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425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筛选出马铃薯自交亲和材料,该材料记为PG6359,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克隆PG6359中的S‑RNase基因;(2)步骤(1)中克隆出的所述S‑RNase基因得到两条S‑RNase基因全长序列,分别记为Ss11、Ss12,将所述材料PG6359进行人工自交授粉后,选择子代中基因型为Ss11Ss11的材料作为母本,该母本记为材料A,一份自交不亲和的材料作为父本,该父本材料记为材料B,通过杂交获得自交亲和的F1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使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亲和,该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引入任何野生马铃薯片段,因而避免了连锁累赘,为快速创制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提供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遗传育种
,具体为一种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营养全面,是世界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在解决全球粮食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两个结构性障碍一直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栽培马铃薯主要是同源四倍体,遗传分析非常复杂,导致育种周期长;2)四倍体马铃薯利用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存在繁殖系数低(1:10)、用种成本高和易携带病虫害等缺点。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均呼吁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马铃薯的再驯化,将马铃薯驯化成种子繁殖的作物。相较于四倍体,二倍体马铃薯的遗传比较简单,而且种子繁殖的系数比较高(1:5000),储运方便,且基本不携带病虫害。其实,二倍体马铃薯在自然界是广泛存在的。最新的分类学研究将马铃薯分为4个栽培种和107个野生种,其中70%的种为二倍体。充分挖掘这些二倍体资源中的遗传变异,将极大推动马铃薯的遗传改良。但是,绝大部分二倍体马铃薯都是自交不亲和的,严重限制了自交系的选育。二倍体马铃薯的自交不亲和属于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是由一个高多态性的S位点控制的。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一直在寻找能够自交亲和的二倍体马铃薯。1998年,日本科研人员Hosaka报道了能够自交亲和的野生马铃薯品系Solanumchacoensechc525-3,其含有一个抑制自交不亲和基因Sli(S-locusinhibitor),因此可以导致自交亲和。但是,Sli基因来于野生马铃薯,将其导入到栽培种中经常会导致很多不良性状,如匍匐茎过长(大于1米),有毒物质茄碱含量较高等。而且这些不良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很难将其淘汰。因此,本领域丞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克服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筛选出马铃薯自交亲和材料,该材料记为PG6359,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克隆PG6359中的S-RNase基因;(2)步骤(1)中克隆出的所述S-RNase基因得到两条S-RNase基因全长序列,分别记为Ss11、Ss12,Ss11的基因序列如SEQNO.1所示,Ss12的基因序列如SEQNO.2所示,将所述材料PG6359进行人工自交授粉后,选择子代中基因型为Ss11Ss11的材料作为母本,该母本记为材料A,一份自交不亲和的材料作为父本,该父本材料记为材料B,通过杂交获得F1代,将F1代进行基因型检测确定F1代个体里面含有Ss11基因,将该F1代自花授粉后检测出F1个体是自交亲和的。采用花期人工自花授粉对二倍体马铃薯资源进行筛选,最终获得的能够自交亲和的材料PG6359,因为自交不亲和是由S位点的S-RNase基因控制的,因此我们首先检测了PG6359的S-RNase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在不同马铃薯材料之间,S-RNase基因的多态性非常高,氨基酸相似性在32.9%-94.5%之间,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很难获得S-RNase基因的全长序列。而且,S-RNase基因是在花柱中特异高表达的,因此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成功克隆了PG6359中的S-RNase基因。所述S位点的S-RNase基因是指柱头里特异表达的核酸酶,能够降解相同S基因型花粉管里面的核糖体RNA,从而抑制花粉管在柱头里面的延伸,导致自交不亲和。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转录组测序方法包括首先利用PG6359的花柱提取RNA,并利用IlluminaHiSeqXTen平台进行了转录组测序,获得了2Gb的测序数据;然后利用Trinity软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了denovo拼接,并用RSEM软件计算每个转录本的表达量;然后利用马铃薯参考基因组中已知的S-RNase蛋白序列进行BLAST,选择比对可靠性E值小于1E-5,表达量FPKM值大于200的序列作为S-RNase基因的候选序列;最后,根据比对结果,设计扩增引物,用于扩增PG6359中的S-RNase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qPCR对表达量进行确认。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以F1单株为母本,以自交不亲和材料B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自交亲和的F1代。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在PG6359中共获得了两条S-RNase全长序列。根据RSEM计算,Ss11的表达量为59.42,Ss12的表达量为5214.98,相差100倍。