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检测框架及电池检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522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检测框架及电池检测结构。电池检测框架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第一隔离膜、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两层包装膜。第一极耳固定于第一集流体,第二极耳固定于第二集流体,第一隔离膜设置于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之间。第一集流体、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集流体设置在两层包装膜之间,两层包装膜在顶部封装,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从两层包装膜顶部的封装处穿出。电池检测结构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检测框架,且电池检测框架的两层包装膜还在周缘完全封装并形成封闭的包装袋;第一极片,插入到第一集流体和第一隔离膜之间;第二极片,插入到第二集流体和第一隔离膜之间;以及电解液,收容在包装袋内。

Battery Detection Framework and Battery Detec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attery detection framework and a battery detection structure. The battery detection framework includes the first collector, the second collector, the first isolation film, the first polar ear, the second polar ear and two layers of packaging film. The first ear is fixed in the first collector, the second ear is fixed in the second collector, and the first isolation fil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collector and the second collector. The first collecting fluid, the first isolating film and the second collecting fluid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layers of packaging film. The two layers of packaging film are encapsulated at the top,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ears are penetrated from the encapsulation at the top of the two layers of packaging film. The battery detection structure includes: the battery detection framework described in the first aspect, and the two-layer packaging film of the battery detection framework is fully encapsulated around the periphery and forms a closed packaging bag; the first polar plate is inserted between the first collector fluid and the first isolation film; the second polar plate is inserted between the second collector fluid and the first isolation film; and the electrolyte is stored in the packaging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检测框架及电池检测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检测框架及电池检测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反向分析可以真实直观地得到电池结构、极片组成乃至材料的信息,但现有的反向分析技术多建立在材料水平的表征之上,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针对的是活性材料界面或者体相的分析,而且大都是非原位的反向分析实验方法,不可避免的会对材料的初始状态产生破坏,因此很难得到反映真实状态的信息。其次,在极片层面上,极片表面的SEI(固态电解质)破坏、副产物堆积、枝晶生长以及材料孔隙结构的变化等众多因素都会对电池的整体性能有影响,但目前有关极片水平的反向分析往往只能依靠简单的肉眼观察或相机拍照来获取极片表观信息的层面,缺乏能够真正提供极片原位信息的表征方法。最后,从阻抗分析角度来看,目前仍然缺乏能在极片水平上定量分析阻抗特征的研究方法,而阻抗行为又跟电池的功率性能、产热温升、安全性能密切相关,因此急需建立一套普适的实验系统及方案来获得具有统一标准的有效阻抗测量数据,这也对反向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检测框架及电池检测结构,其制备工艺简单,且能对电池的极片进行全面系统的反向分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检测框架,其包括第一集流体、第二集流体、第一隔离膜、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两层包装膜。第一极耳固定于第一集流体,第二极耳固定于第二集流体,第一隔离膜设置于第一集流体和第二集流体之间。第一集流体、第一隔离膜和第二集流体设置在两层包装膜之间,两层包装膜在顶部封装,且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从两层包装膜顶部的封装处穿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检测结构,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检测框架,且电池检测框架的两层包装膜还在周缘完全封装并形成封闭的包装袋;第一极片,插入到第一集流体和第一隔离膜之间;第二极片,插入到第二集流体和第一隔离膜之间;以及电解液,收容在包装袋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结构可用于电化学阻抗谱、直流电阻以及容量等测试,从而可以分析出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电化学行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结构可以方便地从极片水平上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状态下的成品电池的组成部分的状态进行反向分离评估,有助于实现对电池中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等主要组成的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反向分析。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结构采用具有固定结构的电池检测框架,大大地简化了电池检测结构的制备工艺,缩短了待检测的极片从拆解到二次封装的操作时间,提高检测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成型前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视图。图6为图4的一分解图,其中电解液省略。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一分解图,其中电解液省略。图9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池检测框架3第二极片11第一集流体31第二基体12第二集流体32第二涂层13第一隔离膜4电解液14第一极耳5夹板15第二极耳6缓冲层16包装膜7第二隔离膜17绝缘胶带A空白区18密封件B空白区2第一极片P包装袋21第一基体H通孔22第一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及电池检测结构。