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874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皮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申请人针对史氏鲟、杂交鲟鱼皮的骨板与鱼皮连接部位较薄,其腹部的两列骨板与鱼皮的连接部位相当脆弱,成革的质量的问题,着重解决了史氏鲟、杂交鲟鱼皮鞣制加工过程中骨板与鱼皮连接部位开裂、脱落的问题,史氏鲟、杂交鲟鱼皮成革率达到90%以上,加工出的史氏鲟、杂交鲟鱼皮革柔韧、丰满、耐撕裂,满足了市场推广、商业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皮革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史氏鲟(A.schrenckii)、杂交鲟鱼皮的骨板与鱼皮连接部位较薄,特别是史氏鲟、杂交鲟腹部的两列骨板与鱼皮的连接部位相当脆弱,稍加不注意就容易断裂,严重影响成革的质量,目前市场上一些公开的技术,经生产检验,成革率均低于30%,根本无法进行商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着重解决了史氏鲟、杂交鲟鱼皮鞣制加工过程中骨板与鱼皮连接部位开裂、脱落的问题,史氏鲟、杂交鲟鱼皮成革率达到90%以上,加工出的史氏鲟、杂交鲟鱼皮革柔韧、丰满、耐撕裂,满足了市场推广、商业化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该方法针对史氏鲟、杂交鲟鱼皮的骨板与鱼皮连接部位较薄的问题,对皮革加工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成革率达到90%以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材料选取:选取10-40公斤重的史氏鲟或杂交鲟的盐湿皮;1)转鼓浸水预脱脂(1)18-22度水温,充分水洗鲟鱼皮,水洗完毕后称重;(2)称取步骤(1)获得的鲟鱼皮重量的200-400%的水,2-4%的浸水剂,1%杀菌剂,3%脱脂剂;(3)将鱼皮投入转鼓,加入准备好的水,保持水温20-26摄氏度,转动转鼓,并将称好的浸水剂、杀菌剂、脱脂剂依次加入,转鼓转2-7分钟,停50-60分钟,1-2转/分钟,自投料起算到转鼓转动结束共48-72h;2)机械去脂将浸水后的鲟鱼皮肉面朝上,去除鱼鳍,钢丝刷或尼龙刷去除鱼肉、脂肪;3)浸灰脱脂(1)步骤2)机械去脂后获得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3)(1)中鲟鱼皮重量的2-3%硫氢化钠(为有效含量60-80%的片状颗粒),12-18%的石灰,1-2%的浸灰助剂,3-6%脱脂剂,300-400%的水;(3)将水和鲟鱼皮投入转鼓中,调整水温在22-26摄氏度,转动转鼓,加入溶解后的硫氢化钠溶液,脱脂剂转5-15分钟,1-3转/分钟;再加入石灰、浸灰助剂,转2-7分钟停50-60分钟,转鼓1-3转/分钟,自投料起算至转鼓转动结束时间总计48-72h;完成此步骤后,鲟鱼皮膨胀均匀,皮身坚挺,鲟鱼皮ph>12。(4)水洗:18-22度水温转鼓内充分水洗鲟鱼皮;(5)将水洗后的皮再次进行机械去肉、脂肪,方法与步骤2)相同。4)脱灰脱脂(1)经步骤3)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4)(1)的鲟鱼皮重量的3-4%的硫酸铵,3-5%的脱脂剂,100-200%的水;(3)调好水温在31-34摄氏度,投入鲟鱼皮,依次加入硫酸铵、脱脂剂,1-3转/分钟,转1-2h;酚酞指示剂显示切口1/5--1/6显示红心,说明脱灰到位;(4)水洗:30-37摄氏度充分水洗鲟鱼皮;5)浸酸脱脂(1)经步骤4)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5)(1)的鲟鱼皮重量的100-200%的水,12-18%食盐,1-2%的乙酸,2-3%的浓硫酸,3-5%的非离子脱脂剂;(3)调好水温在21-23摄氏度,投入鲟鱼皮,加入非