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69250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包括构建养殖池、放养、养殖管理、养殖槽灯光照射等步骤。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定期将鱼类从养殖池相对较低密度的养殖区域驱赶到高密度养殖槽进行相对较高密度的养殖,在提高成活率的前提下,提高鱼类品质;而且净化池的作用可有效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提高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迅速增长,水产养殖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在日益提高。在众多水产养殖方式中,池塘养殖仍是最为主要的形式。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和饲料养鱼技术的发展,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池塘养殖方式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工业化养殖得以推崇。工业化养殖是在室内水池中采用先进的机械和电子设备控制养殖水体的温度、光照、溶解氧、pH值、投饵量等因素,进行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方式,其相比传统池塘养殖方式而言,易于管理,品质易于控制,但是高密度工业化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以及代谢产物,这些废弃物及代谢产物的堆积和氧化会败坏水质,造成水产品的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以实现高密度养殖的同时提高成活率及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修建一养殖池、净化池,并在养殖池与净化池之间连接高密度养殖槽,其中养殖池池底为倾斜状且在养殖池低端开设多个方形出口,在每个方形出口处设置一个与水平方向呈15°夹角的倾斜状高密度养殖槽,每个高度养殖槽一端埋设在对应的方形出口处且该端为低端,每个高度养殖槽另一端支撑在净化池上为高端且该高端可拆卸固定有渔网兜,在渔网兜内位于高密度养殖槽高端端部以卡槽的方式卡设有抽拉式的网孔阀板,渔网兜位于净化池内;在净化池与养殖池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且在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上述所有的高密度养殖槽的面积之和为养殖池的面积的1/3-1/2;(2)放养:在养殖池内种植水草,并放养吃食性鱼种,鱼种的放养密度及放养规格按照常规进行;在净化池内放养滤食性鱼种;且吃食性鱼种与滤食性鱼种的放养密度比为:1-2:0.3-0.6;(3)养殖管理: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以前,只往养殖池内投入常规膨化饵料,饵料投喂一天三次,每次投喂总量为吃食性鱼种总重的15-25%,且每1-3天增氧一次,增氧时间为15-30min;而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开始,将吃食性鱼种全部赶入高密度养殖槽内,只往高密度养殖池内投入常规膨化饵料,饵料投喂为一天三次,每次投喂总量为为吃食性鱼种总重的8-12%,且每天增氧二次,分早晚进行,增氧时间为30-45min,;在吃食性鱼种养殖期间,抽拉式的网孔阀板是关闭对应的高密度养殖槽端部的,而在吃食性鱼种要捕捞上市的时候,网孔阀板打开;在前述每次投喂饵料的时候开启循环泵,使各个养殖池之间的水循环起来;(4)养殖槽灯光照射:在高于养殖槽底部10cm处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有可自动升降与移动的与便于拆卸防水防爆、光波长200NM—280NM和光波长750NM—1MM的两组灯管,每2小时开启1-2次,每次5-8分钟。优选地,在养殖池顶部两侧通过支撑架固定有两个并排的滑动杆,在两个滑动杆之间固定有一丝杆,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轴承座固定在养殖池池壁上,丝杆的另一端穿过养殖池池壁后连接有一旋转电机;有一桁架在对应两个滑动杆的位置开设有供对应滑动杆穿过的且内壁光滑的滑动孔、在对应丝杆的位置开设有供丝杆穿过且与丝杆螺纹配合的丝孔;在桁架底部等间距固定有多根竖向支撑架,每根竖向支撑架的底部固定有清扫刮片,相邻两个清扫刮片之间紧贴;在增氧的同时通过清扫刮片驱赶鱼种并对池底进行清扫。优选地,在上述桁架底部的后端且位于每相邻两个清扫刮片的后方固定有一硬质的增氧分管,每根增氧分管底部固定有一小型增氧盘,所有的增氧分管汇集在一总输气管上且该总输气固定在桁架上。该设计实现养殖池内的均匀增氧。优选地,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以前,是通过增氧盘来实现增氧,且增氧的同时通过清扫刮片驱赶鱼种并对池底进行清扫,通过电机正反转来控制桁架往复滑动的速度为20-40m/h;而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开始,将清扫刮片停留在方形出口处,增氧的时候桁架不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定期将鱼类从养殖池相对较低密度的养殖区域驱赶到高密度养殖槽进行相对较高密度的养殖,在提高成活率的前提下,提高鱼类品质;而且净化池的作用可有效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并循环使用,提高成活率;2、渔网兜的设置,方便在鱼成熟上市时便于捕捞,且在捕捞的同时将养殖池中的水汇入净化池中进行净化处理;3、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在有效养殖面积的条件下,提高鱼的品质及捕捞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的养殖池、高密度养殖槽及净化池连接关系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清扫刮片、增氧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