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250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该方法在池塘中养殖黑斑蛙、鱼类和种植蔬菜,采用“鱼蛙菜共生”方法,以鱼类可捕食水生动植物和蔬菜落水害虫及黑斑蛙所剩残饵;蔬菜利用鱼蛙排泄物提供营养,同时起到净化池塘水质,黑斑蛙捕食蔬菜叶上的害虫,所以鱼蛙菜立体共生于池塘,具有净化水质、灭虫的效果,实现高产、高效和无公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鱼蛙菜绿色生态高效共生技术能使池塘水体达到零排放,为社会提供绿色无公害生态食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氮、磷、农药残余等随径流流失和农田渗透造成的水环境污染。目前,随着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大规模使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地表径流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农业生态环境容易被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1池塘选择与改造1.1.1池塘准备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选择养殖池塘,无污染,光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4~6亩,池深1.8~2m,坡比为1:3,池底平整不漏水;池底选用混凝土,且淤泥层厚度10~20cm;池塘呈矩形布置,池塘的两端分设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安装双层80~100目不锈钢编织网;1.1.2天网铺设高度:池埂上高度高于1.8~2m,水面上天网与水面相差40cm;天网覆盖池埂至水面1m以外;1.13围网铺设沿池塘埂四周围拢;围网与池埂的外边缘间留有30cm宽的走道;围网高度离地面80cm,地下埋10~15cm;围网支撑用竹木或钢管支撑;网布用40~60目网布;1.2放养前准备1.2.1清塘、施肥对池塘干塘、清洗及修整、改造工作;消毒,更换水;1.2.2水面水稻架铺设用竹子组装浮动平台,浮动平台上放置用于栽种水稻的种植盘,浮动平台通过拉绳固定在池底,浮动平台的面积为池塘水面的25~35%。1.2.3蔬菜栽种蔬菜选用空心菜或香芋,当地气候适时栽种;空心菜25至36株/平方米或香芋9株/平方米;1.3苗种放养1.3.1蝌蚪放养按池埂与靠近池埂1m的水面计算为饲养黑斑蛙的总面积,每亩放养蝌蚪10万尾;1.3.2搭配鱼种放养蝌蚪变态上岸后放养,草鱼规格:3尾/斤、每亩500尾;鲫鱼规格:5尾/斤、每亩200尾;鳙鱼规格:2尾/斤、每亩50尾;白鲢规格:08-1.2斤/尾、每亩80尾;1.4池塘管理与饲养管理1.4.1池塘管理蔬菜在鱼蛙菜共生中按照原生态种植的方式进行管理;生长期间,不晒田、无需施加蔬菜的专用肥料、全生育期不喷施农药;主要是水位管理和虫害控制;移栽后5天内,将浮动平台浸泡在水面下5-10cm;其后,根据养殖生产需要和蔬菜的株高,调整浮台浸入水中的深度;1.4.2饲养管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以黑斑蛙为主,定期进行黑斑蛙摄食情况、体长、体重检查,饵料生物变化情况,以保持天然饵料充沛为主;养殖中后期,注意观察;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做好相关记录;保持水中pH值7.5~8.6,溶解氧4mg/L以上,养殖后期透明度要求40~50cm;养殖过程基本无需换水,随着鱼体增大,逐步提高水位;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中黑斑蛙的摄食、生长情况和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和饵料生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气候和水中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底增氧;1.5及时收获、适时上市1.5.1蔬菜的收割当蔬菜成熟后,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或一次收割;1.5.2水产品的捕捞8-9月,黑斑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上市;草鱼,鲫鱼,鳙鱼,白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收获或次年1月到2月收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以鱼类可捕食水生动植物和蔬菜上落水害虫及黑斑蛙所剩残饵;蔬菜利用鱼蛙排泄物提供营养,同时起到净化池塘水质,黑斑蛙捕食蔬菜叶上的害虫,所以鱼蛙菜立体共生于池塘,具有净化水质、灭虫的效果,实现高产、高效和无公害,形成以鱼蛙菜绿色生态高效共生产业。