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0254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51
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包括种植模块、雨水处理装置和浇灌装置;种植模块包括框架,若干种植槽;种植槽内设隔板,隔板上设若干透水孔及一溢水孔;种植槽底部设排水孔,溢水孔和排水孔由管道连接;雨水处理装置设置于高架桥下,包括:蓄水池,雨水收集管,过滤器,贮水池;浇灌装置包括:主输水管及其支管,支管位于种植模块框架顶层种植槽上方;若干喷头设于支管上,并对应位于种植槽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高架桥下的光照条件,将雨水资源化与模块式种植和浸润浇灌系统相结合,使立体绿化可持续利用,突破传统桥阴绿地平面绿化和植物所用种类的限制,充分利用桥下空间,为城市高架下空间利用提供可复制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城市绿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而且正以飞快的速度继续增长。2017年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新注册登记的机动车3352万辆,其中新注册登记汽车2813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国内“堵城”已从一线城市逐渐蔓延到二、三线,城市高架桥大多依托原有道路建设,在扩大交通容量的同时,可节省用地,并且具备结构简单连续、施工便利快速等优势而被城市管理者广泛采用,成为在有限交通用地内解决拥堵的重要措施。高架桥道路给城市交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衍生出一定的桥下消极空间,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例如,由于桥面的覆盖,使得高架桥下采光不良、雨水锐减,灰尘、噪声、振动,对桥下及周边环境、商业开发造成了很大影响。当前,高架桥下的空间利用主要为道路交通和绿化。通过桥阴绿化,可以使高架桥带来的便利交通的同时,缓解其造成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现有的高架桥下的绿化方式主要采用绿地平面绿化、藤蔓类垂直绿化形式,但是,由于桥体遮盖引起的光照不足、雨水缺乏等环境问题,以及交通污染等,所用植物种类受到限制,给景观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并且,传统的绿化方式中,冬季落叶,植物层单薄,隔音差,将高架桥下空间用作同车道时,有炫光影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提高植物光照强度,突破传统桥阴绿地平面绿化、藤蔓类垂直绿化形式以及所用植物种类的限制,将高架桥下的立体灰色空间进行绿化,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高架及周边环境的割裂状况,使其可达、可用,成为积极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为城市高架下空间利用提供可复制模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其包括:种植模块,包括:框架,竖直设置于所述高架桥外立面;若干种植槽,沿所述框架高度方向设置,形成若干层排列;每个种植槽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种植槽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种植区和下部储水区,种植区用于放置种植盆;隔板上设若干透水孔及一溢水孔;种植槽底部设排水孔,隔板上的溢水孔和种植槽底部排水孔之间由管道连接;雨水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高架桥下,其包括:蓄水池,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柱下或引桥低净空端;雨水收集管,其进口端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面,出口端连接至所述蓄水池;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蓄水池;贮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口管道;浇灌装置,包括:主输水管及其上支管;所述主输水管进口端连接至所述贮水池;所述支管设置于位于所述种植模块框架顶层的种植槽上方;若干喷头,设置于所述支管上,并对应位于种植槽上方。优选地,所述一个喷头对应相邻的两个或三个种植槽。又,所述各种植槽为一体结构,各种植槽之间相互连通。进一步,所述种植模块中,相邻两层种植槽呈上下错位摆放。优选地,所述的种植盆带有浸润棉线。又,所述种植槽侧壁设有固定孔。优选地,所述种植盆中装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为高吸水性材料与轻型介质的混合物。本技术所述的综合抗性指植物的耐阴、耐寒、耐干旱、耐污染能力。本技术针对高架桥与城市的融合需求,从高架桥下绿化方式、立体绿化技术方面着手,发挥高架桥下的社会利用需求,创造积极的可持续利用的城市高架桥下公共空间,消除环境消极影响,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改善城市景观。本技术改善了高架桥下的光照条件,将雨水资源化与模块式种植和浸润浇灌系统相结合,使立体绿化可持续利用,将立体绿化技术集成一体化,突破传统桥阴绿地平面绿化、藤蔓类垂直绿化形式和植物所用种类的限制,更充分的利用、开发桥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为城市高架下空间利用提供可复制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本技术,可采用一体化模块种植方式,提高了植物光照强度,适应种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利用本技术,可以对高架桥的立体灰色空间进行绿化,立面绿化与高架桥融为一体,增加城市绿量,提高高架桥下绿化景观质量,降低噪音,减少会车时的眩光现象,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性,同时,改善了城市高架及周边环境的割裂状况,使高架桥与城市景观融合,使高架桥下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可达、可用,成为积极的公共空间,将高架线从污染线转化成生态线、生命线,生态廊道。