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4262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筛选:将尖翅燕鱼受精卵过滤后放入装有海水的孵化桶中,搅动水体后静置,收集水体表层上浮的受精卵,并转移至其他孵化桶;(2)受精卵孵化:建立孵化桶内黑暗无光照环境,采用微流水换水方式进行受精卵孵化,孵化后的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3)鱼苗培育:对苗种培育桶中仔鱼进行养殖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水质控制和饵料投喂,培育至鱼苗体长为2.5‑4.1cm,即可移至海区网箱进行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尖翅燕鱼苗种培育过程均在室内进行,通过对受精卵进行筛选和优化孵化条件,培育过程加强日常维护,水质控制,饵料投喂的管控,有效增加苗种产量,提高苗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水鱼类苗种培育
,具体涉及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海水鱼类苗种培育主要以池塘培育为主。池塘苗种培育因养殖条件可控性差、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和苗种产量不稳定等因素,苗种质量和产量难以满足尖翅燕鱼养殖业的需求。工厂化苗种培育技术因其养殖系统对外界依赖性较小,可有效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再加上其养殖水质环境可控,可有效防止病害传播。与传统池塘育苗相比,工厂化苗种培育因其占地面积少、饲料利用率高、排放的废水废物少、对环境无压力或很小、不受外界气候影响、可实现常年生产的特点,已成为一种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的新模式。尖翅燕鱼(Plataxteira)又称长蝙蝠,为鲈形目,刺尾鱼亚目,白鲳科,燕鱼属一种热带及温带地区近岸生活的海水鱼类。尖翅燕鱼分布于印太海域阿拉伯海,印度尼西亚至日本海海域,多群聚在开阔水域中活动,其外形奇特,尤其幼鱼更为特殊,可作为观赏鱼,成鱼可食用,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海区生态环境恶化等影响,尖翅燕鱼野生自然日渐匮乏。近年来,随着养殖需求的日益增大,尖翅燕鱼苗种培育日趋成熟。目前,尖翅燕鱼主要以池塘培育为主,然而传统池塘育苗因养殖条件、技术不可控等因素,尖翅燕鱼苗种市场供给量有限,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亟待开展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为尖翅燕鱼养殖产业提供优质的苗种供应,促进渔民增产增收,保障尖翅燕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受精卵孵化率,提高苗种培育产量和成活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筛选:将尖翅燕鱼受精卵过滤后放入装有海水的孵化桶中,搅动水体后静置,收集水体表层上浮的受精卵,并转移至其他孵化桶;(2)受精卵孵化:建立孵化桶内黑暗无光照环境,采用微流水换水方式进行受精卵孵化,孵化后的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3)鱼苗培育:对苗种培育桶中仔鱼进行养殖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水质控制和饵料投喂,培育至鱼苗体长为2.5-4.1cm,即可移至海区网箱进行养殖。所述过滤受精卵使用40目捞网进行过滤。所述搅动水体后静置为按照顺时针方向搅动水体,静置至孵化桶内水自然静止。所述收集受精卵使用120目捞网进行收集。所述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受精卵的放卵密度为15-20万粒/m3,孵化海水盐度为30-33‰,水温为26-28℃,同时充气保持受精卵均匀分布。受精卵孵化至30-36小时后,受精卵开始破膜,孵化为仔鱼,及时调小充气量。待受精卵全部破膜成为仔鱼后停止充气,待死卵下沉后利用底排法排出聚集在桶底的死卵。所述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采用带水转移方式。本专利技术中,在鱼苗培育前,苗种培育桶中加入小球藻,所述小球藻密度为40万个-50万个细胞/ml。所述日常维护包括放养密度控制、光照控制和分级分池。所述放养密度控制为控制仔鱼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m3。所述光照控制为受精卵孵化后第1-20天每天维持明期与暗期时间比为15h(L):9h(D),光照强度为1200-2500lux;第21天之后采用自然光照射。所述分级分池为利用不同规格分苗筛对鱼苗进行筛选,将相同规格的苗种放入相同的苗种培育桶。分级分池可以淘汰掉弱小和畸形鱼苗,减少不同规格鱼苗之间产生的应激反应。进一步地,所述分级分池从受精卵孵化后第10天开始,每隔10天进行一次。优选地,分级分池前鱼苗停食一天,分级分池后泼洒维生素C,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减少应激反应。进一步地,所述维生素C的添加量为1-3g/m3。优选地,所述维生素C的添加量为2g/m3。所述水质控制包括培育水温为27℃-30℃,盐度为30-33‰,氨氮小于0.05mg/L,溶解氧大于5mg/L。所述饵料投喂包括饲料驯化前饵料投喂、饲料驯化期饵料投喂和饲料驯化后饵料投喂;所述饲料驯化为混合投喂卤虫幼体和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鱼苗人工配合饲料驯化,以使鱼苗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并随着鱼体规格不断增大,逐次改变人工配合饲料型号。