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602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提高了生产率和安装密度的方形二次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形二次电池(100)包括:收纳蓄电元件(3)的电池壳(1),具有一对宽幅面(1b)、一对窄幅面(1c)、底面(1d)和开口部(1a);封闭电池壳(1)的开口部(1a)的盖(6),其具有正极侧贯通孔(46)和负极侧贯通孔(26);以及分别插入在正极侧贯通孔(46)和负极侧贯通孔(26)的、向底面(1d)去呈一直线状地延伸的平板状的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并且,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以相互不同的金属材料为主材,正极集电板(44)的插入位置比负极集电板(24)的插入位置更偏向一个宽幅面(1b)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方形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端子隔着绝缘部件支承于电池壳的盖的方形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发电体收纳在一端具有长方形的开口的有底四角箱形的金属制的电池盒的内部,上述开口由固定于电池盒的长方形板状的金属制的盖部件气密地封闭,该方形二次电池中,金属制的端子板(集电板)的一端(下端)在电池盒内与发电体导电连接,另一端(上端)以与盖部件非接触状态贯通在形成于盖部件的贯通孔并突出到盖部件的外方(上方),贯通孔由包含端子板的另一端侧在内的绝缘模块部封闭,该绝缘模块部由通过嵌件成形模塑于盖部件的合成树脂形成。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34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有例的方形二次电池中,关于插入电池盒内的金属制的端子板(集电板),通过冲压加工对上述金属制的端子板(集电板)的电池盒侧进行弯曲加工或拉深加工。而且,在嵌件成形时,在模具内将上述金属制的端子板(集电板)插入长方形板状的金属制的盖部件的开口。因而,模具结构变得复杂,存在生产率降低的问题。进一步,在电池盒与发电体发生错位的情况下,存在安装密度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生产率和安装密度的方形二次电池。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方形二次电池包括:收纳蓄电元件的电池容器,其具有一对宽幅面、一对窄幅面、底面和开口部;封闭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部的盖,其具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平板状的第一集电板,其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向所述底面去呈一直线状地延伸;和平板状的第二集电板,其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向所述底面去呈一直线状地延伸,所述方形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电板和所述第二集电板以相互不同的金属材料为主材,所述第一集电板的插入位置比所述第二集电板的插入位置偏向一个所述宽幅面一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卷绕电极组与电池容器的中心位置的偏离,能够提供提高了安装密度的方形二次电池。另外,上述以外的问题、结构和效果能够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方形二次电池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方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卷绕电极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1的盖组件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1的盖组件的部分截面图。图6是图5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7是实施例2的盖组件的部分截面图。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9是实施例3中的盖组件的绝缘部件的部分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1)图1是方形二次电池的外观立体图。方形二次电池100包括电池壳(电池容器)1和盖6。电池壳1和盖6例如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通过实施拉深加工和冲压加工而形成。在电池壳1内,内置有作为蓄电元件的卷绕电极组3(参照图2),电池壳1的开口部1a由盖6封口。盖6为大致矩形平板状,以封闭电池壳1的开口部1a的方式被焊接来密封电池壳1。在盖6设置有正极输出部14和负极输出部12。方形二次电池100通过正极输出部14和负极输出部12被充电,且向外部负载供给电力。在盖6中,一体地设置有排气阀10,当电池壳1内的压力上升时,排气阀10打开,气体从内部排出,电池壳1内的压力下降。由此确保方形二次电池100的安全性。图2是方形二次电池的分解立体图。方形二次电池100的电池壳1具有长方形的底面1d、从底面1d的一对长边立起的宽幅面1b、从底面1d的一对短边立起的窄幅面1c和在这些宽幅面1b和窄幅面1c的上端向上方开放的开口部1a。在电池壳1内,以被绝缘保护膜2包裹的状态收纳有卷绕电极组3。卷绕电极组3通过将带状的电极卷绕成扁平形状而构成,具有截面半圆形的彼此相对的一对湾曲部和在该一对湾曲部之间连续地形成的平面部。卷绕电极组3以使得卷绕轴方向沿着电池壳1的宽度方向的方式、从一个湾曲部侧插入电池壳1内与底面1d相对,另一个湾曲部侧配置在开口部1a侧。卷绕电极组3的正极箔露出部34c与正极集电板44焊接接合,与从盖6露出的正极输出部14电连接。此外,卷绕电极组3的负极箔露出部32c与负极集电板24焊接接合,与从盖6露出的负极输出部12电连接。