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301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包括壳体以及布置在壳体内的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设备间,其中,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包括生物流化床、布置在生物流化床内的悬浮填料,并配置有曝气装置、填料推流器和出水滤鼓,悬浮填料负载有与污水接触反应的多种微生物,微生物包括悬浮填料内部负载的厌氧菌或兼氧菌及悬浮填料外部负载的好养菌。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因子,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水处理效率高、安置条件影响低、维护简单等优点。

An Integ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urifying Black and Odor River Sewag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purifying black and Odorous River sewag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 mixing zone, flocculation zone, initial settling zone, movable biofilm reaction zone, settling zone, filter zone and equipment room arranged in the shell. The movable biofilm reaction zone includes a biological fluidized bed, a suspended filler arranged in a bio-fluidized bed and equipped with aeration. The suspended packing is loaded with a variety of microorganisms that react with sewage. The microorganisms include anaerobic or facultative bacteria loaded inside the suspended packing and aerobic bacteria loaded outside the suspended packing.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move pollution factors such as suspended solids,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occupation area, low operation cost, high 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 low influence of resettlement conditions and simple mainten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黑臭河道污水净化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水体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工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大量消耗,造成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水生态系统出现危机。目前我国大规模黑臭河道治理一般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包括如截污、调水、清淤等水利工程以及机械除藻、引水稀释、人工造流等。经过物理法治理的河流因为河床加深,挖去严重污染淤泥,会对减轻河流臭味起到良好作用,截弯取直会增强河流的冲污能力,但是物理法方法需要建造大型的构筑物,费用较高,也受到当地水利水文条件的限制,适应性比较差,而且物理法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河水黑臭的问题。化学方法一般投加化学试剂,如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但由于化学试剂的投加量大,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实际应用较少。生物方法在河流黑臭治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水生植物恢复、生物修复等。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在国内外黑臭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生物修复就是利用特定的生物(包括土著或外源微生物菌剂以及植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消除或富集环境污染物,从而达到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恢复的生物过程。黑臭河道治理的建设迫在眉睫,建设一种使用简便、维修周期长、投资运营成本低、无人值守、处理效果好的小型污水处理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次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及方法,集成污水收集、初滤、沉淀、生化处理、深度过滤工艺于一体,能有效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因子,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水处理效率高、安置条件影响低、维护简单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方案一:公开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布置在壳体内的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设备间;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依次连接;所述混合区和絮凝区内均配置有加药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初沉区和沉淀区内均配置有斜管填料;所述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包括生物流化床、布置在生物流化床内的悬浮填料,并配置有曝气装置、填料推流器和出水滤鼓;所述悬浮填料负载有与污水接触反应的多种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包括悬浮填料内部负载的厌氧菌或兼氧菌及悬浮填料外部负载的好养菌;所述过滤区内配置有用于拦截和吸附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滤布;所述设备间内设有电气电控柜、通过管道与过滤区连接的抽吸泵、以及通过管道与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的曝气装置连接的供气系统。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悬浮填料的密度接近于水,使得其在曝气时与水呈混合状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曝气装置为穿孔曝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管填料中的斜管倾向进水侧6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与所述曝气装置连接的侧流式风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沉淀区设有与过滤区连接的溢流堰。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布为纤维滤布。