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659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黄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茶鲜叶采摘→鲜叶处理→杀青→揉捻→解块→初干→堆积闷黄→复炒。该方法制作黄小茶具有色泽微黄油润,汤色杏黄,香气甜香,滋味醇厚甜润,叶底嫩黄。经久耐泡特点,实现了黄小茶加工机械化、生产清洁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A Method of Rolling and Frying Yellow Tea by Mechanical Process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yellow tea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rolling method for 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small yellow tea,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icking fresh tea leaves, treating fresh tea leaves, killing green leaves, twisting, disintegrating, initial drying, accumulating dull yellow, re-frying. The yellow tea produced by this method has slight butter moist color, apricot yellow soup color, sweet aroma, mellow and sweet taste, and tender yellow bottom of leaves. The durable and foam-proof characteristics have realized the mechanization of processing and cleanliness of production of yellow tea, greatly reduced labor intensity, improved work efficiency, reduced costs, improved product quality, met market demand and improve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黄茶制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黄茶起源于明朝,黄茶是从绿茶加工演变而来,属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作为一个茶类,是世界著名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根据茶叶加工中化学反应变化进行分类的。因为黄茶是一种后发酵茶,他能在闷黄过程中,在湿热条件下较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糖类和氨基酸含量起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可溶性糖。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分。在热作用下,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也都是黄茶香气形成的原因。由此可见,真正的黄茶在色香味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手工加工技术的量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此方法加工的黄小茶具有营养丰富,色泽油润,汤色杏黄,香气甜香,滋味醇厚甜润,叶底嫩黄。经久耐泡特点,实现了黄小茶加工机械化、生产清洁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了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鲜叶采摘采摘标准:霍山黄小茶原料为一芽2~3叶,长度在3~7厘米;做到四不采:即露水叶不采,病虫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无芽不采;要求芽叶大小一致,长度在2.5~3.8㎝,采用提采法,杜绝切采法,防止芽蹄红变;霍山黄小茶采摘要求分批多次采,留鱼叶采;(2)鲜叶处理鲜叶采收回来后,于下午3点以后,将鲜叶放在阳光下照晒25~35分钟,待芽叶变软后,应立即将鲜叶收回放在室内摊放4~6小时,雨水叶要薄摊至表面水散失后再加工;待芽叶冷却、发出清香即可付制;白天采晚上制,鲜叶存放不隔夜;(3)杀青先将80型滚筒温度设置250~300度,进出料时间调整为90~100S,待进口温度达115~125度时即可投叶,正常投叶量台时产量为290-310公斤;(4)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机转速在45~50转/分钟,投叶量高度离桶口2.5~3.5cm,投叶量25~35公斤;揉捻压力和时间要求如下:在揉捻过程中,采取轻、重、轻原则,具体过程为:轻压2~4分钟,重压8~15分钟,轻压2~3分钟,揉捻程度成条率为75-85%,叶细胞破坏率达50-60%,手握有茶汁外溢,松手粘手,叶团不散即可;(5)解块采用振动槽及输送带进入6CJK-40型解块机进行解块达到没有团块,茶条松散,便于烘干;(6)初干采用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80~250度,进出叶速度85~100S,初干后茶叶含水率达到50~60%;然后经输送带送入第二台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50~190度,进出叶速度85~100S,初干后茶叶含水率达到34~36%;(7)堆积闷黄毛火后的茶叶应及时送入闷黄室堆放闷黄,堆放厚度25~45cm,温室温度25~35度,闷黄时间20~35小时以上;(8)复炒采用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50~200度,进出叶速度为85~100S,茶叶含水率为5~7%,手捻茶叶成粉未状,待摊凉后装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实现了加工机械化、清洁化、的生产目的,具有产量高、成本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作的黄小茶具有具有营养丰富,色泽油润,汤色杏黄,香气甜香,滋味醇厚甜润,叶底嫩黄。