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靠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992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靠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壳体及密封垫等。前端盖、后端盖均内设循环水道,并在两侧分布有进出水嘴。壳体内设循环水道,在壳体两个端部分布有进出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端盖的流道与壳体的流道可靠的连接起来。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端盖与壳体同时带有循环水道的水路连接及其他类似的管路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靠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靠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
技术介绍
目前液冷电机主要的冷却循环流道都在壳体部分,也少部分电机将壳体与电机的一个端盖作为一体,既壳体流道与一个端盖的流道联通在一起。也有小部分电机在前端盖、壳体及后端盖都分别设有循环水道,通过外接水管将所有水路连接在一起,此方法占用空间比较大,外接水管影响了其他线缆的布置,比较繁琐,在操作中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本专利技术省去了传统的外接水管,使得循环水路的压降得到减小,让电机外观变得简洁,也为外部布置电缆节约了空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由前端盖、后端盖、壳体及密封垫等组成。所述前端盖(1)位于电机前端,与壳体(3)相连接,后端盖(4)位于电机后端,与壳体(3)相连接。前端盖(1)与壳体连接时,前端盖(1)上的出水嘴装入壳体上的进水孔,并在壳体端面装上密封垫(2),通过螺栓紧固。后端盖(4)与壳体(3)连接时,后端盖(4)上的进水嘴装入壳体(3)上的出水孔,并在壳体(3)端面装上密封垫(2),通过螺栓紧固。如此,完成了水路的连接。冷却液通过前端盖(1)外部的进水嘴进入前端盖(1)的循环水道,在前端盖(1)内部的循环流道循环一周后通过前端盖(1)上面的出水嘴将冷却液通入壳体(3)内部,冷却液在壳体(3)内部循环一周后又通过壳体(3)上面的出水孔将冷却液通入后端盖(4),冷却液在后端盖(4)循环一周后从后端盖(4)上的出水嘴流出,完成了整个水路循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端盖与壳体同时带有循环水道的水路连接及其他类似的管路连接方式。所述前端盖、后端盖及壳体均内设循环水道。所述密封垫由钢圈与耐油橡胶两部分粘合而成。所述水嘴与水孔的配合有一定间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省去了传统的外接水管,前端盖、壳体及后端盖的水路直接从内部连通,缩短了水路循环路径,使得循环水路的压降得到减小,也让电机外观变得简洁,为外部布置电缆等节约了空间。并且本专利技术可承受较高的压力,使得电机可以采取更大流量进行冷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前端盖示意图,a为前端盖正面示意,b为前端盖反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示意图,a为壳体正面示意,b为壳体反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后端盖示意图,a为后端盖正面示意,b为后端盖反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端盖、2密封垫、3壳体、4后端盖、201为前端盖进水嘴、202为前端盖出水嘴、301为壳体进水孔、302为壳体出水孔、401为后端盖进水嘴、402为后端盖出水嘴、501为钢圈、502为耐油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连接方式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壳体及密封垫。前端盖1位于电机前端,与壳体3相连接,后端盖4位于电机后端,也与壳体3相连接。前端盖1与壳体连接时,前端盖1上的出水嘴201装入壳体3上的进水孔301,并在壳体3端面装上密封垫2,通过螺栓紧固。后端盖4与壳体3连接时,后端盖4上的进水嘴401装入壳体3上的出水孔302,并在壳体3端面装上密封垫2,通过螺栓紧固。如此,完成了水路的连接。