方案二:公开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方法,基于方案一所述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待处理的黑臭河道污水经初滤拦截大颗粒漂浮物后进入混合区,通过加药装置投加的混凝剂以及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下,污水中的胶体和细微悬浮物充分混合凝聚成絮凝体后沉淀;混合区出水进入絮凝区进一步凝聚,通过加药装置投加的助凝剂以及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下,改善污水中混凝产生的絮凝体结构,形成絮团,以加快絮凝体的沉淀;经絮凝区沉淀后的污水溢流至初沉区,通过斜管填料的作用,污水中分离出的泥渣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管向下沉淀,污水沿斜管上升;经初沉池处理后的污水从上部溢流进入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所述悬浮填料内部为厌氧菌或兼氧菌,外部为好养菌,使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存在;经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处理后污水从上部溢流进入沉淀区,通过重力沉降对污水中含有的悬浮物及污泥进行进一步沉积;沉淀区出水再溢流至过滤区,通过滤布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COD、NH4-N和SS,使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出水要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待处理的黑臭河道污水的水质工艺参数为COD≤100mg/l,NH4-N≤8mg/l,TP≤1mg/l,SS≤100mg/l;在絮凝区,污水中的TP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要求;在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污水中的COD和NH4-N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要求;在沉淀区,污水中的SS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要求。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将多套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并联使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装置将所有工艺处理的设备与动力消耗设备均集中在一个外壳体内,形成一个整体组合式设备,集成污水收集、絮凝沉淀、生化处理和精密过滤工艺于一体,能有效去除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因子,使黑臭河道的污水经净化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出水要求,并且方便移动,适于量产,还可根据处理规模多套装置并联使用。(2)在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MBBR),采用成熟度高、处理成本低的生物膜法,增加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选用侧流式风机作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曝气的供气装置,减小了传统罗茨风机运行时噪音带来的影响,减少对周围居民的燥音干扰;配置有用于使悬浮填料分布均匀的填料推流器,增加了对MBBR填料的推流,解决了填料容易堆积的问题;配置有用于截留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出水中的填料的出水滤鼓,改进了MBBR出水方式,实现填料与混合液的完全分离,从而提高处理效率。(3)混合区及絮凝区设有搅拌装置、加药装置,对于河道污水进行混合絮凝处理;初沉区、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增加沉淀池沉积面积,缩短沉降时间;过滤区采用高精度的新型纤维滤布代替传统的滤布,通过拦截、吸附作用,更高效地俘获悬浮颗粒,同时,优化了纤维滤布的反洗系统;可通过设备间内的电控柜对处理设备的电气元件进行控制。(4)该设备为集成化程度高一体式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水处理效率高、安置条件影响低、维护简单等优点,可根据需要进行埋地或地面放置,无现场工作量、即插即用、占地小、能耗低、维护量小、成本低,非常适用于农村黑臭河道的治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体化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体化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注:格栅网1、混合池2、絮凝池3、初沉池4、生物流化床5、沉淀池6、滤池7、设备间8、搅拌装置9、斜管填料10、曝气装置11、悬浮填料12、供气系统13、纤维滤布14、出水滤鼓15、填料推流器16、加药装置17、加药装置18、溢流堰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所示,实施例中公开一种可用于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外壳体内依次设有包括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MBBR)、沉淀区、过滤区和设备间8。该装置将所有工艺处理的设备与动力消耗设备均集中在一个外壳体内,形成一个整体组合式设备,可移动到任何需要河道治理的地方。在连接混合区的污水进水管入口处布置有格栅网1作为初滤区,通过在污水进水管内布置格栅网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布置在壳体内的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设备间;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依次连接;所述混合区和絮凝区内均配置有加药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初沉区和沉淀区内均配置有斜管填料;所述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包括生物流化床、布置在生物流化床内的悬浮填料,并配置有曝气装置、填料推流器和出水滤鼓;所述悬浮填料负载有与污水接触反应的多种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包括悬浮填料内部负载的厌氧菌或兼氧菌及悬浮填料外部负载的好养菌;所述过滤区内配置有用于拦截和吸附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滤布;所述设备间内设有电气电控柜、通过管道与过滤区连接的抽吸泵、以及通过管道与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的曝气装置连接的供气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布置在壳体内的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沉淀区、过滤区和设备间;混合区、絮凝区、初沉区、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依次连接;所述混合区和絮凝区内均配置有加药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初沉区和沉淀区内均配置有斜管填料;所述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包括生物流化床、布置在生物流化床内的悬浮填料,并配置有曝气装置、填料推流器和出水滤鼓;所述悬浮填料负载有与污水接触反应的多种微生物,所述微生物包括悬浮填料内部负载的厌氧菌或兼氧菌及悬浮填料外部负载的好养菌;所述过滤区内配置有用于拦截和吸附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滤布;所述设备间内设有电气电控柜、通过管道与过滤区连接的抽吸泵、以及通过管道与可移动生物膜反应区的曝气装置连接的供气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的密度接近于水,使得其在曝气时与水呈混合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为穿孔曝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填料中的斜管倾向进水侧6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包括与所述曝气装置连接的侧流式风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设有与过滤区连接的溢流堰。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布为纤维滤布。8.一种净化黑臭河道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来松张军蔡诚程星耀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