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成龙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室内高效节能的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68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室内高效节能的换气装置,包括垂直轴风叶、主动力轴、排风扇叶、轴承、引风扇叶、太阳能集热管道、新风进气道、风道隔板、排风管道、无扇叶风扇、板翅式换热器、蜗壳旋器、风阀、进风箱和进风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捕风装置将自然风吸入进入风道后,在余热回收管道内与排出的旧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充分利用排气的余热,提高新风的温度,经过加热的新风进入蜗壳旋流器,在出口形成旋转的气流,卷吸室内空气,混合换热,室内的空气经过余热回收装置,在风力驱动的排风扇和太阳能加热管道的作用下排出室外,当外界风力不足时,太阳能储能装置驱动进风口处的无扇叶风扇运行,补偿管道内的新风量,使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室内高效节能的换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较大范围,具体是一种新型室内高效节能的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当务之急。就现阶段国内新能源建筑开发市场情形来看,普遍采用高新技术建造生态建筑是不现实的。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采暖范围日益扩大,采暖能耗势必不断增加。因此,在目前能源状况较为紧张的形势下,系统的能源有效利用就成为设计中必需考虑的问题之一,新型室内高效节能换气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现今我国冬季使用的通风系统主要是空调,对于散热器供暖的地区,则采用门窗进行通风。空调供暖通风虽能达到良好的通风效果,但存在着设备成本、使用和维护费用高等问题;采用门窗通风,不仅会造成人体不适,而且室内热量损失较大;采用本装置进行通风换热,一方面能够向室内提供新鲜空气,降低室内CO2及各种有害物的浓度,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使人们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排出的污气和引入室内的空气间的温度差,使两种气体在进行换气的同时进行热量的交换,回收排出气体所携带的部分热量,以维持舒适的室温。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室内高效节能的换气装置,包括垂直轴风叶(1)、主动力轴(2)、排风扇叶(3)、轴承(4)、引风扇叶(5)、太阳能集热管道(6)、新风进气道(7)、风道隔板(8)、排风管道(9)、无扇叶风扇(10)、板翅式换热器(11)、蜗壳旋器(12)、风阀(13)、进风箱(14)和进风筒(1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筒(15)内固定安装有横向设置的密闭隔板,密闭隔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4),且进风筒(15)的底部与进风箱(14)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箱(14)的侧壁通过若干个相同的风道隔板(8)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新风进气道(7),新风进气道(7)与进风箱(14)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管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室内高效节能的换气装置,包括垂直轴风叶(1)、主动力轴(2)、排风扇叶(3)、轴承(4)、引风扇叶(5)、太阳能集热管道(6)、新风进气道(7)、风道隔板(8)、排风管道(9)、无扇叶风扇(10)、板翅式换热器(11)、蜗壳旋器(12)、风阀(13)、进风箱(14)和进风筒(15),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筒(15)内固定安装有横向设置的密闭隔板,密闭隔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轴承(4),且进风筒(15)的底部与进风箱(14)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风箱(14)的侧壁通过若干个相同的风道隔板(8)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新风进气道(7),新风进气道(7)与进风箱(14)底部固定连接的连接管相互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板翅式换热器(11)的新风入风口固定连接,且板翅式换热器(11)的新风排风口与蜗壳旋器(12)的进风口固定连接,所述板翅式换热器(11)的室内送风口与排风管道(9)的一端固定连接,排风管道(9)的另一端与太阳能集热管道(6)的一端固定连接,太阳能集热管道(6)的另一端与密闭隔板上方的进风筒(15)相互连通,进风筒(15)靠近顶部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成龙韩静静朱敏
申请(专利权)人:林成龙韩静静朱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