冷却液由前端盖1的进水嘴流入,在前端盖1的循环流道循环一周后通过前端盖1上面的出水嘴201流出,通过壳体3上的进水孔301流入壳体3,在壳体3内部循环流道循环一周后通过壳体3的出水孔302流出,通过后端盖4的进水嘴401流入后端盖,在后端盖4内部循环流道循环一周后最后通过后端盖4的出水嘴402流出,完成了整个水路的循环。前端盖1的出水嘴201及后端盖4的进水嘴401分别于壳体3的进水孔301及出水孔302配合连接,该配合为小间隙配合,配合面光滑度不得小于Ra3.2,并且水嘴与水孔的同轴度公差为0.03,光滑的配合面及间隙配合有利于水嘴的导入。水嘴与水孔的配合属于止口配合,较长的配合止口对水路连接起着密封作用。密封垫2由钢圈501和耐油橡胶圈502组成。钢圈501采用不锈钢或者做了防锈处理的普通钢材。钢圈501和耐油橡胶圈502整体进行硫化处理后再进行粘结。耐油橡胶稍微高出钢圈一些,高出的尺寸为耐油橡胶502的允许压缩量。紧固螺栓拧紧时,耐油橡胶502高于钢圈501的那部分被压缩到与钢圈501平齐,之后所有的端面压紧力都施加在钢圈501上面了,耐油橡胶502被压缩的部分对水路连接起着密封作用。既保证了水路连接的密封性,又避免了耐油橡胶502被过度压缩的可能。水嘴与水孔的止口配合及密封垫的使用,在保证了水路连接密封性的同时又提高了连接处的耐压承受力。本专利技术使用某工厂生产的Y-300电机做了循环流道耐水压测试及冷却水流量测试。对原电机连接好外接水管,在电机的进水嘴处安置了与出水嘴处都安置了压力表。由试验人员对电机进行压力测试及数据采集。原电机在进水嘴压力达到1.0MPa时,出水嘴压力为0.53MPa,由于外接水管延伸了循环路径,并且有拐弯,所以水路压降较大。开始进行升压,进水嘴压力达到1.9MPa时管路连接处开始滴水,出现泄露情况。停止测试,然后将原电机分解,使用改装后的前端盖、后端盖、壳体及密封垫,再次组装后由试验人员进行测试及数据采集。进水嘴压力达到1.0MPa时,出水嘴压力为0.69MPa。开始进行升压,进水嘴压力达到2.0MPa时,出水嘴压力为1.27MPa,无泄露情况。继续进行升压,进水嘴压力达到3.0MPa时,出水嘴压力为1.53MPa,无泄露情况。该型号电机水道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为3.0MPa,所以没再继续试验。从上述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进水嘴压力相同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机循环流道的压降明显低于使用外接水管的电机,并且使整个循环水路的耐压能力得到了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靠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1),密封垫(2),壳体(3),后端盖(4);前端盖(1)位于电机前端,与壳体(3)相连接,后端盖(4)位于电机后端,与壳体(3)相连接;所述前端盖(1)、后端盖(4)及壳体(3)内部都有循环流道,冷却液在前端盖(1)内部的循环流道循环一周通过前端盖(1)上面的水嘴将冷却液通入壳体(3)内部,冷却液在壳体(3)内部循环一周后又通过壳体(3)上面的出水孔将冷却液通入后端盖(4),冷却液在后端盖(4)循环一周后从后端盖(4)上的出水嘴流出,完成了整个水路循环;前端盖(1)与壳体(3)连接时,前端盖(1)上的出水嘴装入壳体(3)上的进水孔,并在壳体(3)端面装上密封垫(2),通过螺栓紧固;后端盖(4)与壳体(3)连接时,后端盖(4)上的进水嘴装入壳体(3)上的出水孔,并在壳体(3)端面装上密封垫(2),通过螺栓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靠的电机循环水路的连接方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盖(1),密封垫(2),壳体(3),后端盖(4);前端盖(1)位于电机前端,与壳体(3)相连接,后端盖(4)位于电机后端,与壳体(3)相连接;所述前端盖(1)、后端盖(4)及壳体(3)内部都有循环流道,冷却液在前端盖(1)内部的循环流道循环一周通过前端盖(1)上面的水嘴将冷却液通入壳体(3)内部,冷却液在壳体(3)内部循环一周后又通过壳体(3)上面的出水孔将冷却液通入后端盖(4),冷却液在后端盖(4)循环一周后从后端盖(4)上的出水嘴流出,完成了整个水路循环;前端盖(1)与壳体(3)连接时,前端盖(1)上的出水嘴装入壳体(3)上的进水孔,并在壳体(3)端面装上密封垫(2),通过螺栓紧固;后端盖(4)与壳体(3)连接时,后端盖(4)上的进水嘴装入壳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佐梁李琦范涛温旭辉李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