顶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鱼礁编织绳的底部固定锚件,然后在鱼礁编织绳上固定网状载体架,在固定网状载体架的内部设置承载腔室以及预留通道,在网状载体架上设置树叶,再在鱼礁编织绳的底部或者内部设置须状编织绳作为载体以吸引贝类繁殖,在预留通道与拆卸式编织网架的内侧之间形成上下通口共鱼类进出承载腔室,从整体上解决了人工渔礁绳装置的方案的提供,克服了传统完全依赖自然岛礁进行渔业养殖的固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属于海洋渔业

技术介绍
随着渔业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依靠自然岛礁进行鱼类养殖的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对于缺乏自然岛礁的水体需要进行人工渔业岛礁的研发,以满足采用较少的成本实现渔业养殖的高产出、低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编织绳、网状载体架、锚件,所述网状载体架固定嵌设在所述鱼礁编织绳上,所述锚件设置于所述网状载体架的下方,所述鱼礁编织绳的底端穿过所述网状载体架与所述锚件的顶端固定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网状载体架包括对称分布于顶端和底端的横向编织网架、位于侧部的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纵向编织网架、位于中心的承载腔室,横向编织网架与纵向编织网架的上下端固定连接,鱼礁编织绳贯穿承载腔室。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纵向编织网架的中部开设有预留通道,预留通道的外部设置有拆卸式编织网架,拆卸式编织网架与纵向编织网架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拆卸式编织网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拆卸把手。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鱼礁编织绳上位于网状载体架下方的位置缠绕设置有若干须状编织绳,用来吸引贝类。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鱼礁编织绳采用中间编织的聚丙烯材质制成。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横向编织网架与纵向编织网架上均设置有若干树叶,用来吸引鱼类。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预留通道与拆卸式编织网架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供鱼类回游的上下通口。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锚件包括位于上方的T型架、位于下方的弧形锚头,T型架的底端中心与弧形锚头的顶端中心固定连接,弧形锚头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弯头钩。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锚件采用金属制成。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缺乏人工渔业岛礁的研发方案,无法满足采用较少的成本实现渔业养殖的高产出、低污染的目的,通过将鱼礁编织绳的底部固定锚件,然后在鱼礁编织绳上固定网状载体架,在固定网状载体架的内部设置承载腔室以及预留通道,在网状载体架上设置树叶等鱼类或者浮游动物的食物,再在鱼礁编织绳的底部或者内部设置须状编织绳作为载体以吸引贝类繁殖,在预留通道与拆卸式编织网架的内侧之间形成上下通口共鱼类进出承载腔室,从整体上解决了人工渔礁绳装置的方案的提供,克服了传统完全依赖自然岛礁进行渔业养殖的固有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1-鱼礁编织绳,2-网状载体架,3-横向编织网架,4-承载腔室,5-纵向编织网架,6-预留通道,7-拆卸式编织网架,8-拆卸把手,9-须状编织绳,10-锚件,11-T型架,12-弧形锚头,13-弯头钩,14-上下通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出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包括鱼礁编织绳1、网状载体架2、锚件10,网状载体架2固定嵌设在鱼礁编织绳1上,锚件10设置于网状载体架2的下方,鱼礁编织绳1的底端穿过网状载体架2与锚件10的顶端固定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网状载体架2包括对称分布于顶端和底端的横向编织网架3、位于侧部的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纵向编织网架5、位于中心的承载腔室4,横向编织网架3与纵向编织网架5的上下端固定连接,鱼礁编织绳1贯穿承载腔室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纵向编织网架5的中部开设有预留通道6,预留通道6的外部设置有拆卸式编织网架7,拆卸式编织网架7与纵向编织网架5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拆卸式编织网架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拆卸把手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鱼礁编织绳1上位于网状载体架2下方的位置缠绕设置有若干须状编织绳9,用来吸引贝类。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鱼礁编织绳1采用中间编织的聚丙烯材质制成。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横向编织网架3与纵向编织网架5上均设置有若干树叶,用来吸引鱼类。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预留通道6与拆卸式编织网架7的内侧面之间形成供鱼类回游的上下通口1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锚件10包括位于上方的T型架11、位于下方的弧形锚头12,T型架11的底端中心与弧形锚头12的顶端中心固定连接,弧形锚头12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弯头钩1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锚件10采用金属制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缺乏人工渔业岛礁的研发方案,无法满足采用较少的成本实现渔业养殖的高产出、低污染的目的,通过将鱼礁编织绳1的底部固定锚件10,然后在鱼礁编织绳1上固定网状载体架2,在固定网状载体架2的内部设置承载腔室4以及预留通道6,在网状载体架2上设置树叶等鱼类或者浮游动物的食物,再在鱼礁编织绳1的底部或者内部设置须状编织绳9作为载体以吸引贝类繁殖,在预留通道6与拆卸式编织网架7的内侧之间形成上下通口14共鱼类进出承载腔室4,从整体上解决了人工渔礁绳装置的方案的提供,克服了传统完全依赖自然岛礁进行渔业养殖的固有缺陷。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养殖阶段或者捕捞阶段的需要,通过对拆卸式编织网架7与预留通道6之间的距离合理调整上下通口14的大小,以满足鱼类进出承载腔室4的控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编织绳(1)、网状载体架(2)、锚件(10),所述网状载体架(2)固定嵌设在所述鱼礁编织绳(1)上,所述锚件(10)设置于所述网状载体架(2)的下方,所述鱼礁编织绳(1)的底端穿过所述网状载体架(2)与所述锚件(10)的顶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编织绳(1)、网状载体架(2)、锚件(10),所述网状载体架(2)固定嵌设在所述鱼礁编织绳(1)上,所述锚件(10)设置于所述网状载体架(2)的下方,所述鱼礁编织绳(1)的底端穿过所述网状载体架(2)与所述锚件(10)的顶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载体架(2)包括对称分布于顶端和底端的横向编织网架(3)、位于侧部的呈左右对称分布的纵向编织网架(5)、位于中心的承载腔室(4),所述横向编织网架(3)与所述纵向编织网架(5)的上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鱼礁编织绳(1)贯穿所述承载腔室(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编织网架(5)的中部开设有预留通道(6),所述预留通道(6)的外部设置有拆卸式编织网架(7),所述拆卸式编织网架(7)与所述纵向编织网架(5)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鱼礁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式编织网架(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拆卸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加舟吴武昌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金大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