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46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乳酸50~65份,增韧剂: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5~40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5~8.9份,增塑剂0.5~1份,扩链剂0.1~1份,开口剂0.5~2份。优点是:解决了产品的热封性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保证了产品在包装领域的使用要求。聚乳酸的产业化有利于能源和材料资源长远发展的需要,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解决白色污染,推动新型环保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乳酸也称为聚丙交酯,属于聚酯家族。主要以玉米、木薯等为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无污染,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生物彻底降解生成CO2和H2O,因此是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目前市场上的聚乳酸薄膜制品,主要是PLA和PBAT二元共混体系,当配方体系中PLA含量为50%时,薄膜断裂伸长率低,落镖冲击强度、耐候性差,只适用于面包、衣服等包装,应用领域有限。聚乳酸含量50%的膜袋,提手、袋底热封稳定性差,在热封过程中,两层薄膜之间分子链缠结不足,缺少界面融合;并且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由于冷结晶,薄膜界面处出现结晶诱导所致的相分离,热封强度显著下降。申请号为201611036012.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含量聚乳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包含聚乳酸50-65份,增韧剂PBAT或二氧化碳共聚物(PPC)35-50份,增塑剂1-10份,扩链剂0.1-2份,抗氧剂0.1-4份,开口剂0.5-5份。其制备方法是将各组分经过反应性混炼挤出,选择用增塑与增韧相结合的办法来改性PLA,应用共混改性技术改变聚乳酸脆性严重的性能缺陷。制备的薄膜可完全生物降解,有利于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聚乳酸含量50%~65%的膜袋,断裂伸长率低,落镖冲击强度、热合稳定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乳酸PLA50~65份,增韧剂: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25~40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5~8.9份,增塑剂0.5~1份,扩链剂0.1~1份,开口剂0.5~2份。所述的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所述的扩链剂为异氰酸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所述的开口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芥酸酰胺其中的一种。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乳酸PLA50~65份、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25~40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5~8.9份先混合,然后加入增塑剂0.5~1份、扩链剂0.1~1份、开口剂0.5~2份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物料;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至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中熔融共混,设备各区温度依次为185℃、190℃、195℃、200℃、205℃、200℃、200℃,然后拉条、切粒,得到颗粒状的混合树脂;将颗粒状的混合树脂进行除水干燥处理,得到三元共混聚乳酸改性料,干燥后,经吹膜机吹膜,印刷、制袋得到成品。所述的双螺杆挤出造粒机的螺杆长径比是52: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选择用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与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相结合的办法来改性聚乳酸PLA,通过选用与聚乳酸PLA和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的端羧基和端羟基均有高反应活性的马来酸酐(MAH)功能单体接枝到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上,利用酸酐官能团开环后高的反应活性,达到反应增容及增韧的目的,通过扩链反应提高PLA和PBAT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链缠结,提高共混物熔体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旨在应用共混改性技术改善聚乳酸脆性严重的性能缺陷。2)本专利技术综合考虑了热封性能和购物袋的开口性,以及购物袋使用和储存的耐久性,使多种助剂发挥了协同效应,并且采用长径比大的双螺杆挤出加工,强化反应共混效果,将扩链剂对聚乳酸和PBAT、POE-g-MAH的化学改性与其它助剂所起到的物理改性相结合,解决了产品的热封性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保证了产品在包装领域的使用要求。聚乳酸的产业化有利于能源和材料资源长远发展的需要,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解决白色污染,推动新型环保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乳酸PLA50份,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40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8.9份,柠檬酸三丁酯0.5份,异氰酸酯0.1份,乙撑双硬脂酰胺0.5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乳酸PLA、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先混合,然后加入其它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物料;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至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中熔融共混,设备各区温度依次为185℃、190℃、195℃、200℃、205℃、200℃、200℃,然后拉条、切粒,得到颗粒状的混合树脂;将颗粒状的混合树脂进行除水干燥处理,得到三元共混聚乳酸改性料,干燥后,经吹膜机吹膜,印刷、制袋得到成品;所述的双螺杆挤出造粒机的螺杆长径比是52:1。实施例2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乳酸PLA55份,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37.3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5份,环氧大豆油0.7份,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5份,芥酸酰胺1.5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3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乳酸PLA57.5份,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32.5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7.3份,柠檬酸三丁酯0.8份,异氰酸酯0.6份,乙撑双硬脂酰胺1.3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4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乳酸PLA65份,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25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6份,柠檬酸三丁酯1份,异氰酸酯1份,乙撑双硬脂酰胺2份。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1按重量称取以下份数的原料:聚乳酸PLA,50份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48.9份柠檬酸三丁酯0.5份异氰酸酯0.1份乙撑双硬脂酰胺0.5份将聚乳酸PLA、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先混合,然后加入其它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后的物料;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至双螺杆挤出造粒机中熔融共混,设备各区温度依次为185℃、190℃、195℃、200℃、205℃、200℃、200℃,然后拉条、切粒,得到颗粒状的混合树脂;将颗粒状的混合树脂进行除水干燥处理,得到三元共混聚乳酸改性料,干燥后,经吹膜机吹膜,印刷、制袋得到成品;所述的双螺杆挤出造粒机的螺杆长径比是52:1。将实施例1~4及对比例1得到薄膜制品,按照GB/T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中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QB/T2358-1998《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试验方法》、QB/T1130-1991《塑料直角撕裂性能试验方法》,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本专利技术与对比例的薄膜数据测试指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纵向拉伸强度/MPa38.334.832.1938.744.5纵向断裂伸长率/%305.6320.3330.7272.3287.9横向拉伸强度/MPa35.933.531.133.538.2横向断裂伸长率/%297.2315.3320.4213.1278.2提手热封强度N/15mm13.214.615.816.112.0袋底热封强度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乳酸PLA 50~65份,增韧剂: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 25~40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 5~8.9份,增塑剂0.5~1份,扩链剂0.1~1份,开口剂0.5~2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聚乳酸PLA50~65份,增韧剂: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25~40份,马来酸酐官能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MAH5~8.9份,增塑剂0.5~1份,扩链剂0.1~1份,开口剂0.5~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柠檬酸三丁酯、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链剂为异氰酸酯、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芥酸酰胺其中的一种。5.一种聚乳酸三元共混改性薄膜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义张会良边俊甲刘志刚郝艳平颜祥禹王文玲肖洋唐明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