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夹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33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存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夹取机构,解决了现有立体自行车车库中所使用的夹取机构易对车体或轮胎造成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夹取机构包括底板、两个支撑板、两个夹紧臂、两根齿条、齿轮、驱动电机、两组夹紧执行组件;两个支撑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设置在底板上,两个夹紧臂相对设置在两个支撑板外侧;两个夹紧臂的一端连接齿轮齿条机构,驱动电机的输出与齿轮连接,两个夹紧臂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两组夹紧执行组件,且连接后的两组夹紧执行组件镜像对称;夹紧执行组件包括夹板、旋转板、导向轴、轴向限位件、压缩弹簧、转轴;压缩弹簧套装在导向轴上且位于夹板与旋转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夹取机构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存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夹取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拥堵,从而出现了共享单车;使用共享单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减少了空气污染,因而共享单车现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但由于共享单车没有固定的停放点,导致现在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严重,有些已经严重阻碍了道路交通,公交车都无法行驶;如果为共享单车建造传统的自行车停车场,不仅不美观,而且占地面积大,对于现代城市土地如此紧缺的大环境,已不是一个经济、可行的方案。基于上述原因,以及参考现代城市中为汽车建立的立体车库,立体式自行车车库也应运而生,但是在现有的立体式自行车车库中,其自行车夹取机构在运送自行车过程中,多是直接夹紧车体或轮胎,这样容易对车体或轮胎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夹取机构,以解决现有立体式自行车车库中所使用的夹取机构易对车体或轮胎造成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夹取机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底板、两个支撑板、第一夹紧臂、第二夹紧臂、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齿轮、驱动电机、第一夹紧执行组件以及第二夹紧执行组件;两个支撑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臂相对设置在两个支撑板外侧;在每个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和第二导向通孔,且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和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分别同轴;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臂靠近支撑板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向通孔和第四导向通孔,所述第三导向通孔与第一导向通孔同轴,所述第四导向通孔与第二导向通孔同轴;第一齿条一端与第二夹紧臂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及第三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一轴向限位件连接;第二齿条一端与第一夹紧臂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及第四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二轴向限位件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导向通孔以及第三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第二齿条与第二导向通孔以及第四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齿轮设置于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之间,且齿轮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啮合;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夹紧臂和第二夹紧臂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上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夹紧执行组件和第二夹紧执行组件,且连接后第一夹紧执行组件与第二夹紧执行组件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夹紧执行组件包括夹板、旋转板、导向轴、第三轴向限位件、压缩弹簧、转轴以及第四轴向限位件;夹板和旋转板均与支撑板平行,且夹板与支撑板位于第一夹紧臂的同侧,旋转板位于第一夹紧臂的另一侧;导向轴垂直固连在夹板上,在旋转板上设置有第五导向通孔,导向轴穿过所述第五导向通孔后与第三轴向限位件连接,导向轴与所述第五导向通孔之间为动配合;压缩弹簧套装在导向轴上且位于夹板与旋转板之间;在旋转板上沿垂直自身板面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转轴一端与第一夹紧臂固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第四轴向限位件连接。采用上述自动夹取机构,其直接作用在车体或轮胎上时,可通过旋转板与夹板之间的压缩弹簧避免对自行车车体或轮胎的损坏。为了进一步对自行车车体或轮胎进行保护,在所述夹板远离旋转板一侧的板面上固连橡胶板,这样也可增大夹取机构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夹紧自行车。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导向通孔、导向轴、第三轴向限位件及压缩弹簧均为两个;两个第五导向通孔轴线到第一通孔轴线的距离相等,且两个第五导向通孔和第一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个导向轴均垂直固连在夹板上,两个导向轴分别穿过两个第五导向通孔后,再分别与两个第三轴向限位件连接;两个导向轴与两个第五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两个压缩弹簧分别套装在两个导向轴上且位于夹板与旋转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第一通孔之间为动配合;所述第一夹紧执行组件还包括两个拉伸弹簧、两个第一安装轴以及一个第二安装轴;两个第一安装轴垂直固定设置在旋转板远离第一夹紧臂的侧面上,两个第一安装轴轴线到第一通孔轴线的距离相等,且两个第一安装轴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与第一通孔和第五导向通孔轴线所确定的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安装轴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一夹紧臂靠近旋转板一侧的侧面上;两个拉伸弹簧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第一安装轴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安装轴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向通孔和第四导向通孔内均安装有铜套。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轴向限位件为螺母,优选为锁紧螺母。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轴向限位件为螺母,所述螺母与转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自动夹取机构还包括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机与齿轮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自动夹取机构直接作用在车体或轮胎上时,可通过旋转板与夹板之间的压缩弹簧避免对自行车车体或轮胎的损坏。(2)夹取自行车时,夹板与自行车车体或轮胎直接接触一侧的板面上固连有橡胶板,进一步对轮胎进行保护,且增大夹取机构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保证夹紧自行车。(3)本技术的自动夹取机构夹紧自行车前轮后,如果该自动夹取机构所在平台高于目标机构所在平台(如立体停车库中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停车台),将自行车运送至目标机构上时,后轮首先落空,并在重力作用下落向目标机构,同时带动旋转板围绕转轴旋转一定角度,此时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以使自行车后轮缓慢地落向目标机构上,从而避免后轮在重力作用下快速落向目标机构而损伤后轮及车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自动夹取机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省略驱动电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图。