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515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1:32
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涉及送餐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轨道模块、移动模块、升降模块和托盘模块。所述轨道模块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保证了顾客和餐品的安全,所述移动模块滑动连接在轨道模块上,所述升降模块垂直于移动模块,所述升降模块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模块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模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盘模块。餐厅做好的餐品能够通过移动模块送到顾客所在餐桌上方,通过升降模块将餐品最终送达顾客手中,并且由于轨道模块可随时提供电力,不需要定期为移动模块和升降模块充电,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餐品配送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外就餐,而快餐店送餐慢,送错餐,取餐排队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显然,餐品虽做的快但倘若送到顾客饭桌的过程若遇到问题,会严重影响餐馆经济效益,也会耽误顾客时间,且容易造成餐馆拥挤混乱。然而送餐机器人会限制顾客的走动,在食品送达之前会与顾客有接触,无法保证送餐安全,所以急需一种高效率安全自动送餐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包括轨道模块、移动模块、升降模块和托盘模块,所述轨道模块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移动模块滑动连接在轨道模块上,所述升降模块垂直于移动模块,所述升降模块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模块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模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盘模块。作为优化,所述轨道模块包括通电轨道和路径轨道,所述通电轨道通过绝缘柱固定连接在路径轨道上,所述路径轨道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通电轨道位于路径轨道和天花板之间,所述的通电轨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餐桌位置相对应的若干光电传感器,所述路径轨道上设置有小车跑道。作为优化,所述移动模块包括移动触滑器和小车,所述移动触滑器包括第一移动触滑器和第二移动触滑器,所述第一移动触滑器的上端和第二移动触滑器的上端均与通电轨道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小车包括车体、第一步进电机、驱动带轮、传动带轮、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带轮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在同一轴上,所述驱动带轮和传动带轮通过V带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键连接固定在车轮轴上,所述车轮设置有四个,且均固定在两个车轮轴的两侧,所述车轮均位于小车跑道上,所述升降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的下方,所述第一移动触滑器的下端与第一步进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移动触滑器与升降模块连接,所述车体的前端焊接有左右对称的两根导杆,两根所述导杆上均转动连接有导轮。作为优化,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和驱动齿轮的两侧均设置有轴承。作为优化,所述升降模块包括第二步进电机、缠线轮、伸缩杆、动滑轮和滑轮线,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小车底部,所述缠线轮和第二步进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设置有两根,每根均呈圆柱形且为三段套筒式,每段周向均匀设置有通气孔,两根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均焊接在小车底部,两根所述伸缩杆分别位于缠线轮两侧,所述伸缩杆的下端与托盘模块焊接,所述动滑轮转动连接在两根伸缩杆中间,且位于靠近托盘模块的一端,所述滑轮线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缠线轮上,且所述滑轮线依次绕过缠线轮和动滑轮。作为优化,所述托盘模块包括托勾和托盘,所述托勾和所述伸缩杆焊接,所述托勾呈U形,且两端均设置有托盘卡,所属托盘卡和托盘固定连接,所述托盘上设置有托盘壁。作为优化,所述托盘的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路。该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吊轨式送餐模式,避免了送餐过程中餐品与其余顾客的接触,保证了顾客和餐品的安全;通过对每个餐桌进行标号,形成点对点式送餐机制,做好的餐品直接送到顾客手中,提高了送餐速度与送餐效率;本专利技术在步进电机与驱动轮之间加入了减速器和带传动装置,克服了步进电机低转速不稳定噪声大问题,带传动装置可吸震缓冲,并能通过带传动的打滑来保护传动安全;采用通电轨道和移动式触滑器结合的供电方式,避免了使用蓄电池定期充电的麻烦。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附图3为移动模块示意图;附图4为升降模块示意图;附图5为托盘模块示意图。图中,1、轨道模块,2、移动模块,3、升降模块,4、托盘模块,5、餐桌,101、通电轨道,102、路径轨道,103、绝缘柱,104、滑槽,105、小车跑道,201、车体,202、第一移动触滑器,203、第二移动触滑器,204、导杆,205、导轮,206、第一步进电机,207、传动带轮,208、驱动带轮,209、驱动齿轮,210、车轮轴,211、车轮,301、第二步进电机,302、缠线轮,303、滑轮线,304、伸缩杆,305、动滑轮,401、托勾,402、托盘壁,403、托盘卡,404、托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包括轨道模块1、移动模块2、升降模块3和托盘模块4,所述轨道模块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移动模块2滑动连接在轨道模块1上,所述升降模块3垂直于移动模块2,所述升降模块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模块2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模块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盘模块4,移动模块2可以带动托盘模块4和升降模块3在轨道模块中水平移动,升降模块3可以带动托盘模块4在垂直方向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模块1包括通电轨道101和路径轨道102,所述通电轨道101通过绝缘柱103固定连接在路径轨道102上,这里将通电轨道101和路径轨道102分开设置,方便后期电路维修,所述路径轨道102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通电轨道101位于路径轨道102和天花板之间,所述的通电轨道101上设置有滑槽104,所述滑槽104内设置有与餐桌5位置相对应的若干光电传感器,当目标餐桌5上方光电传感器开启,小车行走至该光电传感器所在位置时,移动触滑器接受到光电传感器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小车,小车上的第一步进电机206开始减速并逐渐驱动小车停止在对应餐桌5上方轨道处,所述路径轨道102上设置有小车跑道105,小车全程在小车跑道105上行驶。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模块2包括移动触滑器和小车,所述移动触滑器包括第一移动触滑器202和第二移动触滑器203,所述第一移动触滑器202的上端和第二移动触滑器203的上端均与通电轨道101上的滑槽104滑动连接,保证在小车移动过程中实时通电,所述小车包括车体201、第一步进电机206、驱动带轮208、传动带轮207、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209,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06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201上,所述驱动带轮208和所述第一步进电机206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带轮207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在同一轴上,所述驱动带轮208和传动带轮207通过V带连接,带传动起到了缓冲吸震的作用,能够使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同时当小车传动方面出现问题时,通过带传动的过载打滑可避免发动机或者其它零部件受损,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209啮合,两齿轮采用开式齿轮传动,上述两啮合齿轮构成了一组一级齿轮减速器,可将电机输出的高转速低扭矩转化为低转速高扭矩,解决了步进电机低速旋转不稳定问题,所述驱动齿轮209通过键连接固定在车轮轴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模块、移动模块、升降模块和托盘模块,所述轨道模块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移动模块滑动连接在轨道模块上,所述升降模块垂直于移动模块,所述升降模块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模块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模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盘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模块、移动模块、升降模块和托盘模块,所述轨道模块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移动模块滑动连接在轨道模块上,所述升降模块垂直于移动模块,所述升降模块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模块的正下方,所述升降模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托盘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模块包括通电轨道和路径轨道,所述通电轨道通过绝缘柱固定连接在路径轨道上,所述路径轨道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上,所述通电轨道位于路径轨道和天花板之间,所述的通电轨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餐桌位置相对应的若干光电传感器,所述路径轨道上设置有小车跑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轨式移动供电送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模块包括移动触滑器和小车,所述移动触滑器包括第一移动触滑器和第二移动触滑器,所述第一移动触滑器的上端和第二移动触滑器的上端均与通电轨道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小车包括车体、第一步进电机、驱动带轮、传动带轮、传动齿轮和驱动齿轮,所述第一步进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驱动带轮和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带轮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在同一轴上,所述驱动带轮和传动带轮通过V带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键连接固定在车轮轴上,所述车轮设置有四个,且均固定在两个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日君张敬凯安宏王金东辛庆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