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震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8249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立柱,且第一立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壁上焊接有滚筒,且转动轴的外壁和轴承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顶座,且顶座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一轮座,所述第一轮座的一侧内壁焊接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装置的移动和搬运,而且通过落锤的方式进行打桩,利用了大自然的重力作用,节约部分能量,起到经济实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
技术介绍
土木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现如今建筑领域的技术设备都比较完善,打桩机就是土木建筑经常用到的装置,主要是利用冲击力将桩体插入地内,靠重锤对地面冲击进行打桩。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打桩机,需要的动力源大,所耗的能源也多,所以其工作的速度较慢,耗时较长,并且机体体型较大,自重量较重,面对复杂的地形,无法稳定装置本体,无法精确地进行打桩,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立柱,且第一立柱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立柱(2),且第一立柱(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轴承座(6),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动机(3),且电动机(3)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外壁上焊接有滚筒(4),且转动轴(5)的外壁和轴承座(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立柱(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顶座(12),且顶座(12)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一轮座(11),所述第一轮座(11)的一侧内壁焊接有第一支撑杆(10),且第一支撑杆(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引线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桩装置,包括第一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第一立柱(2),且第一立柱(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轴承座(6),所述第一底座(1)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电动机(3),且电动机(3)的输出轴一端焊接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外壁上焊接有滚筒(4),且转动轴(5)的外壁和轴承座(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立柱(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顶座(12),且顶座(12)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一轮座(11),所述第一轮座(11)的一侧内壁焊接有第一支撑杆(10),且第一支撑杆(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轴承(9),所述第一轴承(9)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引线轮(8),且第一引线轮(8)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钢丝绳(7),所述顶座(12)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第二轮座(13),且第二轮座(13)一侧内壁设置有第二支撑杆(14),所述第二支撑杆(1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轴承(15),且第二轴承(1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引线轮(16),所述顶座(12)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第二立柱(17),且第二立柱(17)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第二底座(19),所述第二底座(19)的顶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箱(18),所述第二底座(19)和第一底座(1)的底部外壁均设置支撑腿,且支撑腿的底部外壁转动连接有万向轮(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建筑用稳定性好的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震林中华刘涛吴勤文
申请(专利权)人:陈震林中华刘涛吴勤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