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42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外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通过钢丝绳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钢丝绳分别位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内部。该加强筋通过钢丝绳预埋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内,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韧性和强度更高,提高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防形变能力;该加强筋通过伸缩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对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能够具有减缓冲击力作用,防止物体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造成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变形损坏。

A Grinding Reinforcement Bar for Slide Plate of Column Botto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inforced bar for grinding the bottom sliding plate of a column.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rod are both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a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third supporting column. The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a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third supporting column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steel wire rope. The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a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 a third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steel wire rope are located at the first supporting column, a second supporting column and a steel wire rope respectively. The interior of the skateboard and the second skateboard. The reinforcing bar is embedde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boards by wire rope, which makes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boards tougher and stronger, and improves the anti-deformation ability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boards. The reinforcing bar supports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boards through expansion columns, first connecting rods and second connecting rods, so that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boards can have the function of reducing the impact for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the first sl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lide plate from being deformed and damaged by the impact force generated by the impact of an ob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
本技术涉及加强筋
,具体为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
技术介绍
由于工件被加工后表面容易存在毛刺,为了去除毛刺,需要对工件进行打磨;在对物体进行打磨时,使用的打磨立柱一般安放在底滑板上,在物体掉落撞击底滑板时,容易造成底滑板变形损坏,现有的底滑板加强筋韧性较差,容易在发生形变后损坏,为此提出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底滑板加强筋韧性较差,容易在发生形变后损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包括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和第二滑板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滑板的底部和第二滑板的顶部分别焊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与伸缩柱相连接,所述伸缩柱的外侧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右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一支撑板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左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三支撑板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外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通过钢丝绳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钢丝绳分别位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柱的长度比第二支撑柱的长度大三厘米,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长度比第一支撑柱的长度大两厘米。优选的,所述伸缩柱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腔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外侧通过活塞杆连接于第二支撑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通过弹簧与第二活塞相连接。优选的,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位于缸体的外部左右侧。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设有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加强筋通过钢丝绳预埋在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内,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韧性和强度更高,提高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的防形变能力;2、该加强筋通过伸缩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对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进行支撑,使得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能够具有减缓冲击力作用,防止物体撞击时产生的冲击力造成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变形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支撑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伸缩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滑板、2第二滑板、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一支撑柱、6第二支撑柱、7第三支撑柱、8钢丝绳、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第三支撑板、12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14伸缩柱、15缸体、16第一活塞、17第二活塞、18弹簧、19活塞杆、20转轴、2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包括第一滑板1和第二滑板2,所述第一滑板1的底部和第二滑板2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滑板1的底部和第二滑板2的顶部分别焊接有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1,所述第二支撑板10的外侧与伸缩柱14相连接,所述伸缩柱14的外侧连接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右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一支撑板9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左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三支撑板11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外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和第三支撑柱7,所述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和第三支撑柱7通过钢丝绳8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和钢丝绳8分别位于第一滑板1和第二滑板2的内部。具体的,所述第三支撑柱7的长度比第二支撑柱6的长度大三厘米,所述第二支撑柱6的长度比第一支撑柱5的长度大两厘米,使得钢丝绳8能够更好的对第一滑板1和第二滑板2的中心部位进行拉紧。具体的,所述伸缩柱14包括缸体15,所述缸体15的内腔设有第一活塞16和第二活塞17,所述第一活塞16和第二活塞17的外侧通过活塞杆19连接于第二支撑板10的外侧,使得伸缩柱14具有减震作用。具体的,所述第一活塞16通过弹簧18与第二活塞17相连接,用于提高伸缩柱14的减震效果。具体的,所述转轴2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20位于缸体15的外部左右侧,用于连接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具体的,所述转轴20的外侧设有限位块21,用于防止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脱落。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立柱放在第一滑板1的顶部,钢丝绳8能够增加第一滑板1和第二滑板2的韧性,在物体撞击在第一滑板1顶部的同时,第一滑板1下移,使得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互相旋转,同时第一活塞16和第二活塞17互相挤压缸体15内气体,外加弹簧18推力,使得伸缩柱14能够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在冲击力过后,伸缩柱14能够快速将第一滑板1弹回原位,从而减少第一滑板1受到冲击力后而发生形变的情况发生。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包括第一滑板(1)和第二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1)的底部和第二滑板(2)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滑板(1)的底部和第二滑板(2)的顶部分别焊接有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1),所述第二支撑板(10)的外侧与伸缩柱(14)相连接,所述伸缩柱(14)的外侧连接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右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一支撑板(9)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左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三支撑板(11)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外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和第三支撑柱(7),所述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和第三支撑柱(7)通过钢丝绳(8)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和钢丝绳(8)分别位于第一滑板(1)和第二滑板(2)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磨立柱底滑板加强筋,包括第一滑板(1)和第二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板(1)的底部和第二滑板(2)的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一滑板(1)的底部和第二滑板(2)的顶部分别焊接有第一支撑板(9)、第二支撑板(10)和第三支撑板(11),所述第二支撑板(10)的外侧与伸缩柱(14)相连接,所述伸缩柱(14)的外侧连接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的外侧套接有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所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右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一支撑板(9)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2)和第二连杆(13)的左侧分别与上下两个第三支撑板(11)的外侧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的外侧均设有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和第三支撑柱(7),所述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和第三支撑柱(7)通过钢丝绳(8)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哲
申请(专利权)人:缙云县吉祥机械制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