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军专利>正文

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470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幼苗培育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和培养箱;还包括双头电机、搅动单元、摆动单元、浮动单元、翻土单元、一号板、二号板、固定盘、一号管、二号管、日光灯和控制器。一方面,通过驱动双头电机,使得搅动单元、摆动单元和固定盘对培养液进行搅动;同时,根据双头电机的左右晃动,使得圆柱筒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加大对培养液的混合,且将一号固定柱处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摆动单元,使得摆动单元左右摆动,进一步加大对培养液的混合;另一方面,通过一号管和二号管配合,分别对幼苗的根部和颈部进行滴定,避免培养液的浪费,且使得幼苗对培养液进行充分的吸收。

A Titrimetric Intelligent Seedling Culture Devic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seedling cultiv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titrative intelligent seedling cultiv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ox and a cultivation box, and also includes a double-ended motor, a stirring unit, a swing unit, a floating unit, a soil turning unit, a No. 1 plate, a No. 2 plate, a fixed plate, a No. 1 tube, a No. 2 tube, a fluorescent lamp and a controller. On the one hand, the stirring unit, the swing unit and the fixed disc are stirred by driving the two-head motor;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left and right swing of the two-head motor, the cylinder move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creasing the mixing of the culture fluid, and the gas generated at the first fixed column acts on the swing unit, making the swing unit swing left and right, further increasing the pair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root and neck of the seedlings were titrated separately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tubes, so as to avoid the waste of the culture medium and make the seedlings absorb the culture medium adequat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幼苗培育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农业温室大棚培育农业幼苗的方法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培育幼苗的成活效率,在冬季内下大暴雪很容易导致农业温室大棚被积雪压塌,不仅造成农户们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得来年春季需要种植的种苗被冻死,继而耽搁来年的播种时机,因此传统的农业温室大棚培育幼苗的方法耗费着大量的人力物力。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幼苗培养装置,但是现有的幼苗培养装置存在不足,培养液混合不充分,在将培养液喷向幼苗时,不断最大程度的促进幼苗的生长,使得幼苗生长相对较缓,从而延长了幼苗培养周期;同时,以喷洒的方式向幼苗进行培养液的喷洒,造成培养的的浪费;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培养液混合不充分和造成培养液浪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和培养箱;还包括双头电机、搅动单元、摆动单元、浮动单元、翻土单元、一号板、二号板、固定盘、一号管、二号管、日光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装置的工作;所述箱体顶部对称设有进料管,箱体侧壁上对称设有玻璃门,玻璃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采用玻璃门既可以实时关注幼苗的生长情况,又可以让太阳光从玻璃门处照射到幼苗上,为幼苗提供自然光;所述培养箱两端固连在箱体内侧壁上,培养箱底部设有通孔,培养箱底部与箱体底部间形成培养液回收区,培养箱内装有土壤,且培养箱中培养有幼苗,设置通孔使得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滴落到培养液回收区,避免幼苗