首先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电池检测框架。参照图1至图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1包括第一集流体11、第二集流体12、第一隔离膜13、第一极耳14、第二极耳15和两层包装膜16。第一极耳14固定于第一集流体11,第二极耳15固定于第二集流体12,第一隔离膜13设置于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集流体12之间。第一集流体11、第一隔离膜13和第二集流体12设置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两层包装膜16在顶部封装,且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从两层包装膜16顶部的封装处穿出。包装膜16可为铝塑膜。两层包装膜16可通过热压在顶部密封连接(即封装),从而形成一个封装边。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夹持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而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集流体12又分别固定于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因此,经过顶部封装后,第一集流体11、第二集流体12、第一极耳14、第二极耳15和两层包装膜16固定在一起。同时,由于第一隔离膜13为薄膜结构,可以附着在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集流体12上。只需在将待检测的样品(例如电池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或隔离膜)插入到第一集流体11和第一隔离膜13之间以及第二集流体12和第一隔离膜13之间后,把电池检测框架1的两层包装膜16完全封装,即可形成一种可用于检测该样品的阻抗等信息的结构,从而实现对电池中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等主要组成部件进行全面系统的反向分析。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1的结构简单,可以灵活使用。至于具体的使用方式,在后述的电池检测结构中详细阐释。参照图3,第一隔离膜13的一个表面粘贴有绝缘胶带17,且第一隔离膜13在该表面中部预留出未被绝缘胶带17覆盖的空白区A。通过在第一隔离膜13的表面贴附绝缘胶带17,可使第一隔离膜13仅在空白区A保持离子透过性。绝缘胶带17可为低粘绿胶,厚度可为20-30μm。第一隔离膜13的空白区A的直径可为14mm。第一隔离膜13为新鲜的未经使用的隔离膜。第一极耳14与第一集流体11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第二极耳15与第二集流体12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具体地,第一极耳14可以直接由第一集流体11裁切而成,也可以为单独部件并焊接到第一集流体11。第二极耳15的成型方式与第一极耳14相同。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是为了实现与外部检测设备的连接。参照图2和图3,所述电池检测框架1还包括两个密封件18,一个密封件18环绕第一极耳14并夹持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另一个密封件18环绕第二极耳15并夹持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密封件18可以将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与包装膜16密封连接。密封件18是聚合物,包装膜16的内层也是聚合物,通过加热,聚合物熔化,使得包装膜16与密封件18密封连接。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集流体12的材质依照所需检测的部件而定,而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的材质分别依照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集流体12的材质确定。具体地,例如,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1用于检测正极极片的阻抗信息,那么就需要插入两个正极极片,此时,第一集流体11为铝箔,第一极耳14为铝极耳,第二集流体12为铝箔,第二极耳15为铝极耳;如果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1用于检测负极极片的阻抗信息,那么就需要插入两个负极极片,此时,第一集流体11为铜箔,第一极耳14为镍极耳,第二集流体12为铜箔,第二极耳15为镍极耳;如果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框架1同时需要检测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阻抗信息,那么就需要插入一个正极极片和一个负极极片,此时,第一集流体11为铝箔,第一极耳14为铝极耳,第二集流体12为铜箔,第二极耳15为镍极耳。其次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电池检测结构。参照图1至图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检测结构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检测框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体(11)、第二集流体(12)、第一隔离膜(13)、第一极耳(14)、第二极耳(15)和两层包装膜(16);第一极耳(14)固定于第一集流体(11),第二极耳(15)固定于第二集流体(12),第一隔离膜(13)设置于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集流体(12)之间;第一集流体(11)、第一隔离膜(13)和第二集流体(12)设置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两层包装膜(16)在顶部封装,且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从两层包装膜(16)顶部的封装处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检测框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体(11)、第二集流体(12)、第一隔离膜(13)、第一极耳(14)、第二极耳(15)和两层包装膜(16);第一极耳(14)固定于第一集流体(11),第二极耳(15)固定于第二集流体(12),第一隔离膜(13)设置于第一集流体(11)和第二集流体(12)之间;第一集流体(11)、第一隔离膜(13)和第二集流体(12)设置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两层包装膜(16)在顶部封装,且第一极耳(14)和第二极耳(15)从两层包装膜(16)顶部的封装处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检测框架(1),其特征在于,第一隔离膜(13)的一个表面粘贴有绝缘胶带(17),且第一隔离膜(13)在该表面中部预留出未被绝缘胶带(17)覆盖的空白区(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检测框架(1),其特征在于,第一隔离膜(13)的空白区(A)的直径为1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检测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检测框架(1)还包括两个密封件(18),一个密封件(18)环绕第一极耳(14)并夹持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另一个密封件(18)环绕第二极耳(15)并夹持在两层包装膜(16)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检测框架(1),其特征在于,第一集流体(11)为铝箔,第一极耳(14)为铝极耳,第二集流体(12)为铝箔,第二极耳(15)为铝极耳;或第一集流体(11)为铜箔,第一极耳(14)为镍极耳,第二集流体(12)为铜箔,第二极耳(15)为镍极耳;或第一集流体(11)为铝箔,第一极耳(14)为铝极耳,第二集流体(12)为铜箔,第二极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奕民林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