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8952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通过第一溢流暗涵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待第一溢流暗涵装满后,再通过第一溢流暗涵将水溢流至输送渠内,在溢流过程中,由于水充分与大气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因此,水得到迅速降温。进入输送渠后,通过输送渠将水输送至冷却池内,在冷却池内,水得到再次降温,使得水冷却至电厂所需温度,从而有利于电厂稳定运行。由于本冷却机构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电厂周边沟渠及水池资源,因此,有效解决了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占地面积大问题,极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本冷却机构只需对渠道进行清理维护即可,如此,降低了循环供水系统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水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循环供水系统通常采用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为电厂提供冷却水。然而,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不仅需运行电耗高,而且,由于机械通风冷却塔结构复杂,因此,会占用大量的土资源。此外,机械通风冷却塔在运行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量噪声。因此,这对于土地资源珍贵、噪音要求高的电厂来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它能够在满足冷却用水的要求下,有效解决维护成本大、占地面积大及噪音大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冷却机构,包括:第一溢流暗涵,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输送渠,所述第一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一侧,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将水溢流至所述输送渠内;及冷却池,所述冷却池与所述输送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却池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送渠排入的水,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凝汽器输送水。上述的冷却机构,通过第一溢流暗涵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待第一溢流暗涵装满后,再通过第一溢流暗涵将水溢流至输送渠内,在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溢流暗涵,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输送渠,所述第一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一侧,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将水溢流至所述输送渠内;及冷却池,所述冷却池与所述输送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却池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送渠排入的水,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凝汽器输送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溢流暗涵,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输送渠,所述第一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一侧,所述第一溢流暗涵用于将水溢流至所述输送渠内;及冷却池,所述冷却池与所述输送渠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冷却池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送渠排入的水,所述冷却池的输出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凝汽器输送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虹吸结构,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溢流暗涵连通,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溢流暗涵与第二虹吸结构,所述第二溢流暗涵沿着所述输送渠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输送渠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溢流暗涵连通,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入端用于与第二凝汽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虹吸结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水管用于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通,所述第二虹吸结构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排水管用于与所述第二凝汽器连通。5.一种循环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凝汽器与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机构,所述第一凝汽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丽霖龙国庆孙宁马萧萧田皓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