实施例一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如图1-2所示,:修建一养殖池1、净化池2,并在养殖池1与净化池2之间连接高密度养殖槽3,其中养殖池1池底为倾斜状且在养殖池1低端开设3个方形出口,在每个方形出口处以与水平方向为15°的夹角倾斜设置一个高密度养殖槽3,每个高度养殖槽3一端埋设在对应的方形出口处且该端为低端,每个高密度养殖槽的另一端支撑在净化池2上且高密度养殖槽3该端可拆卸固定有渔网兜4,在渔网兜4内位于高密度养殖槽高端端部以卡槽的方式卡设有抽拉式的网孔阀板,网孔阀板为一常规阀板上钻有若干孔制作而成且该孔小于吃食性鱼种鱼苗大小;渔网兜4位于净化池2内且在渔网兜4中装满鱼后沉入净化池中液面以下的最大容积为渔网兜4装满鱼后总容积的1/4;在净化池2与养殖池1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且在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上述所有的高密度养殖槽3的面积之和为养殖池1的面积的1/2且所有的高密度养殖槽3的面积一致;在养殖池1顶部两侧通过支撑架固定有两个并排的滑动杆8,在两个滑动杆8之间固定有一丝杆9,丝杆9的一端通过轴承、轴承座固定在养殖池1池壁上,丝杆9的另一端穿过养殖池1池壁后连接有一旋转电机10;有一桁架11在对应两个滑动杆8的位置开设有供对应滑动杆8穿过的且内壁光滑的滑动孔、在对应丝杆9的位置开设有供丝杆9穿过且与丝杆9螺纹配合的丝孔;在桁架11底部的前端等间距固定有多根竖向支撑架12,每根竖向支撑架12的底部固定有清扫刮片13,相邻两个清扫刮片13之间紧贴;在上述桁架11底部的后端且位于每相邻两个清扫刮片的后方固定有一硬质的增氧分管14,每根增氧分管14底部固定有一小型增氧盘15,所有的增氧分管14汇集在一总输气管上且该总输气固定在桁架11上,总输气管通过软管连接有增氧泵;在每个高密度养殖槽3内且距离高密度养殖槽3内底部10cm的高度位置处通过升降架以可拆卸固定的方式设置光波长200NM—280NM和光波长750NM—1MM的两种灯管16,每种灯管16在每个高密度养殖槽的同一侧内壁上沿伸展方向按间距为1m左右均布多个;(2)放养:在养殖池内种植水草,并放养吃食性鱼种,鱼种的放养密度及放养规格按照常规进行;在净化池内放养滤食性鱼种,且吃食性鱼种与滤食性鱼种的放养密度比为:2:0.6,净化池的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4/5;(3)养殖管理: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天以前,只往养殖池内投入常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修建一养殖池、净化池,并在养殖池与净化池之间连接高密度养殖槽,其中养殖池池底为倾斜状且在养殖池低端开设多个方形出口,在每个方形出口处设置一个与水平方向呈15°夹角的倾斜状高密度养殖槽,每个高度养殖槽一端埋设在对应的方形出口处且该端为低端,每个高度养殖槽另一端支撑在净化池上为高端且该高端可拆卸固定有渔网兜,在渔网兜内位于高密度养殖槽高端端部以卡槽的方式卡设有抽拉式的网孔阀板,渔网兜位于净化池内;在净化池与养殖池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且在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上述所有的高密度养殖槽的面积之和为养殖池的面积的1/3‑1/2;(2)放养:在养殖池内种植水草,并放养吃食性鱼种,鱼种的放养密度及放养规格按照常规进行;在净化池内放养滤食性鱼种;且吃食性鱼种与滤食性鱼种的放养密度比为:1‑2:0.3‑0.6;(3)养殖管理: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以前,只往养殖池内投入常规膨化饵料,饵料投喂一天三次,每次投喂总量为吃食性鱼种总重的15‑25%,且每1‑3天增氧一次,增氧时间为15‑30min;而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开始,将吃食性鱼种全部赶入高密度养殖槽内,只往高密度养殖池内投入常规膨化饵料,饵料投喂为一天三次,每次投喂总量为为吃食性鱼种总重的8‑12%,且每天增氧二次,分早晚进行,增氧时间为30‑45min,;在吃食性鱼种养殖期间,抽拉式的网孔阀板是关闭对应的高密度养殖槽端部的,而在吃食性鱼种要捕捞上市的时候,网孔阀板打开;在前述每次投喂饵料的时候开启循环泵,使各个养殖池之间的水循环起来;(4)养殖槽灯光照射:在高于养殖槽底部10cm处固定有光波长200NM—280NM和光波长750 NM—1MM的两种灯管,每2小时开启1‑2次,每次5‑8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工业化高密度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养殖池:修建一养殖池、净化池,并在养殖池与净化池之间连接高密度养殖槽,其中养殖池池底为倾斜状且在养殖池低端开设多个方形出口,在每个方形出口处设置一个与水平方向呈15°夹角的倾斜状高密度养殖槽,每个高度养殖槽一端埋设在对应的方形出口处且该端为低端,每个高度养殖槽另一端支撑在净化池上为高端且该高端可拆卸固定有渔网兜,在渔网兜内位于高密度养殖槽高端端部以卡槽的方式卡设有抽拉式的网孔阀板,渔网兜位于净化池内;在净化池与养殖池之间连接有循环管道且在循环管道上连接有循环泵;上述所有的高密度养殖槽的面积之和为养殖池的面积的1/3-1/2;(2)放养:在养殖池内种植水草,并放养吃食性鱼种,鱼种的放养密度及放养规格按照常规进行;在净化池内放养滤食性鱼种;且吃食性鱼种与滤食性鱼种的放养密度比为:1-2:0.3-0.6;(3)养殖管理: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以前,只往养殖池内投入常规膨化饵料,饵料投喂一天三次,每次投喂总量为吃食性鱼种总重的15-25%,且每1-3天增氧一次,增氧时间为15-30min;而在吃食性鱼种上市前15-25天开始,将吃食性鱼种全部赶入高密度养殖槽内,只往高密度养殖池内投入常规膨化饵料,饵料投喂为一天三次,每次投喂总量为为吃食性鱼种总重的8-12%,且每天增氧二次,分早晚进行,增氧时间为30-45min,;在吃食性鱼种养殖期间,抽拉式的网孔阀板是关闭对应的高密度养殖槽端部的,而在吃食性鱼种要捕捞上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品红邵立业夏虎张运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