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造成幼苗的烂根,影响幼苗的培养;所述一号板两端卡接在培养箱侧壁上,一号板上均匀设有一组一号孔,培养箱中培养的幼苗穿过一号孔,一号孔用于避免幼苗的倾倒;所述一号管位于培养箱内,且一号管一端固连在培养箱侧壁上,另一端位于箱体外部,一号管外圈上均匀设有一组喷口,该喷口用于对幼苗根部进行滴定;所述翻土单元位于培养箱内,翻土单元用于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所述二号管位于培养箱上方,二号管一端固连在箱体侧壁上,二号管另一端位于箱体外部,二号管外圈上设有一组喷头,且喷头位于幼苗正上方,该喷头用于对幼苗的颈部进行滴定;所述二号板两端固连在箱体内侧壁上,二号板与箱体顶部间形成混合区域,日光灯固连在二号板底部,日光灯用于为幼苗的培养提供光照;所述双头电机位于混合区域,且双头电机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箱体和限位板上;所述搅动单元和摆动单元安装分别安装在双头电机的两输出轴上,且相邻搅动单元间通过双头气缸连接,通过双头气缸连接,使得相邻搅动单元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滑动的幅度一致,搅动单元和摆动单元配合用于培养液的混合;所述固定盘分别固连在双头电机的端部,固定盘中开设有一号区域,且固定盘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组孔,其孔呈中心对称设置,且靠近箱体侧壁处的孔分别通过软管与一号管和二号管连通;所述浮动单元位于培养液回收区,且数量至少为六,并均匀安装在箱体底部,浮动单元用于配合摆动单元和翻动单元工作;其中,所述搅动单元包括圆柱筒、卡块、齿轮、转盘、一号弹簧和钢丝绳;所述双头电机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一侧的圆柱筒数量为三,最外侧的圆柱筒有盖,最内侧的圆柱筒通过卡块卡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相邻圆柱筒间相互连通,且一号弹簧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上,一号弹簧另一端固连在最内侧的圆柱筒上,使得形成宝塔形;所述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最内侧的圆柱筒侧壁上,且齿轮与双头电机输出轴外圈上的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钢丝绳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上,钢丝绳另一端缠绕在转盘上,转盘套设在齿轮转轴上,且位于齿轮后侧;通过双头电机的晃动,使得钢丝绳拉动最外侧圆柱筒向靠近齿轮一侧运动,加大培养液的混合;在将培养液进行混合中,驱动双头电机,由于最内侧的圆柱筒通过卡块安装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使得最内侧的圆柱筒既随双头电机转动,又能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滑动;在双头电机的转动中,使得固定盘、搅动单元和摆动单元转动,通过固定盘和搅动单元的转动,拨动培养液,利用培养液冲击双头电机,使得双头电机左右晃动,且由于双头电机两侧通过弹簧固连在限位板上,控制双头电机左右晃动的幅度,且避免培养液中的固体物质粘附在双头电机上;在双头电机向右侧晃动中,由于双头电机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与齿条相互啮合,使得齿轮逆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逆时针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钢丝绳缠绕在转盘上,从而使得最外侧的圆柱筒向靠近双头电机输出轴一侧运动;在双头电机向左侧晃动中,使得齿轮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缠绕在转盘上的钢丝绳松开,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失去钢丝绳的拉扯,使得在一号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向远离双头电机输出轴一侧运动,位于最外侧圆柱筒运动中产生的气体作用于幼苗土壤;通过搅动单元、摆动单元和固定盘的作用下,使得培养液进行充分的混合;所述浮动单元包括一号固定柱、一号固定轴、推板、二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轴;所述一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柱分别固连在箱体底部和培养箱底部;所述一号固定轴和二号固定轴一端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一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柱的凹槽中,另一端均与与推板固连,一号固定轴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摆动单元,二号固定轴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翻土单元;随着不断对幼苗进行滴定,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从培养箱底部的通孔滴落到培养液回收区,随着培养液回收区中培养液的升高,培养液推动推板向靠近二号固定柱一侧运动;在推板带动一号固定轴向靠近二号固定柱的一侧运动中,使得一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柱的凹槽中均产生气体,该气体用于幼苗的培养,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所述摆动单元包括摆动板和二号弹簧;所述摆动板铰接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摆动板两侧通过二号弹簧连接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二号弹簧为中空式弹簧,通过气体作用于二号弹簧,使得摆动板摆动,一方面,加大对培养液的混合,另一方面,实现对资源的再利用,避免增加额外动力设备,降低幼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成本。