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漏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847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型漏孔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中部开有用于装配毛细管的安装孔,毛细管的出口端穿过安装孔后延伸到外壳的外部,毛细管与安装孔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连接,毛细管与外壳同轴心设置,外壳的入口端套有入口压帽,外壳的出口端套有出口压帽,并且在装置的外部装有O型圈用于使用时的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解决小尺寸产品的泄漏检测过程中作为设备及工装点检的漏孔安装便易性问题,并且集成过滤结构保护漏孔不受杂质的堵塞损坏,漏率精度可达到5%,自带密封结构安装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漏孔装置
本技术属于泄漏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漏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检测泄漏的工作过程中,需要一种产生固定流量的装置来进行检测设备及工装的点检。但是对于小尺寸的产品进行泄漏检测安装传统的漏孔时由于尺寸太大安装很不方便,已有些不适用。因此需要将标准漏孔的尺寸小型化并自带密封结构以方便使用,同时集成过滤结构保护漏孔,有较高的漏率精度,实现小尺寸产品的产线泄漏检测设备及工装的点检。现有技术采用薄膜渗透原理,这种技术其漏率覆盖范围小,并且尺寸较大。现有的小尺寸的漏孔存在缺陷,漏率精度低,并且未集成过滤结构,无密封结构安装不方便。现有技术的缺点为(1)尺寸大,不便安装至小尺寸产品上;(2)漏率精度低;(3)没有过滤功能;(4)漏率覆盖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小型漏孔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型漏孔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中部开有用于装配毛细管的安装孔,毛细管的出口端穿过安装孔后延伸到外壳的外部,毛细管与安装孔之间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连接,毛细管与外壳同轴心设置,外壳的入口端套有入口压帽,外壳的出口端套有出口压帽。进一步的,入口压帽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相对应的入口,出口压帽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相对应的出口,入口、毛细管、出口三者的轴线重合。进一步的,入口压帽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相对应的入口,入口压帽的腔体内部靠近入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的第一过滤单元,第一过滤单元紧贴入口设置,外壳与第一过滤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过滤单元的压环。进一步的,压环与外壳同轴心设置,压环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端部、第一过滤单元抵接,压环的中部开有将入口与毛细管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的孔径大于入口的孔径,连通孔与入口同轴心。进一步的,出口压帽的腔体内部靠近出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紧贴出口设置,第二过滤单元通过压环固定。进一步的,外壳的外圆周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入口压帽、出口压帽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入口压帽套在外壳上后其端部压紧在第一限位环上,出口压帽套在外壳上后其端部压紧在第二限位环上。进一步的,第一限位环、第二限位环的外圆周直径与入口压帽和出口压帽的外圆周直径相同。进一步的,外壳的外部圆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O型圈的环形槽,O型圈设置在环形槽内。进一步的,毛细管的出口端位于出口压帽的腔体内部。进一步的,毛细管是经过拉伸处理后的毛细管,对毛细管的一端进行拉伸,毛细管内部的孔径为锥形的孔径,毛细管小孔径的一端设置在靠近出口压帽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小型漏孔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可以解决小尺寸产品的泄漏检测过程中作为设备及工装点检的漏孔安装便易性问题,并且集成过滤结构保护漏孔不受杂质的堵塞损坏,漏率精度可达到5%,自带密封结构安装简单;(2)本技术将标准漏孔的尺寸小型化、集成了过滤结构、自带密封结构以方便使用并有较高精度,实现产线泄漏检测设备及工装的点检。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入口压帽;101、入口;2、外壳;201、安装孔;202、环形槽;203、第一限位环;204、第二限位环;3、O型圈;4、出口压帽;401、出口;5、毛细管;6、密封材料;7、压环;8、第一过滤单元。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小型漏孔装置,包括外壳2,外壳2的中部开有用于装配毛细管5的安装孔201,毛细管5的出口端穿过安装孔201后延伸到外壳2的外部,毛细管5的进口端与安装孔201之间通过密封材料6密封连接,密封材料可以是密封胶,毛细管5与外壳2同轴心设置。