本技术中,克服了滴灌堵塞问题,结合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等理念,对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再利用,使雨水实现资源化,起到节水作用,且浇水快速、维护方便,维护成本较低,本技术获得的绿墙可保持5年以上,生长5年后,绿化植物仍然全部存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种植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种植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种植槽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相邻两层种植槽上下错位摆放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雨水处理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4,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包括种植模块1、雨水处理装置2和浇灌装置3;所述种植模块1,包括,框架11,竖直设置于所述高架桥的外立面;若干种植槽12,沿所述框架12高度方向设置,形成若干层排列;每个种植槽12内设置有隔板121,隔板121将种植槽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种植区和下部储水区,种植区用于放置种植盆;隔板121上设若干透水孔及一溢水孔122;种植槽12底部设排水孔,隔板121上的溢水孔和种植槽底部排水孔之间由管道124连接;雨水处理装置2,设置于所述高架桥下,其包括:蓄水池22,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柱下或引桥低净空端;雨水收集管21,其进口端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面4,出口端连接至所述蓄水池22;过滤器23,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蓄水池22;贮水池24,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23出口管道;浇灌装置3,包括:主输水管31及其上支管;所述主输水管31进口端连接至所述贮水池24;所述支管设置于位于所述种植模块框架11顶层的种植槽上方;若干喷头32,设置于所述支管上,并对应位于种植槽12上方。优选地,种植槽侧壁设有固定孔123;所述的种植盆带有浸润棉线,浸润棉线通过透水孔接入储水区。进一步,相邻两层种植槽呈上下错位摆放,如图4。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绿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绿植选取生长缓慢、四季常绿,且综合抗性良好的品种作为绿化植物,本实施例中选取的绿化植物为野扇花、紫金牛、小叶蚊母、茶梅和‘哈勃'南天竹;2)模块化种植在高架桥下,将选好的绿化植物种植于种植模块1中,形成立体绿墙,所用的栽培基质为高吸水性材料与轻型介质的混合物;高吸水性材料的添加量为混合物的2wt.%。其中,所用的轻型介质中包括有机质66%、3号EM菌2%、珍珠岩20%和椰丝10%,体积分数;所用的高吸水材料为:聚丙烯酸-高岭土型复合高吸水树脂;所述的有机质中,木屑:竹屑:草炭=40%:40%:20%,体积分数。3)浇灌及雨水处理对所述的立体绿墙采用浸润方式进行定时浇灌,并对绿化植物叶面定期喷水,冲洗绿墙植物叶面的灰尘;对高架桥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储存,用作高架桥下立体绿化和平面绿化的补充水,具体地:雨水处理方法为:通过雨水收集管21将雨水收集至蓄水池22,之后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模块,包括,框架,竖直设置于所述高架桥外立面;若干种植槽,沿所述框架高度方向设置,形成若干层排列;每个种植槽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种植槽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种植区和下部储水区,种植区用于放置种植盆;隔板上设若干透水孔及一溢水孔;种植槽底部设排水孔,隔板上的溢水孔和种植槽底部排水孔之间由管道连接;雨水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高架桥下,其包括:蓄水池,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柱下或引桥低净空端;雨水收集管,其进口端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面,出口端连接至所述蓄水池;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蓄水池;贮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口管道;浇灌装置,包括:主输水管及其上支管;所述主输水管进口端连接至所述贮水池;所述支管设置于位于所述种植模块框架顶层的种植槽上方;若干喷头,设置于所述支管上,并对应位于种植槽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架桥下的立体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模块,包括,框架,竖直设置于所述高架桥外立面;若干种植槽,沿所述框架高度方向设置,形成若干层排列;每个种植槽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种植槽内部空间分隔成上部种植区和下部储水区,种植区用于放置种植盆;隔板上设若干透水孔及一溢水孔;种植槽底部设排水孔,隔板上的溢水孔和种植槽底部排水孔之间由管道连接;雨水处理装置,设置于所述高架桥下,其包括:蓄水池,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柱下或引桥低净空端;雨水收集管,其进口端设置于所述高架桥桥面,出口端连接至所述蓄水池;过滤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蓄水池;贮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出口管道;浇灌装置,包括:主输水管及其上支管;所述主输水管进口端连接至所述贮水池;所述支管设置于位于所述种植模块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强秦俊胡永红黄卫昌叶康汪洋白稼铭康敏明吴永河张宪权张哲沈戚懿金亦范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沃植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