经久耐泡特点,提高了品质。具体特点如下:1、采用茶叶不同的加工机械设备,实现了黄小茶加工机械化、清洁化、规模化的生产工艺。2、改变了黄小茶只能人工进行,不能使用机械,规模小的生产格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鲜叶采摘采摘标准:霍山黄小茶原料为一芽2~3叶,长度在3~7厘米;做到四不采:即露水叶不采,病虫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无芽不采;要求芽叶大小一致,长度在2.5~3.8㎝,采用提采法,杜绝切采法,防止芽蹄红变;霍山黄小茶采摘要求分批多次采,留鱼叶采;(2)鲜叶处理鲜叶采收回来后,于下午3点以后,将鲜叶放在阳光下照晒25~35分钟,待芽叶变软后,应立即将鲜叶收回放在室内摊放4~6小时,雨水叶要薄摊至表面水散失后再加工;待芽叶冷却、发出清香即可付制;白天采晚上制,鲜叶存放不隔夜;(3)杀青先将80型滚筒温度设置250~300度,进出料时间调整为90~100S,待进口温度达115~125度时即可投叶,开始投叶时应多一些,防止鲜叶在滚筒里炸边,正常投叶量台时产量为290-310公斤;杀青过程以高温快杀,叶梗变软,散发青气;(4)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机转速在45~50转/分钟,投叶量高度离桶口2.5~3.5cm,投叶量25~35公斤;投叶量不易过多,否则易造成叶子在桶内翻转困难,揉捻不均匀,扁碎叶较多;揉捻压力和时间要求如下:在揉捻过程中,采取轻、重、轻原则,具体过程为:轻压2~4分钟,重压8~15分钟,轻压2~3分钟,揉捻程度成条率为75-85%,叶细胞破坏率达50-60%,手握有茶汁外溢,松手粘手,叶团不散即可;(5)解块采用振动槽及输送带进入6CJK-40型解块机进行解块达到没有团块,茶条松散,便于烘干;(6)初干(毛火)采用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80~250度,进出叶速度85~100S,初干后茶叶含水率达到50~60%;然后经输送带送入第二台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50~190度,进出叶速度85~100S,初干后茶叶含水率达到34~36%;(7)堆积闷黄毛火后的茶叶应及时送入闷黄室堆放闷黄,堆放厚度25~45cm,温室温度25~35度,闷黄时间20~35小时以上;使茶叶水分均匀分布,以便进一步干燥,提高香气滋味;(8)复炒采用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50~200度,进出叶速度为85~100S,茶叶含水率为5~7%,手捻茶叶成粉未状,待摊凉后装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茶鲜叶采摘采摘标准:霍山黄小茶原料为一芽2~3叶,长度在3~7厘米;做到四不采:即露水叶不采,病虫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无芽不采;要求芽叶大小一致,长度在2.5~3.8㎝,采用提采法,杜绝切采法,防止芽蹄红变;霍山黄小茶采摘要求分批多次采,留鱼叶采;(2)鲜叶处理鲜叶采收回来后,于下午3点以后,将鲜叶放在阳光下照晒25~35分钟,待芽叶变软后,应立即将鲜叶收回放在室内摊放4~6小时,雨水叶要薄摊至表面水散失后再加工;待芽叶冷却、发出清香即可付制;白天采晚上制,鲜叶存放不隔夜;(3)杀青先将80型滚筒温度设置250~300度,进出料时间调整为90~100S,待进口温度达115~125度时即可投叶,正常投叶量台时产量为290‑310公斤;(4)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机转速在45~50转/分钟,投叶量高度离桶口2.5~3.5cm,投叶量25~35公斤;揉捻压力和时间要求如下:在揉捻过程中,采取轻、重、轻原则,具体过程为:轻压2~4分钟,重压8~15分钟,轻压2~3分钟,揉捻程度成条率为75‑85%,叶细胞破坏率达50‑60%,手握有茶汁外溢,松手粘手,叶团不散即可;(5)解块采用振动槽及输送带进入6CJK‑40型解块机进行解块达到没有团块,茶条松散,便于烘干;(6)初干采用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80~250度,初干后茶叶含水率达到50~60%;然后经输送带送入第二台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50~190度,初干后茶叶含水率达到34~36%;(7)堆积闷黄毛火后的茶叶应及时送入闷黄室堆放闷黄,堆放厚度25~45cm,温室温度25~35度,闷黄时间20~35小时以上;(8)复炒采用80型连续滚筒炒干机进行,温度设定150~200度,茶叶含水率为5~7%,手捻茶叶成粉未状,待摊凉后装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小茶机械加工滚炒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茶鲜叶采摘采摘标准:霍山黄小茶原料为一芽2~3叶,长度在3~7厘米;做到四不采:即露水叶不采,病虫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无芽不采;要求芽叶大小一致,长度在2.5~3.8㎝,采用提采法,杜绝切采法,防止芽蹄红变;霍山黄小茶采摘要求分批多次采,留鱼叶采;(2)鲜叶处理鲜叶采收回来后,于下午3点以后,将鲜叶放在阳光下照晒25~35分钟,待芽叶变软后,应立即将鲜叶收回放在室内摊放4~6小时,雨水叶要薄摊至表面水散失后再加工;待芽叶冷却、发出清香即可付制;白天采晚上制,鲜叶存放不隔夜;(3)杀青先将80型滚筒温度设置250~300度,进出料时间调整为90~100S,待进口温度达115~125度时即可投叶,正常投叶量台时产量为290-310公斤;(4)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揉捻机转速在45~50转/分钟,投叶量高度离桶口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亮刘宜柱衡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