所述饲料驯化前饵料投喂为受精卵孵化后第3-7天,投喂轮虫,投喂密度控制在10个/mL,日换水量为10%-15%;受精卵孵化后第8-11天,混合投喂轮虫和卤虫幼体,逐渐增加卤虫幼体投喂量,并减少轮虫投喂量,日换水量为40%-60%;受精卵孵化后第12-17天,投喂卤虫幼体,密度控制在2个/mL,日换水量为100%-120%;所述饲料驯化前饵料投喂每天投喂4次,投喂间隔不少于四小时。优选地,饲料驯化前饵料投喂时间依次为8:00、12:00、16:00和20:00。所述轮虫和卤虫幼体均经过裂壶藻强化,再过滤,并清洗干净。优选地,所述轮虫和卤虫幼体均经过裂壶藻强化剂强化12-14小时,采用150目捞网过滤。所述卤虫幼体由商品卤虫卵经孵化去壳后过滤获得。所述裂壶藻用量为每亿个轮虫40-45g,每千万个卤虫幼体30-35g。所述饲料驯化期饵料投喂为受精卵孵化后第18天开始,驯化时间为6天,混合投喂卤虫幼体和人工配合饲料,逐渐增多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减少卤虫幼体投喂量。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投喂卤虫幼体和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式为饥饿状态下先投喂饲料,后投喂卤虫幼体。所述饲料驯化后饵料投喂为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6-8次,少量多餐,日投喂量为苗种培育桶内鱼体总重的4-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所述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前先与裂壶藻和维生素C加水搅拌,保持饲料的湿度为12%-15%。所述裂壶藻和维生素C的添加量按人工配合饲料重量计分别为10-15g/kg和4-8g/Kg。所述人工配合饲料随着鱼体规格不断增大,逐次改变人工配合饲料型号。优选地,所述人工配合饲料随着鱼体规格不断增大依次为鳗鱼粉、海马牌香鱼0号和海马牌香鱼1号。本专利技术中,鱼苗驯化后继续培育45天,鱼苗体长优选为达到3.5c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尖翅燕鱼苗种培育过程均在室内进行,孵化和培育过程均不受天气影响,同时可对水温、氨氮和溶氧等理化因子进行调控,为苗种培育提供适宜环境,有效提高苗种培育产量。(2)本专利技术对尖翅燕鱼苗开口饵料进行了定向筛选,即利用150目捞网筛选出个体较小的轮虫作为仔鱼开口饵料,保证仔鱼的开口效果;制定了轮虫投喂量和投喂时间,维持育苗水体中轮虫密度10个/mL,降低因开口摄食饵料量不足导致仔鱼高死亡率的问题,提高了苗种成活率。(3)本专利技术中投喂轮虫和卤虫幼体均利用裂壶藻营养强化剂进行强化,保证了鱼苗对EPA和DHA的营养需求,可提高苗种成活率和质量。(4)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不同规格分苗筛定期进行鱼苗分级分池操作,可以及时调整苗种培育中鱼苗数量,保证鱼苗规格整齐,减少因鱼苗个体间差异产生的应激反应,又降低了鱼苗培育密度,提高了苗种成活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本实施例中裂壶藻、维生素C、鳗鱼粉、海马牌香鱼0号和海马牌香鱼1号均为市售产品。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筛选将尖翅燕鱼受精卵过滤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筛选:将尖翅燕鱼受精卵过滤后放入装有海水的孵化桶中,搅动水体后静置,收集水体表层上浮的受精卵,并转移至其他孵化桶;(2)受精卵孵化:建立孵化桶内黑暗无光照环境,采用微流水换水方式进行受精卵孵化,孵化后的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3)鱼苗培育:对苗种培育桶中仔鱼进行养殖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水质控制和饵料投喂,培育至鱼苗体长为2.5‑4.1cm,即可移至海区网箱进行养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受精卵筛选:将尖翅燕鱼受精卵过滤后放入装有海水的孵化桶中,搅动水体后静置,收集水体表层上浮的受精卵,并转移至其他孵化桶;(2)受精卵孵化:建立孵化桶内黑暗无光照环境,采用微流水换水方式进行受精卵孵化,孵化后的仔鱼移至苗种培育桶;(3)鱼苗培育:对苗种培育桶中仔鱼进行养殖管理,包括日常维护、水质控制和饵料投喂,培育至鱼苗体长为2.5-4.1cm,即可移至海区网箱进行养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受精卵使用40目捞网进行过滤;所述收集受精卵使用120目捞网进行收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受精卵的放卵密度为15-20万粒/m3,孵化海水盐度为30-33‰,水温为26-28℃,同时充气保持受精卵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常维护包括放养密度控制、光照控制和分级分池;所述放养密度控制为控制仔鱼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m3;所述光照控制为受精卵孵化后第1-20天每天维持明期时间15h,暗期时间9h,光照强度为1200-2500lux;第21天之后采用自然光照射;所述分级分池为利用不同规格分苗筛对鱼苗进行筛选,将相同规格的苗种放入相同的苗种培育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尖翅燕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分池从受精卵孵化后第10天开始,每隔10天进行一次;分级分池前鱼苗停食一天,分级分池后泼洒维生素C,增强鱼体抗应激能力,减少应激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殿昌刘宝锁江世贵郭华阳张楠郭梁朱克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