鱼蛙菜绿色生态高效共生技术是一种综合经济效益较高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鱼蛙菜绿色生态高效共生技术能使池塘水体达到零排放,为社会提供绿色无公害生态食材。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1池塘选择与改造1.1.1池塘准备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选择养殖池塘,无污染,光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4~6亩,池深1.8~2m,坡比为1:3,池底平整不漏水;池底选用混凝土,且淤泥层厚度10~20cm;池塘呈矩形布置,池塘的两端分设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安装双层80~100目不锈钢编织网;1.1.2天网铺设高度:池埂上高度高于1.8~2m,水面上天网与水面相差40cm;天网覆盖池埂至水面1m以外;1.13围网铺设沿池塘埂四周围拢;围网与池埂的外边缘间留有30cm宽的走道;围网高度离地面80cm,地下埋10~15cm;围网支撑用竹木或钢管支撑;网布用40~60目网布;1.2放养前准备1.2.1清塘、施肥对池塘干塘、清洗及修整、改造工作;消毒,更换水;1.2.2水面水稻架铺设用竹子组装浮动平台,浮动平台上放置用于栽种水稻的种植盘,浮动平台通过拉绳固定在池底,浮动平台的面积为池塘水面的25~35%。1.2.3蔬菜栽种蔬菜选用空心菜或香芋,当地气候适时栽种;空心菜25至36株/平方米或香芋9株/平方米;1.3苗种放养1.3.1蝌蚪放养按池埂与靠近池埂1m的水面计算为饲养黑斑蛙的总面积,每亩放养蝌蚪10万尾;1.3.2搭配鱼种放养蝌蚪变态上岸后放养,草鱼规格:3尾/斤、每亩500尾;鲫鱼规格:5尾/斤、每亩200尾;鳙鱼规格:2尾/斤、每亩50尾;白鲢规格:08-1.2斤/尾、每亩80尾;1.4池塘管理与饲养管理1.4.1池塘管理蔬菜在鱼蛙菜共生中按照原生态种植的方式进行管理;生长期间,不晒田、无需施加蔬菜的专用肥料、全生育期不喷施农药;主要是水位管理和虫害控制;移栽后5天内,将浮动平台浸泡在水面下5-10cm;其后,根据养殖生产需要和蔬菜的株高,调整浮台浸入水中的深度;1.4.2饲养管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以黑斑蛙为主,定期进行黑斑蛙摄食情况、体长、体重检查,饵料生物变化情况,以保持天然饵料充沛为主;养殖中后期,注意观察;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做好相关记录;保持水中pH值7.5~8.6,溶解氧4mg/L以上,养殖后期透明度要求40~50cm;养殖过程基本无需换水,随着鱼体增大,逐步提高水位;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中黑斑蛙的摄食、生长情况和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和饵料生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气候和水中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底增氧;1.5及时收获、适时上市1.5.1蔬菜的收割当蔬菜成熟后,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或一次收割;1.5.2水产品的捕捞8-9月,黑斑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上市;草鱼,鲫鱼,鳙鱼,白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收获或次年1月到2月收获。经济(社会)效益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按现有池塘180亩,发展池塘鱼蛙菜共生种养殖,能提高原单一养鱼的经济价值五倍以上,池塘菜鱼蛙亩产值(预计池塘菜鱼蛙亩产值可达6.64万元/亩(亩产鱼2200斤按7元每斤计算合计15400元,黑斑蛙2500斤按20元每斤合计50000元,蔬菜谷单产2000斤按0.5元每斤合计1000元);能够为当地市场提供健康优质商品鱼、蛙、菜产品;在当地带动池塘鱼蛙菜共生种养殖10000亩以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1池塘选择与改造1.1.1池塘准备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