优选的,所述卡块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卡块的数量为四,且呈圆周分布,卡块一端均与最内侧圆柱筒固连,另一端两两间相互接触,通过四个卡块间的相互配合,将双头电机输出轴卡紧,使得搅动单元既随双头电机转动,又能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滑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卡块的形状设置为圆弧形,且卡块的数量为四,四个卡块间相互配合,将搅动单元卡在双头电机输出轴的外圈上,实现搅动单元的转动和相对双头电机输出轴的滑动。优选的,所述翻土单元包括旋转气缸、三号管和翻土组件;所述旋转气缸一端固连在培养箱底部,旋转气缸另一端与三号管固连;所述三号管两端封闭,三号管贯穿一号管,且与一号管连通;所述翻土组件固连在三号管外壁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翻土单元设为旋转气缸、三号管和翻土组件,一方面,将二号固定柱凹槽中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旋转气缸,使得旋转气缸转动,避免增加额外的动力设备,降低幼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旋转气缸带动翻土组件转动,利用翻土组件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增大幼苗处土壤的通气性,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优选的,所述翻土组件为一组注射针,注射针均与三号管连通。通过将翻土组件设为一组注射针,且与三号管连通,使得注射针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和培养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头电机(3)、搅动单元(4)、摆动单元(5)、浮动单元(6)、翻土单元(7)、一号板(11)、二号板(12)、固定盘(13)、一号管(14)、二号管(15)、日光灯(16)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装置的工作;所述箱体(1)顶部对称设有进料管,箱体(1)侧壁上对称设有玻璃门(17),玻璃门(17)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箱(2)两端固连在箱体(1)内侧壁上,培养箱(2)底部设有通孔,培养箱(2)底部与箱体(1)底部间形成培养液回收区,培养箱(2)内装有土壤,且培养箱(2)中培养有幼苗;所述一号板(11)两端卡接在培养箱(2)侧壁上,一号板(11)上均匀设有一组一号孔(111),培养箱(2)中培养的幼苗穿过一号孔(111),一号孔(111)用于避免幼苗的倾倒;所述一号管(14)位于培养箱(2)内,且一号管(14)一端固连在培养箱(2)侧壁上,另一端位于箱体(1)外部,一号管(14)外圈上均匀设有一组喷口;所述翻土单元(7)位于培养箱(2)内,翻土单元(7)用于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所述二号管(15)位于培养箱(2)上方,二号管(15)一端固连在箱体(1)侧壁上,二号管(15)另一端位于箱体(1)外部,二号管(15)外圈上设有一组喷头,且喷头位于幼苗正上方;所述二号板(12)两端固连在箱体(1)内侧壁上,二号板(12)与箱体(1)顶部间形成混合区域,日光灯(16)固连在二号板(12)底部,日光灯(16)用于为幼苗的培养提供光照;所述双头电机(3)位于混合区域,且双头电机(3)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箱体(1)和限位板上;所述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安装分别安装在双头电机(3)的两输出轴上,且相邻搅动单元(4)间通过双头气缸(18)连接,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配合用于培养液的混合;所述固定盘(13)分别固连在双头电机(3)的端部,固定盘(13)中开设有一号区域,且固定盘(13)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组孔,其孔呈中心对称设置,且靠近箱体(1)侧壁处的孔分别通过软管与一号管(14)和二号管(15)连通;所述浮动单元(6)位于培养液回收区,且数量至少为六,并均匀安装在箱体(1)底部,浮动单元(6)用于配合摆动单元(5)和翻动单元工作;其中,所述搅动单元(4)包括圆柱筒(41)、卡块(42)、齿轮(43)、转盘、一号弹簧和钢丝绳(44);所述双头电机(3)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一侧的圆柱筒(41)数量为三,最外侧的圆柱筒(41)有盖,最内侧的圆柱筒(41)通过卡块(42)卡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相邻圆柱筒(41)间相互连通,且一号弹簧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41)上,一号弹簧另一端固连在最内侧的圆柱筒(41)上,使得形成宝塔形;所述齿