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6469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5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板、位于第一安装板上方的支撑杆、用于驱动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支撑杆两端的两地插单元、用于驱动地插单元绕其轴心线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该一体化装置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安装板一侧的用于放置大棚骨架的承载组件,其中大棚骨架用于在地插单元插入地下后插设于地插单元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能够便捷的将地插单元插入地下,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大棚骨架能够与第一安装板同步移动,并在地插单元插入地下并与支撑杆分离后紧跟着插在地插单元上,不必来回搬运大棚骨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An Integrated Piling and Intubation Device for Greenhous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le driving and intubation integration device for greenhous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 support rod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used to drive the support rod to rise and fall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a two-place insertion unit rotatable at both ends of the support rod, and a second driving mechanism used to drive the ground insertion unit to rotate around its axis line. The chemical device also includes a load-bearing component connected to one side of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for placing the greenhouse skeleton, in which the greenhouse skeleton is used for inserting the underground interpolation unit into the underground and then on the ground interpolation unit. The integrated device for piling and intubation used in the greenhouse can conveniently insert the ground insertion unit into the underground,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staff; at the same time, the greenhouse skeleton can move synchronously with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nd insert the ground insertion unit into the underground and separate from the support rod, and then insert it into the ground insertion unit, so it is unnecessary to carry the greenhouse skeleton back and forth,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大棚种植技术日益成熟。大棚种植技术是通过搭建大棚骨架并覆盖薄膜,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温室空间,促进作物生长。但是目前在搭建大棚骨架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直接将大棚骨架插入地下,该方法不仅容易使大棚管底端产生锈蚀,而且稳定性较差,经不起雨雪天气的打击;第二种是采用预埋地桩的方法,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地桩的埋入极大的影响了土地的轮休和机器的耕作,影响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该一体化装置一方面能够便捷的将地插单元插入地下,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大棚骨架能够与第一安装板同步移动,并在地插单元插入地下并与支撑杆分离后紧跟着插在地插单元上,不必来回搬运大棚骨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方的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的两地插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地插单元绕其轴心线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一体化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侧的用于放置大棚骨架的承载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承载组件的排列方向相垂直,所述地插单元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支撑杆端部,所述大棚骨架,用于在所述地插单元插入地下并与所述支撑杆分离后插设于所述地插单元上。优选地,所述地插单元包括呈倒锥形的地插管、沿着所述地插管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于所述地插管外周侧部的螺旋翅片。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分别同轴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两端的两第二杆体,所述地插单元上表面固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杆体的方向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杆体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体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杆体端部,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体上,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杆体来实现所述连接部的移动。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体远离所述第一杆体一端端部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杆体转动的把手。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装置还包括沿着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定位板,所述地插单元能够沿其轴向穿设于所述定位板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装置还包括沿着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延伸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导轨,所述定位板垂直其滑动方向的两侧能够配合的卡嵌于所述导轨中。优选地,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方的用于放置所述大棚骨架的承载盘、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盘沿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三驱动机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两两间隔的设于所述承载盘上的若干档杆。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一体化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底部的第一行走轮、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底部的第二行走轮。