附图标记如下:1-底板、2-支撑板、3-第一夹紧臂、4-第二夹紧臂、5-第一齿条、6-第二齿条、7-齿轮、8-驱动电机、9-第一轴向限位件、10-第二轴向限位件;101-夹板、102-旋转板、103-导向轴、104-第三轴向限位件、105-压缩弹簧、106-第四轴向限位件、107-橡胶板、108-第一安装轴、109-第二安装轴、110-拉伸弹簧、111-铜套、112-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从图1~图5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自动夹取机构包括底板1、两个支撑板2、第一夹紧臂3、第二夹紧臂4、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齿轮7、驱动电机8、第一夹紧执行组件以及第二夹紧执行组件;两个支撑板2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相对设置在两个支撑板2外侧;在每个支撑板2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和第二导向通孔,且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和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分别同轴;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靠近支撑板2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向通孔和第四导向通孔,第三导向通孔与第一导向通孔同轴,第四导向通孔与第二导向通孔同轴;第三导向通孔和第四导向通孔内均安装有铜套111。如图3和4所示,第一齿条5一端与第二夹紧臂4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及第三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一轴向限位件9连接;第二齿条6一端与第一夹紧臂3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及第四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二轴向限位件10连接;第一齿条5与第一导向通孔以及第三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第二齿条6与第二导向通孔以及第四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齿轮7设置于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6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两个支撑板(2)、第一夹紧臂(3)、第二夹紧臂(4)、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齿轮(7)、驱动电机(8)、第一夹紧执行组件以及第二夹紧执行组件;两个支撑板(2)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相对设置在两个支撑板(2)外侧;在每个支撑板(2)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和第二导向通孔,且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和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分别同轴;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靠近支撑板(2)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向通孔和第四导向通孔,所述第三导向通孔与第一导向通孔同轴,所述第四导向通孔与第二导向通孔同轴;第一齿条(5)一端与第二夹紧臂(4)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及第三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一轴向限位件(9)连接;第二齿条(6)一端与第一夹紧臂(3)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及第四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二轴向限位件(10)连接;第一齿条(5)与第一导向通孔以及第三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第二齿条(6)与第二导向通孔以及第四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齿轮(7)设置于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6)之间,且齿轮(7)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6)相啮合;驱动电机(8)的输出与齿轮(7)连接;所述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上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夹紧执行组件和第二夹紧执行组件,且连接后第一夹紧执行组件与第二夹紧执行组件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夹紧执行组件包括夹板(101)、旋转板(102)、导向轴(103)、第三轴向限位件(104)、压缩弹簧(105)、转轴(112)以及第四轴向限位件(106);夹板(101)和旋转板(102)均与支撑板(2)平行,且夹板(101)与支撑板(2)位于第一夹紧臂(3)的同侧,旋转板(102)位于第一夹紧臂(3)的另一侧;导向轴(103)垂直固连在夹板(101)上,在旋转板(102)上设置有第五导向通孔,导向轴(103)穿过所述第五导向通孔后与第三轴向限位件(104)连接,导向轴(103)与所述第五导向通孔之间为动配合;压缩弹簧(105)套装在导向轴(103)上且位于夹板(101)与旋转板(102)之间;在旋转板(102)上沿垂直自身板面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转轴(112)一端与第一夹紧臂(3)固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第四轴向限位件(10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夹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两个支撑板(2)、第一夹紧臂(3)、第二夹紧臂(4)、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齿轮(7)、驱动电机(8)、第一夹紧执行组件以及第二夹紧执行组件;两个支撑板(2)相互平行且均垂直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相对设置在两个支撑板(2)外侧;在每个支撑板(2)上均设置有第一导向通孔和第二导向通孔,且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和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分别同轴;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靠近支撑板(2)的一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导向通孔和第四导向通孔,所述第三导向通孔与第一导向通孔同轴,所述第四导向通孔与第二导向通孔同轴;第一齿条(5)一端与第二夹紧臂(4)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一导向通孔及第三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一轴向限位件(9)连接;第二齿条(6)一端与第一夹紧臂(3)固连,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导向通孔及第四导向通孔后,其端部与第二轴向限位件(10)连接;第一齿条(5)与第一导向通孔以及第三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第二齿条(6)与第二导向通孔以及第四导向通孔之间均为动配合;齿轮(7)设置于第一齿条(5)与第二齿条(6)之间,且齿轮(7)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5)和第二齿条(6)相啮合;驱动电机(8)的输出与齿轮(7)连接;所述第一夹紧臂(3)和第二夹紧臂(4)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上分别连接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夹紧执行组件和第二夹紧执行组件,且连接后第一夹紧执行组件与第二夹紧执行组件镜像对称;所述第一夹紧执行组件包括夹板(101)、旋转板(102)、导向轴(103)、第三轴向限位件(104)、压缩弹簧(105)、转轴(112)以及第四轴向限位件(106);夹板(101)和旋转板(102)均与支撑板(2)平行,且夹板(101)与支撑板(2)位于第一夹紧臂(3)的同侧,旋转板(102)位于第一夹紧臂(3)的另一侧;导向轴(103)垂直固连在夹板(101)上,在旋转板(102)上设置有第五导向通孔,导向轴(103)穿过所述第五导向通孔后与第三轴向限位件(104)连接,导向轴(103)与所述第五导向通孔之间为动配合;压缩弹簧(105)套装在导向轴(103)上且位于夹板(101)与旋转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晶冯生健许浪涛王亮亮支涛涛潘瑞良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隆翔停车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