离子脱脂剂和食盐,转鼓1-3转/分钟,转动5-15分钟;之后从加入稀释后的乙酸,1-2转/分钟,转25-35分钟;之后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稀释后的浓硫酸平均分3-4次加入,每次转25-35分钟,转速1-2转/分钟,然后停鼓静置,时间从投料开始到静置完毕总计36-48h;完成此步骤后,皮面发涩,皮身柔韧,紧实,溶液ph值2.0-3.0;(4)去脂:酸皮状态下取出鲟鱼皮,在干燥的面板上再次清除固态脂肪,方法与步骤2)相同,称取鲟鱼皮重量后再投入原浸酸液中;6)鞣制脱脂(1)称取步骤5)的鲟鱼皮重量的3-5%的改性戊二醛、4-8%的铬粉、8-12%的白单宁、1-2%的甲酸纳、2-3%的小苏打、1-1.5%的防霉剂;(2)鞣制鞣制在原浸酸液中进行,保持水温在24-28摄氏度,加入稀释后的改性戊二醛,1-3转/分钟转动15-25分钟,静止35-45分钟;再加入铬粉,1-3转/分钟,转15-25分钟,静止35-45分钟;加入白单宁,1-3转/分钟,转15-25分钟,静止35-45分钟,共转动4-5次;停鼓,静置,从投料开始到静置完毕共24-36h;加入甲酸纳和防霉剂,1-3转/分钟,转15-25分钟,静止80-120分钟;之后加入稀释后的小苏打,小苏打平均分为5-8次加入,每次转15-25分钟,1-3转/分钟;溶液ph检测为4.0时,继续转15-25分钟,1-3转/分钟;之后将水温升至40摄氏度,保持水温,转5-15分钟,静止40-60分钟,1-3转/分钟,共转动4-5次;沸水检测鲟鱼皮革收缩温度90摄氏度以上,停鼓静置,从加入甲酸钠开始到静置结束共24-36h;转动5-15分钟,静止40-60分钟,1-3转/分钟,保持温度35-45摄氏度,共转动5-6次;静置;从转动开始到静置结束共24h;转动15-25分钟,1-3转/分钟,常温流水转鼓内清洗;(3)控净水,码放静止48小时以上;(4)脱脂经步骤6)(3)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称取鲟鱼皮重量的300-500%的水,4-6%的耐高温非离子脱脂剂;将鲟鱼皮,水和耐高温非离子脱脂剂投入转鼓中,保持水温55-65摄氏度,1-3转/分钟,转动15-25分钟,静止30-50分钟,总计转动10次;常温流水清洗;7)复鞣(1)经步骤6)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7)(1)鲟鱼皮重量的0.3-0.6%的甲酸,2-4%的改性戊二醛,3-6%的丙烯酸复鞣剂,6-12%白丹宁,3-6%阴离子加脂剂,0.5-1%的小苏打,100-200%的水;(3)将准备好的鲟鱼皮和水投入转鼓,调整温度至40-44摄氏度,转动转鼓,加入稀释好的甲酸,转25-35分钟,静止80-100分钟;加入稀释后的改性戊二醛,转25-35分钟,静止80-100分钟;加入白单宁转15-25分钟,静止30-50分钟,总计转3-4次;加入丙烯酸复鞣剂、阴离子加脂剂,转动25-35分钟,停鼓静置,从投料开始到静置结束共24-36h;之后平均分成3-4次加入稀释后的小苏打,每次转30-50分钟,以上转鼓转速均为1-3转/分钟,停鼓静置;从加入小苏打到静置结束共24-36h;之后转动1-2h,转速1-3转/分钟,溶液ph值检测4.0时,转鼓内流水清洗,控净水,鲟鱼皮不出鼓;8)中和(1)称取步骤7)(1)鲟鱼皮重量的100-200%的水,3-6%的中和丹宁,1.5-3%的甲酸钠,0.5-1%的小苏打;(2)转鼓内加入水,调好温度至40-44摄氏度,加入中和丹宁转25-35分钟,静止80-100分钟;加入甲酸钠转25-35分钟,静置80-100分钟;将稀释后的小苏打分3-4次加入,每次转35-45分钟;以上转鼓转速均为1-3转/分钟;当溶液ph值检测5.5时为终点,然后转鼓内温水充分清洗鲟鱼皮,出鼓控净水,码放24h以上;9)钉板干燥10)、皮面抛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鞣制后的鲟鱼皮革柔软、丰满、骨板完好无损;2、采用全新工艺,易于市场推广;3、在不同的鞣制工序中真对不同的油脂成分选用不同的脱脂剂和脱脂方法进行分别脱脂,脱脂后,与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材料选取:选取10‑40公斤重的史氏鲟或杂交鲟的盐湿皮;1)转鼓浸水预脱脂(1)18‑22度水温,充分水洗鲟鱼皮,水洗完毕后称重;(2)称取步骤(1)获得的鲟鱼皮重量的200‑400%的水,2‑4%的浸水剂, 