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立体车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立体车库系统,属于停车车库领域。
技术介绍
立体车库的出现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车辆保有量持续增加而导致的停车困难的问题,相对常规的平面车库而言,立体车库具有土地利用率高的优点,能够很好的解决目前停车困难的问题。国外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建造了世界第一起立体车库,50年代后以美国、日本、东欧等发达国家开始重视立体车库的设计。目前,日本的立体车库技术已经十分的完善,极大的改善了日本停车难的问题。中国对于立体车库的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立体车库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存取车效率不高、平面利用率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例如中国专利授权的CN104847145B一种地下地上一体式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结构复杂,地下部分施工成本高,且该立体车库只有一对出入口,存取车效率十分低,不适合车流量大、存取频繁的区域。中国专利授权的CN106088744B多出入口、多提升机实现并行化存取车的塔式立体车库,该立体车库采用塔式外形,每一层平面的利用率低。中国专利授权的CN104631892B一种带搬运器的高层立体车库及搬运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立体车库系统,其设计包括停车室(1)、取车室(2)、载车室(3)、卸车室(4)、中央控制室(5)、传送带(6)、限位器(7)、存取车单元(8)、三辫抓手(9)、钢绳(10)、升降电机(11)、横梁(12)、存取车单元升降道(13)、车位(14)、传送带旋转电机(15)、传送带升降电机(16)、丝杆(17)、PLC控制器(18)、无线通讯模块(19)、导线(20)、平移电机(21)。其特征在于立体车库整体结构采用方体建筑,第一层主要布局为停车室(1)、取车室(2)、载车室(3)、卸车室(4)及中央控制室(5),不再设有车位,四个车室以及存取车单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立体车库系统,其设计包括停车室(1)、取车室(2)、载车室(3)、卸车室(4)、中央控制室(5)、传送带(6)、限位器(7)、存取车单元(8)、三辫抓手(9)、钢绳(10)、升降电机(11)、横梁(12)、存取车单元升降道(13)、车位(14)、传送带旋转电机(15)、传送带升降电机(16)、丝杆(17)、PLC控制器(18)、无线通讯模块(19)、导线(20)、平移电机(21)。其特征在于立体车库整体结构采用方体建筑,第一层主要布局为停车室(1)、取车室(2)、载车室(3)、卸车室(4)及中央控制室(5),不再设有车位,四个车室以及存取车单元(8)内都设有传送带(6),每个车室与存取车单元(8)内安装有两条传送带(6),其中停车室(1)内的传送带(6)没有安装限位器(7),取车室(2)内的每条传送带(6)远离卸车室(3)的一侧安装有一个限位器(7),存取车单元(8)内的每条传送带(6)两侧都安装有限位器(7);传送带(6)的内部与传送带旋转电机(15)紧密相连,位于传送带(6)的两侧下方安装有两个传送带升降电机(16),升降电机通过减速器与丝杆(17)相连,带动丝杆(17)转动,所有的传送带旋转电机(15)、升降电机(16)及无线通讯模块(19)都通过导线(20)与PLC控制器(18)相连,PLC接受服务器传输的指令控制电机转动;中央控制室(5)设有紧急处理系统、状态监测系统、以及控制上位机;从第二层开始,以上每层都全部布置为车位(14),车位(14)采用与存取车单元(8)相同的传送带(6)与电机布置,限位器(7)安装在车位靠近墙一侧,两端都不靠墙的车位,传送带(6)的两端都设有限位器(7);横梁(12)上装有升降电机(11)与平移电机(21),电机通过钢绳(10)、三辫抓手(9)与存取车单元(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仁明,蒋宇将,黄剑,杨宇通,周厚波,李巍,
申请(专利权)人:李仁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