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73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按从右到左依次设有自动上料装置、第一称重平台、注液平台以及第二称重平台,注液平台的下方设有注液泵,自动上料装置与第一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一机械手,第二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二机械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板和上料转盘,上料板设置在上料转盘的入料侧。注液平台包括依次从右到左设置的驱动机构、注液机构及真空静置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且紧凑。还通过设有返盘机构、补液平台及自动合盖帽平台,可实现自动返盘、补液及合盖帽,并自动出料。

Automatic Cylindrical Battery Inj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lly automatic cylindrical battery infusion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rack, on which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a first weighing platform, an infusion platform and a second weighing platform are arranged in turn from right to left, a infusion pump is arranged below the infusion platform, a first manipulator is arranged above th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and the first weighing platform, and a second machine is arranged above the second weighing platform. Mechanical hand. Th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eeding plate and a feeding turntable, and the feed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eeding side of the feeding turntable. The injection platform includes driving mechanism, injection mechanism and vacuum static mechanism which are arranged from right to left in tur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tha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compact. By setting up a rewinding mechanism, a rehydration platform and an automatic cap closing platform, the automatic rewinding, rehydration and cap closing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automatic discharging can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
本技术涉及圆柱电池加的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
技术介绍
在圆柱电池生产过程中,大多采用各种半自动或者是全自动的注液机,但现有的半自动的注液机高度依赖人手,浪费人力资源,精度和效率也得不到保证,现有的全自动注液机结构又过于复杂,且占地面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旨在解决现有全自动注液机结构过于复杂,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自动上料装置、第一称重平台、注液平台以及第二称重平台,注液平台的下方设有注液泵,自动上料装置与第一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一机械手,第二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二机械手。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板和上料转盘,上料板设置在上料转盘的入料侧;上料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入料槽,上料转盘上设有与若干第一入料槽一一对应的托杯,且上料转盘的入料侧和出料侧均呈直边;若干第一入料槽的下方设有第一传送皮带,第一传送皮带转动设置在上料板的底部,第一传送皮带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设置在上料板上。注液平台包括依次从右到左设置的驱动机构、注液机构及真空静置机构。机架上设有两滑轨,且两滑轨位于注液机构与真空静置机构的下方。滑轨上滑动设有传送盘;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称重平台的出料侧,其包括两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气缸,传送盘靠近第一称重平台的一侧设有推板,两第一气缸的活动杆与推板连接,第一气缸通过推板驱动传送盘在滑轨上移动。优选地,传送盘的底部设有托板,传送盘通过该托板在滑轨上移动。优选地,注液平台还包括返盘机构,该返盘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传动组件,升降组件设置在注液平台的入料端和出料端,传动组件设置在滑轨及升降组件的下方。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板,升降板与第二气缸的活动杆连接,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升降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第三气缸和若干通孔,第三气缸的活动杆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与若干通孔一一对应的支撑柱,每一支撑柱插入与其对应的通孔。优选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两升降组件底部的传动轮及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驱动传动轮转动;两升降组件底部的传动轮之间设有传送链条,第三电机固定在固定板上。优选地,第二称重平台的出料侧还设有补液平台,该补液平台包括第二入料槽和补液装置,补液装置设置在第二入料槽的上方,并设置在第二入料槽的出料端。第二入料槽的底部设有第二传送皮带,第二入料槽的出料端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传送皮带转动,并带动圆柱电池在第二入料槽内向该第二入料槽的出料端移动。第二入料槽出料端的第一侧设有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动杆设有第一推料块,第二入料槽出料端的第二侧设有取料盒,第一推料块将补液后的圆柱电池推进取料盒内。优选地,补液平台的出料侧设有自动合盒盖帽平台,该自动合盖帽平台的顶部设有两平行的导向轴,两导向轴通过固定柱固定在该自动合盖帽平台的底板上。两导向轴的第一端滑动设有第一固定条,两导向轴的第二端滑动设有第二固定条。第一固定条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一气缸连接,第二固定条与驱动其滑动的第二气缸连接,第二固定条上设有第三气缸。第一气缸固定在固定柱上,第二气缸通过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柱上。自动合盖帽平台的底部设有料槽,料槽的第一侧设有第三固定条,料槽的第一侧侧壁上设有条形孔,第三固定条穿过条形孔插入料槽内。料槽的第二侧设有无杆气缸,无杆气缸的滑块滑动设置在料槽的槽口,料槽的两端设有出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且紧凑。