1%杀菌剂, 3%脱脂剂;(3)将鱼皮投入转鼓,加入准备好的水,保持水温20‑26摄氏度,转动转鼓,并将称好的浸水剂、杀菌剂、脱脂剂依次加入,转鼓转2‑7分钟,停50‑60分钟,1‑2转/分钟,自投料起算到转鼓转动结束共48‑72h;2)机械去脂将浸水后的鲟鱼皮肉面朝上,去除鱼鳍,钢丝刷或尼龙刷去除鱼肉、脂肪;3)浸灰脱脂(1)步骤2)机械去脂后获得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3)(1)中鲟鱼皮重量的2‑3%硫氢化钠(为有效含量60‑80%的片状颗粒),12‑18%的石灰,1‑2%的浸灰助剂,3‑6%脱脂剂,300‑400%的水;(3)将水和鲟鱼皮投入转鼓中,调整水温在22‑26摄氏度,转动转鼓,加入溶解后的硫氢化钠溶液,脱脂剂转5‑15分钟,1‑3转/分钟;再加入石灰、浸灰助剂,转2‑7分钟停50‑60分钟,转鼓1‑3转/分钟,自投料起算至转鼓转动结束时间总计48‑72h;完成此步骤后,鲟鱼皮膨胀均匀,皮身坚挺,鲟鱼皮 ph>12;(4)水洗:18‑22度水温转鼓内充分水洗鲟鱼皮;(5)将水洗后的皮再次进行机械去肉、脂肪,方法与步骤2)相同;4)脱灰脱脂(1)经步骤3)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4)(1)的鲟鱼皮重量的3‑4%的硫酸铵, 3‑5%的脱脂剂,100‑200%的水;(3)调好水温在31‑34摄氏度,投入鲟鱼皮,依次加入硫酸铵、脱脂剂,1‑3转/分钟,转1‑2h;酚酞指示剂显示切口1/5‑‑1/6显示红心,说明脱灰到位;(4)水洗:30‑37摄氏度充分水洗鲟鱼皮;5)浸酸脱脂(1)经步骤4)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5)(1)的鲟鱼皮重量的100‑200%的水, 12‑18%食盐, 1‑2%的乙酸,2‑3%的浓硫酸, 3‑5% 的非离子脱脂剂;(3)调好水温在21‑23摄氏度,投入鲟鱼皮,加入非离子脱脂剂和食盐,转鼓1‑3转/分钟,转动5‑15分钟;之后从加入稀释后的乙酸,1‑2转/分钟,转25‑35分钟;之后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稀释后的浓硫酸平均分3‑4次加入,每次转25‑35分钟,转速1‑2转/分钟,然后停鼓静置,时间从投料开始到静置完毕总计36‑48h;完成此步骤后,皮面发涩,皮身柔韧,紧实,溶液ph值2.0‑3.0;(4)去脂:酸皮状态下取出鲟鱼皮,在干燥的面板上再次清除固态脂肪,方法与步骤2)相同,称取鲟鱼皮重量后再投入原浸酸液中;6)鞣制脱脂(1)称取步骤5)的鲟鱼皮重量的3‑5%的改性戊二醛、4‑8%的铬粉、8‑12%的白单宁、1‑2%的甲酸纳、2‑3%的小苏打、1‑1.5%的防霉剂;(2)鞣制鞣制在原浸酸液中进行,保持水温在24‑28摄氏度,加入稀释后的改性戊二醛,1‑3转/分钟转动15‑25分钟,静止35‑45分钟;再加入铬粉,1‑3转/分钟,转15‑25分钟,静止35‑45分钟;加入白单宁,1‑3转/分钟,转15‑25分钟,静止35‑45分钟,共转动4‑5次;停鼓,静置,从投料开始到静置完毕共24‑36h;加入甲酸纳和防霉剂,1‑3转/分钟,转15‑25分钟,静止80‑120分钟;之后加入稀释后的小苏打,小苏打平均分为5‑8次加入,每次转15‑25分钟,1‑3转/分钟;溶液ph检测为4.0时,继续转15‑25分钟,1‑3转/分钟;之后将水温升至40摄氏度,保持水温,转5‑15分钟,静止40‑60分钟,1‑3转/分钟,共转动4‑5次;沸水检测鲟鱼皮革收缩温度90摄氏度以上,停鼓静置,从加入甲酸钠开始到静置结束共24‑36h;转动5‑15分钟,静止40‑60分钟,1‑3转/分钟,保持温度35‑45摄氏度,共转动5‑6次;静置;从转动开始到静置结束共24h;转动15‑25分钟,1‑3转/分钟,常温流水转鼓内清洗;(3)控净水,码放静止48小时以上;(4)脱脂经步骤6)(3)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称取鲟鱼皮重量的300‑500%的水, 