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装置及层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9965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装置及层压机,其中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其与所述第一基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基体朝向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至少能够与所述第一基体对应面的外缘贴合;密封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密封组件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第二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二基体运动并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相作用,迫使所述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紧密贴合,实现密封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密封装置,不仅加工成本低,而且密封精度高,可显著提高产品的封装效率。

A Sealing Device and Laminator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ealing device and a laminator, wherein the seal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base body, a second base body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base body, and the second base body facing at least one side of the first base body capable of adhering to the outer edge of the corresponding surface of the first base body; and a seal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 first sealing assembly and a laminator arranged on the first base body. The second sealing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base body, in which the second sealing assembly can move relative to the second base body and interact with the first sealing assembly under external force, forcing the first base body to closely adhere to the second base body to achieve sealing effect. The sealing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not only has low processing cost, but also has high sealing accuracy,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ckaging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装置及层压机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封装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及具有该密封装置的层压机。
技术介绍
现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工艺过程中,一般使用层压机将多层物质(如背板、电池组件、防水胶膜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压合在一起。对于平面组件,一般在各层物质按顺序设置完毕形成组件后,放置在下模板、下模板之间,而后通过对上模板施压并对两模板整体加热的方式实现层压。其中,施压的目的在于排净组件中各层物质间的空气;加热的目的在于使胶膜类物质融化而将电池组件粘贴在背板上。而对于异形组件(如波浪形组件),由于背板承压强度有限,使用上、下模板直接进行压接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对此,行业内一般采用抽真空的方式完成层压,即形成真空胶囊,也就是将多层物质放入一个由上、下框架组合而成的柔性腔室内,柔性腔室的上、下面一般可由柔韧性及导热性良好的硅胶板组成,异形组件组合完毕后放入柔性腔室内,接着对柔性腔室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安装在上、下腔室上的柔性硅胶板发生变形,并与异形组件紧密贴合,排出空气,在保证组件各贴合面间的空气排除完毕后进行层压工艺。但是,申请人发现,在对异形组件进行抽真空以进行排气的过程中,上框架仅通过自身重力实现与下框架中的下硅胶板连接,使形成的柔性腔室处于密封状态。然而采用该种方式实现密封连接不仅需要上、下框架相对表面间的加工精度较高,保证平面度误差一致,且需要上框架与下硅胶板之间的贴合面具有高匹配度。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加工方式(如焊接)、运输过程及装配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上述框架及贴合面不会产生变形。所以目前上述贴合面之间通常会存在间隙,而且加工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装置,以降低加工成本,同时提高密封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其与所述第一基体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基体朝向所述第一基体的一面至少能够与所述第一基体对应面的外缘贴合;密封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密封组件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第二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二基体运动并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相作用,迫使所述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紧密贴合,实现密封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至少为两个,且镜像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的外侧边缘上;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外侧边缘处,其中,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与第一密封件间能够相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其具有圆弧形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件,其具有圆弧形的第二表面;以及驱动件,其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相连;当所述驱动件在外力驱动下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密封件,以使所述第二表面能够沿所述第一表面转动,并压抵所述第一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沿其转动方向上的各点与所述驱动件的轴心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使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第一表面由起始位置转动至终止位置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一表面间的接触压力逐渐增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的弧形外缘优选为渐开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上还设有止挡件,当所述第二表面转动至所述终止位置时,所述止挡件与所述第一密封件相抵靠。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限位槽,当所述第二表面转动至所述终止位置时,所述第一表面相对滑入所述限位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齿轮轴,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齿轮轴的轴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力由能够与所述齿轮轴啮合的驱动机构提供;其中,所述齿轮轴的轮体上设有不完全齿廓,当且仅当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第一表面转动时,所述齿轮轴与所述驱动机构相啮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为轴杆;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圆弧形导向环,其内表面形成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在扇形转接板上,并通过所述扇形转接板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压机,其包括如上所述的密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装置及层压机具有的优点不仅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成本,而且显著提高了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间的密封精度,使得即便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的贴合面间存在一定缺陷,也依然能够使得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密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未贴合时密封装置的结构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贴合时密封装置的结构状态图。附图标记:1-第一基体;2-第二基体;3-第一密封件;4-第二密封件;5-驱动件;6-第一表面;7-第二表面;8-扇形转接板;9-驱动机构;10-止挡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装置,其包括:第一基体1;第二基体2,其位于第一基体1下方并与第一基体1相对设置,第二基体2的上表面至少能够与第一基体1对应面的外缘贴合;密封机构,其包括设于第一基体1上的第一密封组件和设于第二基体2上的第二密封组件;其中,第二密封组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相对第二基体2运动并与第一密封组件相作用,迫使第一基体1与第二基体2紧密贴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密封装置通过在两基体上分别设置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使得用户可通过施外力于第二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基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基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体的上表面至少能够与所述第一基体对应面的外缘贴合;密封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密封组件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第二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二基体运动并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相作用,或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体运动并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相作用,迫使所述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紧密贴合,实现密封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其位于所述第一基体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基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体的上表面至少能够与所述第一基体对应面的外缘贴合;密封机构,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密封组件和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第二密封组件;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二基体运动并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相作用,或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能够在外力驱动下相对所述第一基体运动并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相作用,迫使所述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紧密贴合,实现密封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至少为两个,且镜像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的外侧边缘上;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至少为两个,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对应设于所述第二基体的外侧边缘处,其中,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密封组件与第一密封件间能够相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至少包括第一密封件,其具有圆弧形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至少包括:第二密封件,其具有弧形的第二表面;以及驱动件,其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基体上,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相连;当所述驱动件在外力驱动下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密封件,以使所述第二表面能够转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并沿所述第一表面转动,同时压抵所述第一表面。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