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8620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包括泡棉层和设置于泡棉层上下表面的胶黏层,所述泡棉层原料包括以下组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1,6‑己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正钛酸四丁酯、1,4‑环己二醇、金属催化剂、纳米氮化钛、二甲基硅油、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聚乙烯醇、水,所述金属催化剂为有机铋催化剂和/或有机锡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力学性能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形变或断裂而影响结构稳定性,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满足热压工艺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带,尤其涉及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胶带开始适用于此类产业,尤其小型电子设备如手机外壳内集成有多个部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各种部件和外壳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往往需要采用胶带充填其间隙部分以起到固定及缓冲的作用。具有孔隙结构的发泡泡沫的泡棉胶带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泡棉胶带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都比较差,在热压冲型及在使用时很容易发生形变,造成尺寸变化以至于影响结构稳定性。因此,开发出一种力学性能好不易变形,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的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该胶带力学性能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形变或断裂而影响结构稳定性,且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能够满足热压工艺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包括泡棉层和设置于泡棉层上下表面的胶黏层,所述泡棉层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15~20份,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35~50份,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20~30份,1,6-己二异氰酸酯14~2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0~15份,正钛酸四丁酯0.5~3份,1,4-环己二醇5~10份,金属催化剂0.1~1份,纳米氮化钛0.3~3.5份,二甲基硅油1~5份,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1~5份,聚乙烯醇4~8份,水0.6~4.8份。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泡棉层的厚度为100~1000μm。2.上述方案中,所述胶黏层为丙烯酸胶黏层。3.上述方案中,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250~2500。4.上述方案中,所述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3500。5.上述方案中,所述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00~3000。6.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催化剂为有机铋催化剂和/或有机锡催化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泡棉层原料剖切成泡棉薄片,再将泡棉薄片进行热压定型,制得泡棉层;然后在泡棉层两个表面涂布胶黏剂,固化形成胶黏层,即制得所述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其泡棉层采用聚四亚甲基醚二醇15~20份、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35~50份、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20~30份的混合多元醇体系,搭配1,6-己二异氰酸酯14~20份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0~15份,选用1,4-环己二醇作为扩链剂,并引入了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1~5份和正钛酸四丁酯0.5~3份,制得的泡棉材料泡孔结构均匀细密,力学性能好,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形变或断裂而影响结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其泡棉层配方在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基础上,添加了氮化钛颗粒0.3~3.5份和聚乙烯醇4~8份,该氮化钛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在体系中分散性良好无团聚现象,制得的泡棉材料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用作泡棉胶带基材使用时,不仅能够满足热压工艺的要求,也适合设置于发热原件表面,避免因受热而引发泡棉基材发生变形、影响粘接强度和缓冲能力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4: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包括泡棉层和设置于泡棉层上下表面的胶黏层,所述泡棉层的厚度为100~1000μm,所述胶黏层为丙烯酸胶黏层。所述泡棉层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表1所述聚四亚甲基醚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250~2500,所述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3500,所述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的重均分子量为500~3000;所述金属催化剂为有机铋催化剂和/或有机锡催化剂。所述泡棉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15~20份、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35~50份、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20~30份、纳米氮化钛0.3~3.5份、聚乙烯醇4~8份和水0.6~4.8份加入反应釜中,混合均匀;S2.将1,6-己二异氰酸酯14~20份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0~15份加入反应釜中,氮气保护下加热至65~75℃,反应2~4h;S3.将反应釜的温度升高至85~95℃,加入正钛酸四丁酯0.5~3份、1,4-环己二醇5~10份、金属催化剂0.1~1份,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1~5份,反应1.5~3h;S4.将反应釜的温度降至55~65℃,加入二甲基硅油1~5份,搅拌均匀;S5.向反应釜中通入发泡气体,并将反应釜的压强升至6~10MPa,温度升至110~120℃,保温0.5~1h,然后泄压并置于冰水浴内冷却定型,制得所述泡棉层原料。所述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泡棉层原料剖切成泡棉薄片,再将泡棉薄片进行热压定型,制得泡棉层;然后在泡棉层两个表面涂布胶黏剂,固化形成胶黏层,即制得所述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对比例1~3:一种泡棉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表2制备工艺方法同实施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泡棉材料性能检测数据如下:表3由表3可知,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双面胶带采用的泡棉材料无论力学性能,还是耐高温性能均优于各对比例中制得的泡棉材料,该材料用作泡棉双面胶带基材时不容易发生形变或断裂而影响结构稳定性,且能够满足热压工艺的要求。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棉层和设置于泡棉层上下表面的胶黏层,所述泡棉层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15~20份,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                        35~50份,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                             20~30份,1,6‑己二异氰酸酯                                   14~2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10~15份,正钛酸四丁酯                                       0.5~3份,1,4‑环己二醇                                       5~10份,金属催化剂                                         0.1~1份,纳米氮化钛                                         0.3~3.5份,二甲基硅油                                         1~5份,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                             1~5份,聚乙烯醇                                           4~8份,水                                                 0.6~4.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泡棉层和设置于泡棉层上下表面的胶黏层,所述泡棉层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聚四亚甲基醚二醇15~20份,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醚三醇35~50份,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20~30份,1,6-己二异氰酸酯14~20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0~15份,正钛酸四丁酯0.5~3份,1,4-环己二醇5~10份,金属催化剂0.1~1份,纳米氮化钛0.3~3.5份,二甲基硅油1~5份,丙烯酰氧基三异丙基硅烷1~5份,聚乙烯醇4~8份,水0.6~4.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层的厚度为100~100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热型泡棉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为丙烯酸胶黏层。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厚君涂大记潘华杨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