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26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包括:生态箱,所述生态箱包括箱本体和至少三个滤网支架,所述箱本体设置有腔体,所述箱本体的两端开设有出口及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相对设置,所述出口及所述入口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各所述滤网支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各所述滤网支架的边缘与所述生态箱的侧壁连接,各所述滤网支架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滤支架之间形成填料单元。通过设置滤网支架,各所述滤网支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方便更换填料,被更换的填料可以通过氮磷解吸附或者直接作为土壤基质的方式实现截留氮磷的回收利用。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tercep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in Fruit and Tea Plan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tercep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for fruit tea garden, which comprises an ecological box,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t least three filter brackets. The box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The two ends of the box body are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and an entrance. The outlet and the entrance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The outlet and the entranc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cavity, and each filter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The edge of each filter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ecological box. The filter bracket is spaced and a filling unit is formed between the adjacent filter brackets. By setting a filter bracket, each filter bracket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arranged in the cavity to facilitate the replacement of fillers. The replaced fillers can be reused by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esorption or directly as a soil matri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源污染防治工程领域领域,涉及一种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有人工湿地、生态沟、生态介质等生态技术。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生态沟,是与传统排水沟相区别,在沟底及沟壁采用植物措施或植物措施结合工程措施防护的地面排水通道。人工湿地和生态沟虽然治理效果较好,但占地面积较大,处理缓慢,建设与维护成本较高。生态介质是通过矿物介质的吸附、沉淀和微生物等作用,截留吸收和转化污染物的生态处理技术。相比湿地系统技术,省去了面源污水人工汇集过程,占地面积较小。但现有应用比较少,且对截留所得氮磷的资源化以及装置的重复利用的关注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供一种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包括:生态箱,所述生态箱包括箱本体和至少四个滤网支架,所述箱本体设置有腔体,所述箱本体的两端开设有出口及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相对设置,所述出口及所述入口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各所述滤网支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各所述滤网支架的边缘与所述生态箱的侧壁连接,各所述滤网支架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滤网支架之间形成填料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金属网片及第二金属网片,所述第一金属网片设置于所述出口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设置于所述入口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螺钉,所述出口及所述入口周围开分别设有多个螺孔,各所述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网片,且一一对应插入各所述螺孔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为镀锌网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本体的侧壁设有多个卡槽,各所述滤网支架卡接设置于各所述卡槽,各所述卡槽的宽度与各所述滤网支架的厚度相适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卡槽的数量大于各所述滤网支架的数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支架设有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用于放置所述滤网,所述滤网支架的两侧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室连通的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二通口相对设置,所述滤网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滤网支架相通的所述第一通口及所述第二通口相对应,所述滤网支架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中空腔室连通的插口,所述中空腔室两侧的内壁开设有插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箱的顶面设有门板,所述门板的一端与所述箱本体活动连接,所述门板的另一端设有插销,所述箱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插销相配合的插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板设有窗口,所述窗口设有观察罩,所述观察罩为透明材料制成。通过设置滤网支架,各所述滤网支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方便更换填料,被更换的填料可以通过氮磷解吸附或者直接作为土壤基质的方式实现截留氮磷的回收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的生态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的滤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10,包括:生态箱,所述生态箱包括箱本体100和至少四个滤网支架200,所述滤网支架200上设有滤网,所述箱本体100设置有腔体300,例如,所述箱本体100为长方体结构,采用不锈钢材质,所述箱本体100长90cm,宽高可以跟随现场环境进行调整。所述箱本体100的两端开设有出口及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相对设置,所述出口及所述入口分别与所述腔体300连通,各所述滤网支架20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300内,各所述滤网支架200的边缘与所述生态箱的侧壁连接,各所述滤网支架200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滤网支架200之间形成填料单元130。填料单元130用于存放填料,填料的成分与配比及装填顺序可以根据污染地的降雨与施肥情况,结合周边污染水体水质基数进行及时调整,适应不同降雨情况以及污染地污水排放情况。该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10布置在主沟渠内,主沟渠为疏导降雨径流所修筑的,连接着太湖水体,污水通过泵站经主沟渠排入太湖,所述生态箱前后有15cm宽的设置水生植物生长区,水生植物生长区生长着芦苇、茭白等植物,这些植物具有阻挡作用,防止大颗粒的物体进入生态箱,从而避免所述滤网堵塞。应用时,污水流入水生植物生长区,水生植物生长区将大颗粒清除,污水后流入所述生态箱,依次经过所述入口、各所述填料单元130、出口,填料单元130中的填料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填料分别选用沸石,蛭石,生物炭三种原料,沸石主要处理氮素,蛭石主要处理磷素,而生物炭主要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构成微生物处理区。水生植物间种植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在发挥植物吸收作用的同时可以防止大颗粒进入填料系统,造成填料单元130堵塞。污水经过水生植物间进入填料单元130,在这过程中,总氮主要通过去除兼性反硝化作用与吸附作用去除,水生植物与生物炭的存在为微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填料间形成具有良好脱氮效果的生物膜;总磷可通过基质的吸附以及植物、微生物的吸收去除,大部分磷会与基质所含有的Ca2+、Mg2+、Fe3+、Al3+等离子发生沉淀或因离子交换反应而被去除;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学氧气量)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同时也会被水生植物或基质所吸附,或者在污水通过箱体的过程中自然沉降。通过设置滤网支架200,各所述滤网支架200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300内,方便更换填料,被更换的填料可以通过氮磷解吸附或者直接作为土壤基质的方式实现截留氮磷的回收利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10还包括第一金属网片及第二金属网片,所述第一金属网片设置于所述出口110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设置于所述入口120上,所述箱体的两端设置第一金属网片及第二金属网片,第一金属网片及第二金属网片防止大颗粒物体进入箱本体100,进一步防止滤网支架200上的滤网被损坏,造成填料泄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10还包括多个螺钉,所述出口110及所述入口120周围开分别设有多个螺孔,各所述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网片,且一一对应插入各所述螺孔中,例如,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网片的边缘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螺孔,所述出口110及所述入口120的端面上开设有相应的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一一相对应,所述螺纹部穿设于所述第一螺孔且插入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螺孔内旋紧,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通过螺钉与所述箱本体100连接,使生态箱维护及修理更加方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与所述箱本体100一体成型设计。为了提高使用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为镀锌网片,镀锌网片选用优质铁丝,通过精密的自动化机械焊接制成,电焊网片成型后进行镀锌;镀锌丝电焊网片系选用优质的镀锌铁丝通过精密的自动化机械焊接制成。镀锌网片的网面平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箱,所述生态箱包括箱本体和至少四个滤网支架,所述箱本体设置有腔体,所述箱本体的两端开设有出口及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相对设置,所述出口及所述入口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各所述滤网支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各所述滤网支架的边缘与所述生态箱的侧壁连接,各所述滤网支架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滤网支架之间形成填料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箱,所述生态箱包括箱本体和至少四个滤网支架,所述箱本体设置有腔体,所述箱本体的两端开设有出口及入口,所述出口与所述入口相对设置,所述出口及所述入口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各所述滤网支架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腔体内,各所述滤网支架的边缘与所述生态箱的侧壁连接,各所述滤网支架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滤网支架之间形成填料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金属网片及第二金属网片,所述第一金属网片设置于所述出口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设置于所述入口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螺钉,所述出口及所述入口周围开分别设有多个螺孔,各所述螺钉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和所述第二金属网片,且一一对应插入各所述螺孔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网片及所述第二金属网片为镀锌网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茶园面源污染截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李建华金毅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