轮(43)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最内侧的圆柱筒(41)侧壁上,且齿轮(43)与双头电机(3)输出轴外圈上的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钢丝绳(44)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41)上,钢丝绳(44)另一端缠绕在转盘上,转盘套设在齿轮(43)转轴上,且位于齿轮(43)后侧;通过双头电机(3)的晃动,使得钢丝绳(44)拉动最外侧圆柱筒(41)向靠近齿轮(43)一侧运动,加大培养液的混合;所述浮动单元(6)包括一号固定柱(61)、一号固定轴(62)、推板(63)、二号固定柱(64)和二号固定轴(65);所述一号固定柱(61)和二号固定柱(64)分别固连在箱体(1)底部和培养箱(2)底部;所述一号固定轴(62)和二号固定轴(65)一端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一号固定柱(61)和二号固定柱(64)的凹槽中,另一端均与与推板(63)固连,一号固定轴(62)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摆动单元(5),二号固定轴(65)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翻土单元(7);所述摆动单元(5)包括摆动板(51)和二号弹簧(52);所述摆动板(51)铰接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摆动板(51)两侧通过二号弹簧(52)连接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二号弹簧(52)为中空式弹簧,通过气体作用于二号弹簧(52),使得摆动板(51)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滴定型智能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和培养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头电机(3)、搅动单元(4)、摆动单元(5)、浮动单元(6)、翻土单元(7)、一号板(11)、二号板(12)、固定盘(13)、一号管(14)、二号管(15)、日光灯(16)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装置的工作;所述箱体(1)顶部对称设有进料管,箱体(1)侧壁上对称设有玻璃门(17),玻璃门(17)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培养箱(2)两端固连在箱体(1)内侧壁上,培养箱(2)底部设有通孔,培养箱(2)底部与箱体(1)底部间形成培养液回收区,培养箱(2)内装有土壤,且培养箱(2)中培养有幼苗;所述一号板(11)两端卡接在培养箱(2)侧壁上,一号板(11)上均匀设有一组一号孔(111),培养箱(2)中培养的幼苗穿过一号孔(111),一号孔(111)用于避免幼苗的倾倒;所述一号管(14)位于培养箱(2)内,且一号管(14)一端固连在培养箱(2)侧壁上,另一端位于箱体(1)外部,一号管(14)外圈上均匀设有一组喷口;所述翻土单元(7)位于培养箱(2)内,翻土单元(7)用于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所述二号管(15)位于培养箱(2)上方,二号管(15)一端固连在箱体(1)侧壁上,二号管(15)另一端位于箱体(1)外部,二号管(15)外圈上设有一组喷头,且喷头位于幼苗正上方;所述二号板(12)两端固连在箱体(1)内侧壁上,二号板(12)与箱体(1)顶部间形成混合区域,日光灯(16)固连在二号板(12)底部,日光灯(16)用于为幼苗的培养提供光照;所述双头电机(3)位于混合区域,且双头电机(3)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箱体(1)和限位板上;所述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安装分别安装在双头电机(3)的两输出轴上,且相邻搅动单元(4)间通过双头气缸(18)连接,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配合用于培养液的混合;所述固定盘(13)分别固连在双头电机(3)的端部,固定盘(13)中开设有一号区域,且固定盘(13)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组孔,其孔呈中心对称设置,且靠近箱体(1)侧壁处的孔分别通过软管与一号管(14)和二号管(15)连通;所述浮动单元(6)位于培养液回收区,且数量至少为六,并均匀安装在箱体(1)底部,浮动单元(6)用于配合摆动单元(5)和翻动单元工作;其中,所述搅动单元(4)包括圆柱筒(41)、卡块(42)、齿轮(43)、转盘、一号弹簧和钢丝绳(44);所述双头电机(3)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一侧的圆柱筒(41)数量为三,最外侧的圆柱筒(41)有盖,最内侧的圆柱筒(41)通过卡块(42)卡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相邻圆柱筒(41)间相互连通,且一号弹簧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41)上,一号弹簧另一端固连在最内侧的圆柱筒(41)上,使得形成宝塔形;所述齿轮(43)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最内侧的圆柱筒(41)侧壁上,且齿轮(43)与双头电机(3)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张家俊韩涛
申请(专利权)人:王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