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15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其结构包括支架、箍体、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连接片、固定螺栓和调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为解决抱箍不能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导致适应性不高的问题,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于箍体内部,由通孔进行连接外部材料,调节框内部的弹簧进行自身的压缩来调节通孔的大小,达到能够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提高其适应性的效果;为解决抱箍紧固性较差的问题,通过紧固体设置于调节框内部,由紧固本体进行固定,固定片增加其接触面积,防滑层进行防滑,从而达到了能够提高抱箍紧固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
本专利技术涉及抱箍
,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
技术介绍
抱箍是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但是现有的抱箍普遍存在适应性不高,不能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且紧固性较差,为此抱箍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不能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导致适应性不高以及紧固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以解决抱箍不能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导致适应性不高以及紧固性较差的问题,达到能够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提高其适应性与紧固性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包括支架、箍体、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连接片、固定螺栓和调节装置,所述支架上端与箍体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穿于支架下端右侧,所述第二连接孔贯穿于支架下端左侧,所述连接片左右两端与支架下端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贯穿于箍体左端,所述调节装置设置在箍体内部,所述调节装置由调节框、第一垫片、弹簧、第二垫片、紧固体和通孔组成,所述调节框外部与箍体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上端与调节框内部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上端与第一垫片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上端与弹簧下端进行固定连接,且第二垫片下端与调节框内部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体外部与调节框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孔设置在紧固体中部。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体由紧固本体、减震槽、减震柱、固定片、防滑层和凹槽组成,所述紧固本体外部与紧固体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槽设置在紧固本体内部,所述减震柱上下两端与减震槽内部上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上端与紧固本体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层上端与固定片下端相连接,所述凹槽设置在固定片下端中部。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设置有两个以上,且间隔4cm分布在紧固本体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层设置有两个以上,且防滑层下端表面设置有条形状纹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大小一样,且相互呈对称关系。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弹簧压缩后最低高度为1cm。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框左端设置有尖块,且尖块设置有两块。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本体主要由橡胶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主要由硅胶制成。(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抱箍不能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导致适应性不高的问题,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于箍体内部,由通孔进行连接外部材料,调节框内部的弹簧进行自身的压缩来调节通孔的大小,达到能够通用于各种大小不一的材料,提高其适应性的效果。2)、为解决抱箍紧固性较差的问题,通过紧固体设置于调节框内部,由紧固本体进行固定,固定片增加其接触面积,防滑层进行防滑,从而达到了能够提高抱箍紧固性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紧固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紧固体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架-1、箍体-2、第一连接孔-3、第二连接孔-4、连接片-5、固定螺栓-6、调节装置-7、调节框-71、第一垫片-72、弹簧-73、第二垫片-74、紧固体-75、通孔-76、紧固本体-751、减震槽-752、减震柱-753、固定片-754、防滑层-755、凹槽-75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包括支架1、箍体2、第一连接孔3、第二连接孔4、连接片5、固定螺栓6和调节装置7,支架1上端与箍体2下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孔3贯穿于支架1下端右侧,第二连接孔4贯穿于支架1下端左侧,连接片5左右两端与支架1下端内部进行固定连接,固定螺栓6贯穿于箍体2左端,调节装置7设置在箍体2内部,调节装置7由调节框71、第一垫片72、弹簧73、第二垫片74、紧固体75和通孔76组成,调节框71外部与箍体2内部进行固定连接,第一垫片72上端与调节框71内部上端进行固定连接,弹簧73上端与第一垫片72下端进行固定连接,第二垫片74上端与弹簧73下端进行固定连接,且第二垫片74下端与调节框71内部下端进行固定连接,紧固体75外部与调节框71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通孔76设置在紧固体75中部。