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
[0001]本技术属于潜水泵
,特指一种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
技术介绍
[0002]潜水泵是输水、取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
[0003]而潜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其驱动电机会产生大量的热,如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120329808.6一种小型冲压壳体潜水泵,此类结构的潜水泵在水位不能没过潜水泵的情况下对电机的散热性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确保电机的散热性能的潜水电泵。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包括电机及设置在电机前端的带进水口的泵体,泵体内设置有由电机带动旋转的叶轮,还包括
[0006]外壳,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电机及泵体设置在外壳内,
[0007]底座,底座设置在外壳相对出水口的一侧上;
[0008]其中在外壳的外测设置有按圆周分布的若干进水网孔;外壳上开设有供电机电源线穿过的孔,且电机整体的密封性能良好。
[000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电机内置,通过过流介质对电机径向冷却,从而实现电机在低水位的安全运行,而不使电机发生过热现象,且侧向设置的进水网孔,从而防止底部淤泥与杂物堵塞进水口,及防止大颗粒杂物进入泵腔内,且侧向设置的进水网孔能在低水位时也能确保良好的抽水效果,r/>[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电机位于外壳内靠近出水口的一侧,泵体位于外壳内靠近底座的一侧,进水网孔设置在泵体外测的外壳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电机位于外壳内靠近出水口的一侧,从而能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泵体位于外壳内靠近底座的一侧内,进水网孔设置泵体外测的外壳上,从而能确保进水的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进水口设置在泵体远离电机一侧的端部,叶轮设置在泵体内,且与进水口同轴设置。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外壳位于靠泵体的一侧形成有承接段,底座盖设在承接段的端面上,泵体靠近电机的一侧形成有与承接段内壁相抵的支撑部,介质从进水网孔进入再流至底座内侧,后从泵体的进水口进入泵体内。
[001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外壳位于靠泵体的一侧形成有承接段,底座盖设在承
接段的端面上,泵体靠近电机的一侧形成有与承接段内壁相抵的支撑部,从而能防止泵体出现移位。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支撑部的外沿设置有密封槽,在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
[001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支撑部的外沿设置有密封槽,在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从而能确保泵体与外壳之间接触的密封性。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叶轮为半开式结构。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泵体与电机之间形成有环状的过水间隙,且泵体靠近支撑部的一侧形成有若干按圆周分布连接部,电机靠近泵体的一侧形成有若干与连接部相配合的连接耳,泵体与电机通过连接部与连接耳相连接,过水间隙形成在电机与泵体的连接处上,并被连接部及连接耳分隔;泵体内的介质经过过水间隙后从出水口排出。
[0019]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叶轮采用半开式结构,配合敞开式的多方位出水的泵体的配合,从而确保了过流能力强,不易卡机且不易堵塞。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座卡在外壳上且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底座卡在外壳上且通过螺栓与泵体固定连接,从而能确保底座的固定强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4]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部件名称:1
‑
电机、2
‑
进水口、3
‑
泵体、4
‑
叶轮、5
‑
外壳、6
‑
出水口、7
‑
底座、8
‑
进水网孔、9
‑
承接段、10
‑
支撑部、11
‑
密封圈、12
‑
过水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参照图1至2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6]实施例一
[0027]一种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包括电机1及设置在电机1前端的带进水口2的泵体3,泵体3内设置有由电机1带动旋转的叶轮4,还包括
[0028]外壳5,外壳5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6,电机1及泵体3设置在外壳5内,底座7,底座7设置在外壳5相对出水口6的一侧上;
[0029]其中在外壳5的外测设置有按圆周分布的若干进水网孔8;外壳5上开设有供电机1电源线穿过的孔,且电机1整体的密封性能良好。
[0030]通过电机1内置,通过过流介质对电机1径向冷却,从而实现电机1在低水位的安全运行,而不使电机1发生过热现象,且侧向设置的进水网孔8,从而防止底部淤泥与杂物堵塞进水口2,及防止大颗粒杂物进入泵腔内,且侧向设置的进水网孔8能在低水位时也能确保良好的抽水效果。
[0031]实施例二
[003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电机1位于外壳5内靠近出水口6的一侧,泵体3位于外壳5内靠近底座7的一侧,进水网孔8设置泵体3外测的外壳5上。
[0033]通过电机1位于外壳5内靠近出水口6的一侧,从而能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泵体3位于外壳5内靠近底座7的一侧内,进水网孔8设置在泵体3外测的外壳5上,从而能确保进水的效果。
[0034]实施例三
[0035]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水口2设置在泵体3远离电机1一侧的端部,叶轮4设置在泵体3内,且与进水口2同轴设置。
[0036]进一步:外壳5位于靠泵体3的一侧形成有承接段109,底座7盖设在承接段109的端面上,泵体3靠近电机1的一侧形成有与承接段109内壁相抵的支撑部,介质从进水网孔8进入再流至底座7内侧,后从泵体3的进水口2进入泵体3内。
[0037]通过采外壳5位于靠泵体3的一侧形成有承接段109,底座7盖设在承接段109的端面上,泵体3靠近电机1的一侧形成有与承接段109内壁相抵的支撑部,从而能防止泵体3出现移位。
[0038]实施例四
[0039]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支撑部的外沿设置有密封槽,在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11。
[0040]通过在支撑部的外沿设置有密封槽,在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11,从而能确保泵体3与外壳5之间接触的密封性。
[0041]实施例五
[0042]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的叶轮4为半开式结构。
[0043]进一步:所述的泵体3与电机1之间形成有环状的过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包括电机(1)及设置在电机(1)前端的带进水口(2)的泵体(3),泵体(3)内设置有由电机(1)带动旋转的叶轮(4),其特征是还包括外壳(5),外壳(5)的一侧设置有出水口(6),电机(1)及泵体(3)设置在外壳(5)内,底座(7),底座(7)设置在外壳(5)相对出水口(6)的一侧上;其中在外壳(5)的外测设置有按圆周分布的若干进水网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其特征是:电机(1)位于外壳(5)内靠近出水口(6)的一侧,泵体(3)位于外壳(5)内靠近底座(7)的一侧,进水网孔(8)设置在泵体(3)外测的外壳(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其特征是:进水口(2)设置在泵体(3)远离电机(1)一侧的端部,叶轮(4)设置在泵体(3)内,且与进水口(2)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自冷式潜水电泵,其特征是:外壳(5)位于靠泵体(3)的一侧形成有承接段(9),底座(7)盖设在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延盛,陈情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老百姓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