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193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连接在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流道之间,所述冷却流道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内部敞开的开口;以及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密封安装在所述开口的上方,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具有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从所述开口伸入到所述冷却流道内,从而与所述冷却流道内的液体换热。由此,将电池模组的换热部伸入下壳体中的冷却流道中,冷却液与换热部直接接触以与换热部换热,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电池模组降温,而且电池模组与下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好,可以防止冷却液漏出,使得电池包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随着电池中的电芯能量密度的提高,电池发热量也越来越高,需要对电池包增加液冷系统才能满足安全性和市场的需求。目前,多采用液冷电池包,而液冷电池包中需要冷板和液体管路系统把电池热量从模组导出。管路、冷板的成本较高,而且导致电池包重量较重,而且液冷板存在使冷却液不能直接和电池模组接触,冷却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的冷却效果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连接在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流道之间,所述冷却流道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内部敞开的开口;以及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密封安装在所述开口的上方,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具有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从所述开口伸入到所述冷却流道内,从而与所述冷却流道内的液体换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将电池模组的换热部伸入下壳体中的冷却流道中,冷却液与换热部直接接触以与换热部换热,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电池模组降温,而且电池模组与下壳体之间的密封性好,可以防止冷却液漏出,使得电池包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本体,所述下壳体本体包括:底板和周壁板,所述周壁板从所述底板的外周边缘向上延伸;以及梁结构,所述梁结构分别与所述周壁板的两个相对侧板相连,所述梁结构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呈多排多列分布,位于每个所述开口横向两侧的梁结构部分设置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为所述冷却流道的一部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周壁板包括一对纵向侧板和一对横向侧板,其中一个所述纵向侧板的内部形成有所述进液流道,另一个所述纵向侧板的内部形成有出液流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梁结构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部为多个形成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面上的凸肋,所述凸肋的纵向与所述冷却流道的纵向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肋为多个且沿所述冷却流道的横向间隔开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肋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壳体本体的上表面间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部为形成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面上的泡沫换热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泡沫换热部为泡沫铝换热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部为形成在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面上的微通道换热部,所述微通道换热部具有多个微通道,所述微通道的纵向与所述冷却流道的纵向相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未露出的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冷却流道;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有凸肋;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有泡沫换热部;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电池模组底部设置有微通道换热部;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换热部为凸肋;图7是根据本技术是合理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换热部为泡沫铝换热部;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换热部为微通道换热部。附图标记:电池包100、下壳体10、进液流道11、出液流道12、冷却流道13、分流通道131、开口14、下壳体本体15、底板151、周壁板152、纵向侧板1521、横向侧板1522、梁结构153、电池模组20、换热部21、凸肋211、泡沫换热部212、微通道换热部213、微通道2131、密封圈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包括:下壳体10和电池模组20,下壳体10内形成有进液流道11、出液流道12和冷却流道13,冷却流道13连接在进液流道11与出液流道12之间,冷却流道13具有朝向下壳体10内部敞开的开口14。进一步地,电池模组20密封安装在开口14的上方,电池模组20的底部具有换热部21,换热部21从开口14伸入到冷却流道13内,从而与冷却流道13内的液体换热。需要说明的是,冷却通道内的液体可以为冷却液,用于对电池模组20降温。具体地,冷却液依次流经进液流道11、冷却流道13和出液流道12,而且冷却液可以与电池模组20底部的换热部21接触,吸收换热部21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20的散热,而且换热部21的结构简单,这种换热方式可以节省冷板等零部件的开发,进而可以减轻电池包100的重量。可以理解的是,电池模组20的换热部21伸入开口14,换热部21和下壳体10的底部之间可以限定出供冷却液流经的通道。当冷却液从进液流道11流入至冷却流道13时,冷却液可以与换热部21充分接触,从而通过不断流动循环的冷却液与换热部21换热,进而降低电池模组20的温度。进一步地,电池模组20密封安装在开口14的上方,电池模组20和下壳体10之间的密封性良好,可以有效地防止冷却液从下壳体10和电池模组20的配合处流出,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包100的可靠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将电池模组20的换热部21伸入下壳体10中的冷却流道13中,冷却液与换热部21直接接触以与换热部21换热,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电池模组20降温,而且电池模组20与下壳体10之间的密封性好,可以防止冷却液漏出,使得电池包100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10包括:下壳体本体15和梁结构153。具体地,参照图2,下壳体本体15包括:底板151和周壁板152,周壁板152从底板151的外周边缘向上延伸。梁结构153分别与周壁板152的两个相对侧板相连,梁结构153上形成有多个开口14,多个开口14呈多排多列分布,位于每个开口14横向两侧的梁结构153部分设置有分流通道131,分流通道131为冷却流道13的一部分。进一步地,分流通道131可以将进液流道11中的冷却液分流后流入冷却流道13,冷却液流经分流通道131后可以与电池模组20底部的换热部21接触,分流通道131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冷却液流至不同纵列的电池模组20处,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冷却液对电池模组20的冷却效果。更进一步地,开口14呈多排多列的排布方式便于下壳体10上冷却流道13的设计,而且使得下壳体10的结构更加规整,便于电池模组20在电池包100中的排布。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开口14处均对应设置有电池模组20,即开口14处的冷却流道13不外露,这样可以保证电池包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连接在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流道之间,所述冷却流道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内部敞开的开口;以及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密封安装在所述开口的上方,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具有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从所述开口伸入到所述冷却流道内,从而与所述冷却流道内的液体换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进液流道、出液流道和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连接在所述进液流道与所述出液流道之间,所述冷却流道具有朝向所述下壳体内部敞开的开口;以及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密封安装在所述开口的上方,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具有换热部,所述换热部从所述开口伸入到所述冷却流道内,从而与所述冷却流道内的液体换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包括:下壳体本体,所述下壳体本体包括:底板和周壁板,所述周壁板从所述底板的外周边缘向上延伸;以及梁结构,所述梁结构分别与所述周壁板的两个相对侧板相连,所述梁结构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呈多排多列分布,位于每个所述开口横向两侧的梁结构部分设置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为所述冷却流道的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板包括一对纵向侧板和一对横向侧板,其中一个所述纵向侧板的内部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程李彦良赵振洋郭海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