其中,所述紧固体75由紧固本体751、减震槽752、减震柱753、固定片754、防滑层755和凹槽756组成,所述紧固本体751外部与紧固体75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槽752设置在紧固本体751内部,所述减震柱753上下两端与减震槽752内部上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片754上端与紧固本体751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层755上端与固定片754下端相连接,所述凹槽756设置在固定片754下端中部,有利于增强紧固性。其中,所述固定片754设置有两个以上,且间隔4cm分布在紧固本体751内壁上,有利于进行紧固。其中,所述防滑层755设置有两个以上,且防滑层755下端表面设置有条形状纹路,有利于防滑。其中,所述第一垫片72和第二垫片74大小一样,且相互呈对称关系,有利于弹簧进行复位。其中,所述弹簧73设置有两个以上,且弹簧73压缩后最低高度为1cm,有利于进行调节。其中,所述调节框71左端设置有尖块,且尖块设置有两块,有利于进行安装。其中,所述紧固本体751主要由橡胶制成,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其中,所述固定片754主要由硅胶制成,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所述的:弹簧73是一种存储机械能的弹性物体,弹簧通常由弹簧钢制成,有许多弹簧设计,在日常使用中,该术语通常指的是弹簧,利用它的弹性可以控制机件的运动、缓和冲击或震动、储蓄能量、测量力的大小等,广泛用于机器、仪表中,当常规弹簧没有刚度变化特性时,从其静止位置被压缩或拉伸时,它施加与它的长度变化成正比的相反力(此近似分解为较大的挠度),弹簧的速率或弹簧常数是它施加的力的变化,除以弹簧的偏转变化,也就是说,它是力与偏转曲线的梯度,延伸或压缩弹簧的速率以力的单位除以距离表示。工作原理:使用前,首先通过第一连接孔3和第二连接孔4把支架1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使用时,先把外部需要紧固的材料放置在通孔76内部,由固定片754和防滑层755紧贴于外部需要紧固的材料表面,通过固定螺栓6把箍体2左端进行紧固连接,同时,调节装置7进行调节,紧固体75进行压缩,紧固本体751紧固住外部需要紧固的材料,固定片754增大其接触面积,增加其紧固性,防滑层755防止外部材料滑动,紧固本体751向外部挤压,减震柱753通过其自身材料的特性在减震槽752内部进行压缩,弹簧73在调节框71内部进行压缩,实现了其调节不同尺寸的材料的功能,其中,连接片5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第一垫片72和第二垫片74起到了能够使得弹簧73复位的作用,凹槽756与固定片754进行相互配合,增大了其接触面积,使得其连接时的摩擦力增加;使用后,通过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包括支架(1)、箍体(2)、第一连接孔(3)、第二连接孔(4)、连接片(5)和固定螺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7),所述支架(1)上端与箍体(2)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3)贯穿于支架(1)下端右侧,所述第二连接孔(4)贯穿于支架(1)下端左侧,所述连接片(5)左右两端与支架(1)下端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6)贯穿于箍体(2)左端,所述调节装置(7)设置在箍体(2)内部,所述调节装置(7)由调节框(71)、第一垫片(72)、弹簧(73)、第二垫片(74)、紧固体(75)和通孔(76)组成,所述调节框(71)外部与箍体(2)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72)上端与调节框(71)内部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3)上端与第一垫片(72)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74)上端与弹簧(73)下端进行固定连接,且第二垫片(74)下端与调节框(71)内部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体(75)外部与调节框(71)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孔(76)设置在紧固体(75)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包括支架(1)、箍体(2)、第一连接孔(3)、第二连接孔(4)、连接片(5)和固定螺栓(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装置(7),所述支架(1)上端与箍体(2)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3)贯穿于支架(1)下端右侧,所述第二连接孔(4)贯穿于支架(1)下端左侧,所述连接片(5)左右两端与支架(1)下端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6)贯穿于箍体(2)左端,所述调节装置(7)设置在箍体(2)内部,所述调节装置(7)由调节框(71)、第一垫片(72)、弹簧(73)、第二垫片(74)、紧固体(75)和通孔(76)组成,所述调节框(71)外部与箍体(2)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片(72)上端与调节框(71)内部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弹簧(73)上端与第一垫片(72)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垫片(74)上端与弹簧(73)下端进行固定连接,且第二垫片(74)下端与调节框(71)内部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体(75)外部与调节框(71)中部内壁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通孔(76)设置在紧固体(75)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性强的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体(75)由紧固本体(751)、减震槽(752)、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瑞隆禧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