由此,通过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从卷绕电极组3向外部负载供给电力,通过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向卷绕电极组3供给外部发电电力而被充电。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通过嵌件成形通过绝缘部件5固定于盖6,通过与盖6的协作构成盖组件(参照图4)。正极集电板44在正极连接部42焊接接合于卷绕电极组3的正极箔露出部34c,负极集电板24在负极连接部22焊接接合于卷绕电极组3的负极箔露出部32c,从而卷绕电极组3一体地安装在盖组件。正极连接部42与正极箔露出部34c之间、以及负极连接部22与负极箔露出部32c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点焊等被焊接接合。并且,将卷绕电极组3插入至电池壳1内,用盖6封闭电池壳1的开口部1a,通过激光焊接将盖6与电池壳1接合而将开口部1a密封。然后,从注液孔9向电池壳1内注入电解液后,通过激光焊接将注液栓11与盖6接合来将注液孔9密封,将方形二次电池100密闭。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以相互不同的金属材料为主材。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正极集电板44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铝合金,作为负极集电板24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铜合金。此外,作为绝缘部件5的形成材料,例如能够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聚苯硫醚、全氟烷氧基氟树脂等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而且,作为注入到电池壳1内的电解液,例如能够使用在碳酸乙二酯等炭酸酯类的有机溶剂中溶解有六氟磷酸锂(LiPF6)等锂盐的非水电解液。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与从盖6露出的正极输出部14和负极输出部12一体地形成。正极输出部14和负极输出部12分别具有与汇流条等焊接接合的焊接接合部。焊接接合部具有在比绝缘部件5靠上方与盖6的外表面平行地配置的平坦面,汇流条等与该平坦面面接触而被焊接接合。正极集电板44和负极集电板24被插入正极侧贯通孔46和负极侧贯通孔26,成为沿电池壳1的宽幅面向底面侧去呈一条直线延伸的平板状。正极集电板44以能够使正极连接部42与卷绕电极组3的正极箔露出部34c重叠地连接的方式、前端延伸至与正极箔露出部34c相对的位置,负极集电板24以能够使负极连接部22与卷绕电极组3的负极箔露出部32c重叠地连接的方式、前端延伸至与负极箔露出部32c相对的位置。卷绕电极组3的周围被绝缘保护膜2覆盖。绝缘保护膜2以将沿着卷绕电极组3的扁平面的方向且与卷绕电极组3的卷绕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中心轴方向卷绕的方式安装。绝缘保护膜2例如由PP(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制的一个片材或多个薄膜部件构成。图3是表示将卷绕电极组的一部展开了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卷绕电极组3通过在负极电极32与正极电极34之间隔着隔膜33、35卷绕为扁平状而构成。卷绕电极组3的最外周的电极为负极电极32,并且在其外侧卷绕隔膜33、35。隔膜33、35具有将正极电极34与负极电极32之间绝缘的作用。负极电极32的负极混合剂层32b比正极电极34的正极混合剂层34b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得更大,在将正极电极34与负极电极32重叠地卷绕的情况下,正极混合剂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蓄电元件的电池容器,其具有一对宽幅面、一对窄幅面、底面和开口部;封闭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部的盖,其具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平板状的第一集电板,其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向所述底面去呈一直线状地延伸;和平板状的第二集电板,其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向所述底面去呈一直线状地延伸,所述第一集电板和所述第二集电板以相互不同的金属材料为主材,所述第一集电板的插入位置比所述第二集电板的插入位置偏向一个所述宽幅面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05 JP 2016-1726821.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收纳蓄电元件的电池容器,其具有一对宽幅面、一对窄幅面、底面和开口部;封闭所述电池容器的开口部的盖,其具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平板状的第一集电板,其插入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向所述底面去呈一直线状地延伸;和平板状的第二集电板,其插入于所述第二贯通孔,向所述底面去呈一直线状地延伸,所述第一集电板和所述第二集电板以相互不同的金属材料为主材,所述第一集电板的插入位置比所述第二集电板的插入位置偏向一个所述宽幅面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和所述第二贯通孔比所述盖的中心偏向一个所述宽幅面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孔以所述盖的中心为基准偏倚在一个所述宽幅面一侧,所述第二贯通孔以所述盖的中心为基准偏倚在另一个所述宽幅面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二次电池,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川博昭佐藤丰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