毛细管5的外径略小于安装孔201的孔径。外壳2的入口端套有入口压帽1,外壳2的出口端套有出口压帽4,入口压帽1、外壳2和出口压帽4同轴心设置。毛细管5的出口端位于出口压帽4的腔体内部。毛细管5是经过拉伸处理后的毛细管5,对毛细管5的一端进行拉伸,这样毛细管5内部的孔径就变成锥形的孔径,毛细管5小孔径的一端设置在靠近出口压帽4处,这样可通过毛细管5的出口端留有的毛细管5余量进行修剪调整其漏率,达到5%的漏率精度要求。毛细管5可以是玻璃毛细管。入口压帽1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5相对应的入口101,出口压帽4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5相对应的出口401,入口101、毛细管5、出口401三者的轴线重合。入口压帽1的腔体内部靠近入口101处设置有第一过滤单元8,第一过滤单元8紧贴入口101设置,外壳2与第一过滤单元8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过滤单元8的压环7。压环7与外壳2同轴心设置,压环7的两端分别与外壳2的端部、第一过滤单元8抵接。压环7的中部开有将入口101与毛细管5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的孔径大于入口101的孔径,连通孔与入口101同轴心。出口压帽4的腔体内部靠近出口401处设置有第二过滤单元,第二过滤单元紧贴出口401设置,第二过滤单元通过压环7固定。第一过滤单元8和第二过滤单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第一过滤单元8和第二过滤单元可以是滤网、滤纸等需要的过滤材料。第一过滤单元8和第二过滤单元可以预防气源存在污染堵塞漏孔。外壳2的外圆周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入口压帽1、出口压帽4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203和第二限位环204,入口压帽1套在外壳2上后其端部压紧在第一限位环203上,出口压帽4套在外壳2上后其端部压紧在第二限位环204上,第一限位环203、第二限位环204的外圆周直径与入口压帽1和出口压帽4的外圆周直径相同。第一限位环203和第二限位环204之间的外壳2圆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O型圈3的环形槽202。O型圈3用于密封。除上述的使用压装的方式将各零部件组装,也可以使用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漏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外壳(2)的中部开有用于装配毛细管(5)的安装孔(201),毛细管(5)的出口端穿过安装孔(201)后延伸到外壳(2)的外部,毛细管(5)与安装孔(201)之间通过密封材料(6)密封连接,毛细管(5)与外壳(2)同轴心设置,外壳(2)的入口端套有入口压帽(1),外壳(2)的出口端套有出口压帽(4),外壳(2)的外部设置有O型圈(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漏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2),外壳(2)的中部开有用于装配毛细管(5)的安装孔(201),毛细管(5)的出口端穿过安装孔(201)后延伸到外壳(2)的外部,毛细管(5)与安装孔(201)之间通过密封材料(6)密封连接,毛细管(5)与外壳(2)同轴心设置,外壳(2)的入口端套有入口压帽(1),外壳(2)的出口端套有出口压帽(4),外壳(2)的外部设置有O型圈(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漏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压帽(1)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5)相对应的入口(101),出口压帽(4)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5)相对应的出口(401),入口(101)、毛细管(5)、出口(401)三者的轴线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漏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入口压帽(1)的中部设置有与毛细管(5)相对应的入口(101),入口压帽(1)的腔体内部靠近入口(101)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的第一过滤单元(8),第一过滤单元(8)紧贴入口(101)设置,外壳(2)与第一过滤单元(8)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过滤单元(8)的压环(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漏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环(7)与外壳(2)同轴心设置,压环(7)的两端分别与外壳(2)的端部、第一过滤单元(8)抵接,压环(7)的中部开有将入口(101)与毛细管(5)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的孔径大于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兆健石晓明赵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益气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