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储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706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储液器,包括上安装板、下筒体和罐体,所述罐体的上方左端设置有上安装板,所述罐体的左部设置有下筒体,所述罐体的右部设置有上筒体,所述进口铜管的后端连接有缓冲管,且缓冲管的右端连接有处理筒进口,所述分流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处理筒的上方两端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出液口的下方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处理筒的左侧设置有处理筒出口,所述出气管的左侧连接有吸液管,且吸液管的顶端连接有出口铜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回油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中携带的润滑机油重新回流到压缩机中进行润滑保护作用,有效节约了能耗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储液器
本技术涉及储液器
,具体为一种卧式储液器。
技术介绍
储液器是配装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在空调系统运转中,无法保证制冷剂能全部完全汽化;也就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储液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储液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储液器一般有卧式储液器和立式储液器之分。现有的卧式储液器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所以不便于实际的搬运和固定,而且冷气体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噪音较大,且冷气体中没有完全气化的液体容易进入进入到压缩机的内部对压缩机造成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储液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储液器,包括上安装板、下筒体、罐体,所述罐体的上方左端设置有上安装板,且上安装板的两端设置有上固定孔,所述罐体的左部设置有下筒体,且下筒体的表面设置有出口铜管,所述罐体的右部设置有上筒体,且上筒体的表面设置有进口铜管,所述罐体的下方左端设置有下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储液器,包括上安装板(1)、下筒体(2)和罐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的上方左端设置有上安装板(1),且上安装板(1)的两端设置有上固定孔(8),所述罐体(10)的左部设置有下筒体(2),且下筒体(2)的表面设置有出口铜管(3),所述罐体(10)的右部设置有上筒体(6),且上筒体(6)的表面设置有进口铜管(7),所述罐体(10)的下方左端设置有下安装板(5),且下安装板(5)的两端设置有下固定孔(9),所述进口铜管(7)的后端连接有缓冲管(11),且缓冲管(11)的右端连接有处理筒进口(12),所述处理筒(13)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分流板(21),且分流板(21)上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储液器,包括上安装板(1)、下筒体(2)和罐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的上方左端设置有上安装板(1),且上安装板(1)的两端设置有上固定孔(8),所述罐体(10)的左部设置有下筒体(2),且下筒体(2)的表面设置有出口铜管(3),所述罐体(10)的右部设置有上筒体(6),且上筒体(6)的表面设置有进口铜管(7),所述罐体(10)的下方左端设置有下安装板(5),且下安装板(5)的两端设置有下固定孔(9),所述进口铜管(7)的后端连接有缓冲管(11),且缓冲管(11)的右端连接有处理筒进口(12),所述处理筒(13)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分流板(21),且分流板(21)上设置有分流孔(14),所述分流板(2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过滤板(15),且第一过滤板(15)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过滤板(16),所述处理筒(13)的上方两端连接有固定板(17),所述处理筒(13)的底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建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卓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