选择养殖池塘,无污染,光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4~6亩,1.8~2m,坡比为1:3,池底平整不漏水;池底选用混凝土,且淤泥层厚度10~20cm;池塘呈矩形布置,池塘的两端分设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安装双层80~100目不锈钢编织网;1.1.2天网铺设高度:池埂上高度高于1.8~2m,水面上天网与水面相差40cm;天网覆盖池埂至水面1m以外;1.13围网铺设沿池塘埂四周围拢;围网与池埂的外边缘间留有30cm宽的走道;围网高度离地面80cm,地下埋10~15cm;围网支撑用竹木或钢管支撑;网布用40~60目网布;1.2放养前准备1.2.1清塘、施肥对池塘干塘、清洗及修整、改造工作;消毒,更换水;1.2.2水面水稻架铺设用竹子组装浮动平台,浮动平台上放置用于栽种水稻的种植盘,浮动平台通过拉绳固定在池底,浮动平台的面积为池塘水面的25~35%。1.2.3蔬菜栽种蔬菜选用空心菜或香芋,当地气候适时栽种;空心菜25至36株/平方米或香芋9株/平方米;1.3苗种放养1.3.1蝌蚪放养按池埂与靠近池埂1m的水面计算为饲养黑斑蛙的总面积,每亩放养蝌蚪10万尾;1.3.2搭配鱼种放养蝌蚪变态上岸后放养,草鱼规格:3尾/斤、每亩500尾;鲫鱼规格:5尾/斤、每亩200尾;鳙鱼规格:2尾/斤、每亩50尾;白鲢规格:08‑1.2斤/尾、每亩80尾;1.4池塘管理与饲养管理1.4.1池塘管理蔬菜在鱼蛙菜共生中按照原生态种植的方式进行管理;生长期间,不晒田、无需施加蔬菜的专用肥料、全生育期不喷施农药;主要是水位管理和虫害控制;移栽后5天内,将浮动平台浸泡在水面下5‑10cm;其后,根据养殖生产需要和蔬菜的株高,调整浮台浸入水中的深度;1.4.2饲养管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以黑斑蛙为主,定期进行黑斑蛙摄食情况、体长、体重检查,饵料生物变化情况,以保持天然饵料充沛为主;养殖中后期,注意观察;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并做好相关记录;保持水中pH值7.5~8.6,溶解氧4mg/L以上,养殖后期透明度要求40~50cm;养殖过程基本无需换水,随着鱼体增大,逐步提高水位;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中黑斑蛙的摄食、生长情况和活动情况,观察水质和饵料生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气候和水中溶氧情况适时开启底增氧;1.5及时收获、适时上市1.5.1蔬菜的收割当蔬菜成熟后,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或一次收割;1.5.2水产品的捕捞8‑9月,黑斑蛙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上市;草鱼,鲫鱼,鳙鱼,白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收获或次年1月到2月收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鱼蛙菜共生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1池塘选择与改造1.1.1池塘准备按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要求选择养殖池塘,无污染,光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4~6亩,1.8~2m,坡比为1:3,池底平整不漏水;池底选用混凝土,且淤泥层厚度10~20cm;池塘呈矩形布置,池塘的两端分设进、排水口,进、排水口安装双层80~100目不锈钢编织网;1.1.2天网铺设高度:池埂上高度高于1.8~2m,水面上天网与水面相差40cm;天网覆盖池埂至水面1m以外;1.13围网铺设沿池塘埂四周围拢;围网与池埂的外边缘间留有30cm宽的走道;围网高度离地面80cm,地下埋10~15cm;围网支撑用竹木或钢管支撑;网布用40~60目网布;1.2放养前准备1.2.1清塘、施肥对池塘干塘、清洗及修整、改造工作;消毒,更换水;1.2.2水面水稻架铺设用竹子组装浮动平台,浮动平台上放置用于栽种水稻的种植盘,浮动平台通过拉绳固定在池底,浮动平台的面积为池塘水面的25~35%。1.2.3蔬菜栽种蔬菜选用空心菜或香芋,当地气候适时栽种;空心菜25至36株/平方米或香芋9株/平方米;1.3苗种放养1.3.1蝌蚪放养按池埂与靠近池埂1m的水面计算为饲养黑斑蛙的总面积,每亩放养蝌蚪10万尾;1.3.2搭配鱼种放养蝌蚪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开州区博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