4‑6%的耐高温非离子脱脂剂;将鲟鱼皮,水和耐高温非离子脱脂剂投入转鼓中,保持水温55‑65摄氏度,1‑3转/分钟,转动15‑25分钟,静止30‑50分钟,总计转动10次;常温流水清洗;7)复鞣(1)经步骤6)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7)(1)鲟鱼皮重量的0.3‑0.6%的甲酸,2‑4%的改性戊二醛,3‑6%的丙烯酸复鞣剂,6‑12%白丹宁,3‑6%阴离子加脂剂,0.5‑1%的小苏打,100‑200%的水;(3)将准备好的鲟鱼皮和水投入转鼓,调整温度至40‑44摄氏度,转动转鼓,加入稀释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史氏鲟和杂交鲟鱼的皮革加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材料选取:选取10-40公斤重的史氏鲟或杂交鲟的盐湿皮;1)转鼓浸水预脱脂(1)18-22度水温,充分水洗鲟鱼皮,水洗完毕后称重;(2)称取步骤(1)获得的鲟鱼皮重量的200-400%的水,2-4%的浸水剂,1%杀菌剂,3%脱脂剂;(3)将鱼皮投入转鼓,加入准备好的水,保持水温20-26摄氏度,转动转鼓,并将称好的浸水剂、杀菌剂、脱脂剂依次加入,转鼓转2-7分钟,停50-60分钟,1-2转/分钟,自投料起算到转鼓转动结束共48-72h;2)机械去脂将浸水后的鲟鱼皮肉面朝上,去除鱼鳍,钢丝刷或尼龙刷去除鱼肉、脂肪;3)浸灰脱脂(1)步骤2)机械去脂后获得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3)(1)中鲟鱼皮重量的2-3%硫氢化钠(为有效含量60-80%的片状颗粒),12-18%的石灰,1-2%的浸灰助剂,3-6%脱脂剂,300-400%的水;(3)将水和鲟鱼皮投入转鼓中,调整水温在22-26摄氏度,转动转鼓,加入溶解后的硫氢化钠溶液,脱脂剂转5-15分钟,1-3转/分钟;再加入石灰、浸灰助剂,转2-7分钟停50-60分钟,转鼓1-3转/分钟,自投料起算至转鼓转动结束时间总计48-72h;完成此步骤后,鲟鱼皮膨胀均匀,皮身坚挺,鲟鱼皮ph>12;(4)水洗:18-22度水温转鼓内充分水洗鲟鱼皮;(5)将水洗后的皮再次进行机械去肉、脂肪,方法与步骤2)相同;4)脱灰脱脂(1)经步骤3)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4)(1)的鲟鱼皮重量的3-4%的硫酸铵,3-5%的脱脂剂,100-200%的水;(3)调好水温在31-34摄氏度,投入鲟鱼皮,依次加入硫酸铵、脱脂剂,1-3转/分钟,转1-2h;酚酞指示剂显示切口1/5--1/6显示红心,说明脱灰到位;(4)水洗:30-37摄氏度充分水洗鲟鱼皮;5)浸酸脱脂(1)经步骤4)处理后的鲟鱼皮称重;(2)称取步骤5)(1)的鲟鱼皮重量的100-200%的水,12-18%食盐,1-2%的乙酸,2-3%的浓硫酸,3-5%的非离子脱脂剂;(3)调好水温在21-23摄氏度,投入鲟鱼皮,加入非离子脱脂剂和食盐,转鼓1-3转/分钟,转动5-15分钟;之后从加入稀释后的乙酸,1-2转/分钟,转25-35分钟;之后加入稀释后的浓硫酸,稀释后的浓硫酸平均分3-4次加入,每次转25-35分钟,转速1-2转/分钟,然后停鼓静置,时间从投料开始到静置完毕总计36-48h;完成此步骤后,皮面发涩,皮身柔韧,紧实,溶液ph值2.0-3.0;(4)去脂:酸皮状态下取出鲟鱼皮,在干燥的面板上再次清除固态脂肪,方法与步骤2)相同,称取鲟鱼皮重量后再投入原浸酸液中;6)鞣制脱脂(1)称取步骤5)的鲟鱼皮重量的3-5%的改性戊二醛、4-8%的铬粉、8-12%的白单宁、1-2%的甲酸纳、2-3%的小苏打、1-1.5%的防霉剂;(2)鞣制鞣制在原浸酸液中进行,保持水温在24-28摄氏度,加入稀释后的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浩危起伟刘志刚马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