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41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包括带泵腔及叶轮腔的泵体、泵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在泵体与电机之间设置有机封盖,电机的转子轴穿过机封盖并延伸至叶轮腔内,并在延伸至叶轮腔内的转子轴上设置有叶轮。在所述泵腔内设置有第一消音部,第一消音部为流线型,第一消音部将泵腔分割成进流腔及出流腔;且第一消音部由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及过渡部组成,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相切与第二圆弧部、第二圆弧部相切与过渡部,且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半径比为2.3‑2.5,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的圆弧圆心角度为31.5°‑33°,所述的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圆心角角度为27.5°‑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
本技术属于流体控制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自吸泵,特指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水在各方面发挥的不同作用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水利工程的发展也得到了人们更多的重视,自吸式水泵作为水利工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设备,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自吸泵,主要以叶轮式抽水机为主,其特点利用电机带动叶片转动形成空气负压,从而达到吸水和排水目的。由于自吸泵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自吸能力强等优点,且管道不需安装底阀,工作前只需保证泵体内储有定量引液即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和日常生活中,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自吸泵,而传统的自吸泵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噪音大,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吸泵的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低噪音的漩涡式自吸电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包括带泵腔及叶轮腔的泵体、泵体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在泵体与电机之间设置有机封盖,电机的转子轴穿过机封盖并延伸至叶轮腔内,并在延伸至叶轮腔内的转子轴上设置有叶轮。在所述泵腔内设置有第一消音部,第一消音部为流线型,第一消音部将泵腔分割成进流腔及出流腔;且第一消音部由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及过渡部组成,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相切与第二圆弧部、第二圆弧部相切与过渡部,且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半径比为2.3-2.5,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的圆弧圆心角度为31.5°-33°,所述的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圆心角角度为27.5°-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泵腔内设置有流线型的第一消音部,通过隔舌将泵腔分割成进流腔及出流腔,从而能确保进流及出流的稳定性,从而能减低一部分的噪音;第一消音部由第一圆弧部、第二圆弧部及过渡部组成,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相切与第二圆弧部、第二圆弧部相切与过渡部,从而能进一步确保泵腔内液体流道的稳定性;第一圆弧部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半径比为2.3-2.5,所述的第一圆弧部的圆弧圆心角度为31.5°-33°,所述的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圆心角角度为27.5°-30°,从而能提高第一消音部整体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电泵整体的使用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的出流腔内设置有第二消音部,所述的第二消音部为圆弧形,且第二消音部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半径比为3.9-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出流腔内设置有第二消音部,第二消音部将出流腔的出流端分割成两部分,从而能确保从叶轮腔内流动至出流腔液体的稳定性,进而能降低出流腔内流动的噪音;所述的第二消音部为圆弧形,且第二消音部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的圆弧半径比为3.9-4.1,从而能确保第二消音部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消音部及第二消音部均与泵体通过铸造一体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消音部及第二消音部均与泵体通过铸造一体成型,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强了第一消音部及第二消音部的结构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泵整体的实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泵体、2-叶轮腔、3-电机、4-机封盖、5-叶轮、6-第一消音部、6a-第一圆弧部、6b-第二圆弧部、6c-过渡部、7-进流腔、8-出流腔、9-第二消音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包括带泵腔及叶轮5腔2的泵体1、泵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3,在泵体1与电机3之间设置有机封盖4,电机3的转子轴穿过机封盖4并延伸至叶轮5腔2内,并在延伸至叶轮5腔2内的转子轴上设置有叶轮5。在所述泵腔内设置有第一消音部6,第一消音部6为流线型,第一消音部6将泵腔分割成进流腔7及出流腔8;且第一消音部6由第一圆弧部6a、第二圆弧部6b及过渡部6c组成,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相切与第二圆弧部6b、第二圆弧部6b相切与过渡部6c,且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半径比为2.3-2.5,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的圆弧圆心角度为31.5°-33°,所述的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圆心角角度为27.5°-30°。通过在所述泵腔内设置有流线型的第一消音部6,通过隔舌将泵腔分割成进流腔7及出流腔8,从而能确保进流及出流的稳定性,从而能减低一部分的噪音;第一消音部6由第一圆弧部6a、第二圆弧部6b及过渡部6c组成,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相切与第二圆弧部6b、第二圆弧部6b相切与过渡部6c,从而能进一步确保泵腔内液体流道的稳定性;第一圆弧部6a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半径比为2.3-2.5,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的圆弧圆心角度为31.5°-33°,所述的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圆心角角度为27.5°-30°,从而能提高第一消音部6整体的稳定性,从而确保了电泵整体的使用性能。进一步:在所述的出流腔8内设置有第二消音部9,所述的第二消音部9为圆弧形,且第二消音部9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半径比为3.9-4.1。通过在出流腔8内设置有第二消音部9,第二消音部9将出流腔8的出流端分割成两部分,从而能确保从叶轮5腔2内流动至出流腔8液体的稳定性,进而能降低出流腔8内流动的噪音;所述的第二消音部9为圆弧形,且第二消音部9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半径比为3.9-4.1,从而能确保第二消音部9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消音部6及第二消音部9均与泵体1通过铸造一体成型。通过第一消音部6及第二消音部9均与泵体1通过铸造一体成型,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强了第一消音部6及第二消音部9的结构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泵整体的实用性能。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包括带泵腔及叶轮腔(2)的泵体(1)、泵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3),在泵体(1)与电机(3)之间设置有机封盖(4),电机(3)的转子轴穿过机封盖(4)并延伸至叶轮腔内,并在延伸至叶轮腔内的转子轴上设置有叶轮(5),其特征是:在所述泵腔内设置有第一消音部(6),第一消音部(6)为流线型,第一消音部(6)将泵腔分割成进流腔(7)及出流腔(8);所述的第一消音部(6)由第一圆弧部(6a)、第二圆弧部(6b)及过渡部(6c)组成,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相切与第二圆弧部(6b)、第二圆弧部(6b)相切与过渡部(6c),且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的圆弧半径与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半径比为2.3‑2.5,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的圆弧圆心角度为31.5°‑33°,所述的第二圆弧部(6b)的圆弧圆心角角度为27.5°‑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噪音旋涡式自吸电泵,包括带泵腔及叶轮腔(2)的泵体(1)、泵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3),在泵体(1)与电机(3)之间设置有机封盖(4),电机(3)的转子轴穿过机封盖(4)并延伸至叶轮腔内,并在延伸至叶轮腔内的转子轴上设置有叶轮(5),其特征是:在所述泵腔内设置有第一消音部(6),第一消音部(6)为流线型,第一消音部(6)将泵腔分割成进流腔(7)及出流腔(8);所述的第一消音部(6)由第一圆弧部(6a)、第二圆弧部(6b)及过渡部(6c)组成,所述的第一圆弧部(6a)相切与第二圆弧部(6b)、第二圆弧部(6b)相切与过渡部(6c),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护桥师延盛赵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老百姓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