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杆和地插单元,并使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地插单元边转动边向下移动,轻松插入土中,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将用于放置大棚骨架的承载组件与第一安装板连接在一起,使得大棚骨架能够与第一安装板同步移动,并在地插单元插入地下并与支撑杆分离后紧跟着插在地插单元上,不必来回搬运大棚骨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地插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安装板;2、支撑杆;21、第一杆体;22、第二杆体;3、第一驱动机构;4、地插单元;41、地插管;42、螺旋翅片;5、第二驱动机构;6、承载组件;61、第二安装板;62、承载盘;63、第三驱动机构;64、档杆;7、连接部;8、把手;9、定位板;10、导轨;11、第一行走轮;12、第二行走轮;13、驱动孔;14、安装孔;15、第一轴承;16、限位片;17、动力单元;18、支撑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见图1-4所示,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包括第一安装板1、位于第一安装板1上方的支撑杆2、设于第一安装板1上的用于驱动支撑杆2沿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3、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支撑杆2两端的两地插单元4、用于驱动地插单元4绕其轴心线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一体化装置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安装板1一侧的用于放置大棚骨架的承载组件6,其中,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安装板1和承载组件6的排列方向相垂直,地插单元4可拆卸的设于支撑杆2上,大棚骨架,用于在地插单元4插入地下并与支撑杆2分离后插设于地插单元4上。这里,第一驱动机构3为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架设于第一安装板1上,支撑杆2设于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并随着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升降。第二驱动机构5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设于支撑杆2两端,地插单元4设于步进电机底部并沿着远离步进电机的方向向下延伸,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地插单元4转动。在这里,通过设置支撑杆2和地插单元4,并使用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地插单元边4转动边向下移动,轻松插入土中,有效的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将用于放置大棚骨架的承载组件6与第一安装板1连接在一起,使得大棚骨架能够与第一安装板1同步移动,并在地插单元4插入地下并与支撑杆2分离后紧跟着插在地插单元4上,不必来回搬运大棚骨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地插单元4包括呈倒锥形的地插管41、沿着地插管41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于地插管41外周侧部的螺旋翅片42。这里,地插管41和螺旋翅片42均为镀锌材料制成。螺旋翅片42沿着逆时针方向焊设于地插管41上。通过设置逆时针方向的螺旋翅片42,极大的减少了插入或拔出时土壤的阻力。同时在地插管41端部还开设有用于连接步进电机输出端的驱动孔13以及用于大棚骨架插入的安装孔14,驱动孔13为六角孔,六角孔的设置方便了步进电机带动地插管41转动。驱动孔13位于安装孔14的上方且与安装孔14相连通。驱动孔13与安装孔14同心设置,且驱动孔13的孔径大于安装孔14的孔径。当地插管41插入到位后,步进电机上升并与地插管41脱离,随后将大棚骨架的端部插入安装孔14中,实现大棚骨架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包括第一杆体21、分别同轴设于第一杆体21两端的两第二杆体22,地插单元4上表面固设有连接部7,连接部7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第一杆体21的方向移动的设于第二杆体22上。这里,第二杆体22可转动的设于第一杆体21端部,连接部7螺纹连接于第二杆体22上,通过旋转第二杆体22来实现连接部7的移动。该一体化装置还包括套设于第二杆体22远离第一杆体21一端端部的用于驱动第二杆体22转动的把手8。在这里,第二杆体22通过第一轴承15连接于第一杆体21两端。通过转动把手8,使得连接部7能够沿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移动,并带动地插单元4移动,以根据大棚骨架的跨度改变地插单元4插入地面的位置以及两个地插单元4之间的间距。第二杆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安装板(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方的支撑杆(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2)沿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3)、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杆(2)两端的两地插单元(4)、用于驱动所述地插单元(4)绕其轴心线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一体化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一侧的用于放置大棚骨架的承载组件(6),其中,所述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所述承载组件(6)的排列方向相垂直,所述地插单元(4)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支撑杆(2)上,所述大棚骨架,用于在所述地插单元(4)插入地下并与所述支撑杆(2)分离后插设于所述地插单元(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安装板(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方的支撑杆(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2)沿竖直方向升降的第一驱动机构(3)、分别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杆(2)两端的两地插单元(4)、用于驱动所述地插单元(4)绕其轴心线方向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5),所述一体化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一侧的用于放置大棚骨架的承载组件(6),其中,所述支撑杆(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和所述承载组件(6)的排列方向相垂直,所述地插单元(4)可拆卸的设于所述支撑杆(2)上,所述大棚骨架,用于在所述地插单元(4)插入地下并与所述支撑杆(2)分离后插设于所述地插单元(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插单元(4)包括呈倒锥形的地插管(41)、沿着所述地插管(41)的长度方向螺旋绕设于所述地插管(41)外周侧部的螺旋翅片(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包括第一杆体(21)、分别同轴设于所述第一杆体(21)两端的两第二杆体(22),所述地插单元(4)上表面固设有连接部(7),所述连接部(7)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杆体(21)的方向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杆体(2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大棚的打桩插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22)可转动的设于所述第一杆体(21)端部,所述连接部(7)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体(2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恩财曹凯夏礼如李胜余刚虞利俊刘建龙孟力力柳军皮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