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距离浆体管道安全检测环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浆体管道首端检测系统,更具体地说是长距离浆体管道安全检测环路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浆体管道大多不设置首端检测系统,且输送前浆体自身特性及输送特性检测功能不齐全,难以保证浆体在长距离输送时的流体状态及安全性,难以在长距离输送前提供完善的数据,浆体长距离输送时有可能发生堵塞现象。本专利技术在浆体进入长距离输送管道前完善的检测浆体自身特性及输送特性,提供完善的数据,避免不合格浆体进入长距离输送管道,为浆体管道首端调浆提供依据,保证浆体在长距离输送时的流体状态及安全性,防止浆体在长距离输送时堵塞管道。可测量浆体的流量和流速,测量浆体的在线浓度和密度,测量浆体的摩阻损失、水力坡度,观察浆体流动状态、确定浆体的临界流速,调节浆体的流动速度,分析管道敷设坡度对流动特性的影响,取样检测浆体特性,确定浆体在管道内的特性分布。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浆体管道大多不设置首端检测系统,且输送前浆体自身特性及输送特性检测功能不齐全,难以保证浆体在长距离输送时的流体状态及安全性,难以在长距离输送前提供完善的数据,浆体长距离输送时有可能发生堵塞现象。本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长距离浆体管道安全检测环路系统,其特征是:由储罐系统(1)、清水管(2)、排料泵(3)、大环路(4)、大环路进料管入口压力变送器(5)、大环路进料管(6)、大环路进料管浓度计(7)、大环路进料管入口压力变送器(8)、pH计(9)、大环路进料管入口观测管(10)、自动高速摄影相机(11)、大环路进料管金属软管(12)、大环路进料管出口观测管(13)、大环路进料管出口压力变送器(14)、弯管段观测管(15)、弯管段压力变送器(16)、弯管段(17)、大环路出料管(18)、清管器发射点(19)、大环路出料管出口压力变送器(20)、大环路出料管入口观测管(21)、大环路出料管金 ...
【技术特征摘要】
1.长距离浆体管道安全检测环路系统,其特征是:由储罐系统(1)、清水管(2)、排料泵(3)、大环路(4)、大环路进料管入口压力变送器(5)、大环路进料管(6)、大环路进料管浓度计(7)、大环路进料管入口压力变送器(8)、pH计(9)、大环路进料管入口观测管(10)、自动高速摄影相机(11)、大环路进料管金属软管(12)、大环路进料管出口观测管(13)、大环路进料管出口压力变送器(14)、弯管段观测管(15)、弯管段压力变送器(16)、弯管段(17)、大环路出料管(18)、清管器发射点(19)、大环路出料管出口压力变送器(20)、大环路出料管入口观测管(21)、大环路出料管金属软管(22)、小环路入口管(23)、小环路(24)、小环路出口管(25)、密度浓度计(26)、电磁流量计(27)、取样排料口(28)、温度计(29)、大环路出料管出口观测管(30)、大环路出料管入口压力变送器(31)、大环路出料管浓度计(32)、电动阀门(33)、废浆管(34)、废浆池(35)、长距离管道连接管(36)、管道坡度调节装置(37)组成,储罐系统(1)上连接有清水管(2),清水管(2)上设置电动阀门(33),储罐系统(1)通过管路与排料泵(3)入口连接,排料泵(3)前设置电动阀门(33),排料泵(3)出口与大环路(4)连接,大环路进料管(6)的入口设置大环路进料管入口压力变送器(5)、大环路进料管浓度计(7)、大环路进料管入口压力变送器(8)、大环路进料管入口观测管(10),大环路进料管入口观测管(10)处设置自动高速摄影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铁力,梁霏飞,田达理,张陶清,黄孟,路云,胡成名,冯斌,甘正旺,柳富明,饶云普,逯桂平,李用芝,汤涛,王倩,高欢,王波,陈益滨,吴崇,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