还通过设有返盘机构、补液平台及自动合盖帽平台,可实现自动返盘、补液及合盖帽,并自动出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动上料装置、第一称重平台及第一机械手的连接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称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注液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称重平台、补液平台、自动合盖帽平台及第二机械手的连接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补液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动合盖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参照图1-6,图1为本技术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动上料装置、第一称重平台及第一机械手的连接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称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注液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从右到左依次设有自动上料装置200、第一称重平台300、注液平台400以及第二称重平台500。注液平台400的下方设有注液泵420a,自动上料装置200与第一称重平台300的上方设有第一机械手110,第二称重平台500的上方设有第二机械手1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110及第二机械手120滑动设置在机架100上。如图3所示,自动上料装置200包括上料板210和上料转盘220,上料板210设置在上料转盘220的入料侧。上料板210上设有若干第一入料槽210a,上料转盘220上设有与若干第一入料槽210a一一对应的托杯220a,且上料转盘220的入料侧和出料侧均呈直边。若干第一入料槽210a的下方设有第一传送皮带,第一传送皮带转动设置在上料板210的底部,第一传送皮带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210b连接,第一电机210b设置在上料板210上。工作时,圆柱电池被人工或机械手放置在第一入料槽210a内,圆柱电池在传送皮带的驱动下上料到上料转盘220的托杯220a内。上料到托杯220a内的圆柱电池转到出料侧时排成一排,以便第一机械手110夹取。如图4所示,第一称重平台300设置在自动上料装置200的出料侧,其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电子秤310,自动上料装置200将圆柱电池排成一排后,由第一机械手110抓取整排圆柱电池分别放置在与每一圆柱电池对应的电子秤310内进行称重,每一圆柱电池称重的数据被记录到该注液机的电脑上。圆柱电池称重后再由第一机械手110送入注液平台400内。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称重平台300的电子秤310可采用现有的电子秤进行称重。如图5所示,注液平台400包括依次从右到左设置的驱动机构410、注液机构420及真空静置机构430。具体他,在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按从右到左依次设有自动上料装置、第一称重平台、注液平台以及第二称重平台,所述注液平台的下方设有注液泵,自动上料装置与第一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二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二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板和上料转盘,所述上料板设置在上料转盘的入料侧;所述上料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入料槽,所述上料转盘上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入料槽一一对应的托杯,且所述上料转盘的入料侧和出料侧均呈直边;若干所述第一入料槽的下方设有第一传送皮带,所述第一传送皮带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料板的底部,所述第一传送皮带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上料板上;所述注液平台包括依次从右到左设置的驱动机构、注液机构及真空静置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两滑轨,且两滑轨位于注液机构与真空静置机构的下方;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传送盘;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称重平台的出料侧,其包括两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气缸,所述传送盘靠近第一称重平台的一侧设有推板,两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杆与推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推板驱动所述传送盘在所述滑轨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按从右到左依次设有自动上料装置、第一称重平台、注液平台以及第二称重平台,所述注液平台的下方设有注液泵,自动上料装置与第一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二称重平台的上方设有第二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板和上料转盘,所述上料板设置在上料转盘的入料侧;所述上料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入料槽,所述上料转盘上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一入料槽一一对应的托杯,且所述上料转盘的入料侧和出料侧均呈直边;若干所述第一入料槽的下方设有第一传送皮带,所述第一传送皮带转动设置在所述上料板的底部,所述第一传送皮带与驱动其转动的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上料板上;所述注液平台包括依次从右到左设置的驱动机构、注液机构及真空静置机构;所述机架上设有两滑轨,且两滑轨位于注液机构与真空静置机构的下方;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传送盘;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称重平台的出料侧,其包括两平行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气缸,所述传送盘靠近第一称重平台的一侧设有推板,两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动杆与推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推板驱动所述传送盘在所述滑轨上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盘的底部设有托板,所述传送盘通过该托板在所述滑轨上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圆柱电池注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平台还包括返盘机构,该返盘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传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注液平台的入料端和出料端,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滑轨及所述升降组件的下方;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第二气缸的活动杆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升降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三气缸和若干通孔,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动杆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若干所述通孔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珑朱罗泉谭杰文赵辉王冬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