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PLA/PCL制品技术

技术编号:410853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PLA/PCL制品。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核以及包覆在所述核外边的壳,其中,所述核为PLA,所述壳为PCL,且所述核的直径为0.8‑2.8μm,所述壳的直径为2.7‑7μm。该制备方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熔融共混设备主要是基于剪切形变原理的单、双螺杆挤出机,易造成物料分子链断裂和降解的缺陷问题,并且,该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以及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和柔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高分子材料加工,具体涉及一种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pla/pcl制品。


技术介绍

1、由于石油基高分子材料不可降解,如对其处置不当,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性。而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例如,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来源于生物,可完全降解,正成为替代传统石油基塑料最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

2、但是,单一类型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具有较为明显的性能缺陷,例如pla虽然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但其质脆,韧性较差,且降解周期难以控制,限制了其应用范围;pcl在结晶、机械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同样限制了其大量应用。因此,需要对单一类型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与另一类生物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共聚、增塑等改性,以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3、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对温度较敏感,在高温下易降解,导致加工温度窗口较窄,从而给其熔融共混加工造成极大约束。

4、其中熔融共混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可控性强、成本低等优点,被普遍采用。传统的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核以及包覆在所述核外边的壳,其中,所述核为PLA,所述壳为PCL,且所述核的直径为0.8-2.8μm,所述壳的直径为2.7-7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PLA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120000g/mol,聚己内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

3.一种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PLA和PCL的总用量为基准,PCL的用量为10-40重量%,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核以及包覆在所述核外边的壳,其中,所述核为pla,所述壳为pcl,且所述核的直径为0.8-2.8μm,所述壳的直径为2.7-7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pla的重均分子量为80000-120000g/mol,聚己内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

3.一种pla/pcl两相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以pla和pcl的总用量为基准,pcl的用量为10-40重量%,pla的用量为60-90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脉冲正应力挤出机包括机架系统、动力传动系统、温控系统和挤压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转子(6)为外表面连续变化的拓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卢翔邓衍宏吴浩隋淼卢久灵汪虎朱传彪盛梦杰颜祥禹李小龙肖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中粮生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