利用qPCR进行验证,Ss12的表达量是Ss11的400倍。因为S-RNase基因具有核酸酶的活性,能够降解相同S基因型花粉里的核糖体RNA,从而抑制花粉管的延伸。本专利技术发现的Ss11的表达量比较低,可能无法发挥抑制花粉管延伸的作用。进而,我们对PG6359进行人工自交授粉,获得了大量的自交后代。最终发现自交后代单株的基因型有Ss11Ss12、Ss11Ss11,没有发现Ss12Ss12基因型。这说明由于柱头中的Ss12基因正常表达,含有Ss12的花粉管受到抑制无法延伸,而低表达的Ss11基因无法拒绝含有Ss11基因型的花粉,从而导致自交亲和。通过杂交可以将PG6359里面的Ss11基因导入到其它自交不亲和的材料,将自交不亲和的材料变成自交亲和的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扩增引物上游引物序列如SEQNO.3所示,所述扩增引物下游引物序列如SEQNO.4所示。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多核苷酸,其包含或由如下的序列组成:(1)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2)SEQIDNo.1的互补序列、简并序列或其同源序列,其中所述同源序列为与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具有约60%或以上、约70%或以上、71%或以上、72%或以上、73%或以上、74%或以上、75%或以上、76%或以上、77%或以上、78%或以上、79%或以上、80%或以上、81%或以上、82%或以上、83%或以上、84%或以上、85%或以上、86%或以上、87%或以上、88%或以上、89%或以上、90%或以上、91%或以上、92%或以上、93%或以上、94%或以上、95%或以上、96%或以上、97%或以上、98%或以上、99%或以上、99.1或以上、99.2或以上、99.3%或以上、99.4%或以上、99.5%或以上、99.6%或以上、99.7%或以上、99.8%或以上、或99.9%或以上同一性的多核苷酸;或(3)在严紧条件下与由SEQIDNO:1的核苷酸序列杂交、且编码具有S-RNase酶活性的蛋白的多核苷酸或其互补序列。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马铃薯植物,其植物部分,块茎,块茎部分,种子或植物细胞,其包括上述多核苷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马铃薯植物,其植物部分,块茎,块茎部分,种子或植物细胞为自交亲和材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根据RSEM计算,所述的马铃薯植物,其植物部分,块茎,块茎部分,种子,或植物细胞中的S-RNase基因的表达量小于100;优选地,所述S-RNase基因的表达量小于60,更优选地,所述S-RNase基因的表达量接近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表达所述S-RNase等位基因中的一条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Ss11)所示的序列或其互补序列,简并序列,同源序列。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表达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筛选出马铃薯自交亲和材料,该材料记为PG6359,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克隆PG6359中的S‑RNase基因;(2)步骤(1)中克隆出的所述S‑RNase基因得到两条S‑RNase基因全长序列,分别记为Ss11、Ss12,Ss11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Ss12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将所述材料PG6359进行人工自交授粉后,选择子代中基因型为Ss11Ss11的材料作为母本,该母本记为材料A,一份自交不亲和的材料作为父本,该父本材料记为材料B,通过杂交获得F1代,将F1代进行基因型检测确定F1代个体里面含有Ss11基因,将该F1代自花授粉后检测出F1个体是自交亲和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14 CN 20181061171631.一种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筛选出马铃薯自交亲和材料,该材料记为PG6359,通过转录组测序方法克隆PG6359中的S-RNase基因;(2)步骤(1)中克隆出的所述S-RNase基因得到两条S-RNase基因全长序列,分别记为Ss11、Ss12,Ss11的基因序列如SEQIDNo.1所示,Ss12的基因序列如SEQIDNO.2所示,将所述材料PG6359进行人工自交授粉后,选择子代中基因型为Ss11Ss11的材料作为母本,该母本记为材料A,一份自交不亲和的材料作为父本,该父本材料记为材料B,通过杂交获得F1代,将F1代进行基因型检测确定F1代个体里面含有Ss11基因,将该F1代自花授粉后检测出F1个体是自交亲和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转录组测序方法包括首先利用PG6359的花柱提取RNA,并利用IlluminaHiSeqXTen平台进行了转录组测序,获得了2Gb的测序数据;然后利用Trinity软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了denovo拼接,并用RSEM软件计算每个转录本的表达量;然后利用马铃薯参考基因组中已知的S-RNase蛋白序列进行BLAST,选择比对可靠性E值小于1E-5,表达量FPKM值大于200的序列作为S-RNase基因的候选序列;设计扩增引物,用于扩增PG6359中的S-RNase基因全长序列,并利用qPCR对表达量进行确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以F1单株为母本,以自交不亲和材料B为父本,进行回交;然后将获得BC1代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获得含有Ss11基因的个体做母本,继续与自交不亲和材料B进行回交;经过多代回交之后,再进行一代自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马铃薯自交亲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增引物上游引物序列如SEQIDNO.3所示,所述扩增引物下游引物序列如SEQIDNO.4所示。5.多核苷酸,其包含或由如下的序列组成:(1)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2)SEQIDNo.1的互补序列、简并序列或其同源序列,其中所述同源序列为与SEQIDNo.1所示的核苷酸具有约60%或以上、约70%或以上、71%或以上、72%或以上、73%或以上、74%或以上、75%或以上、76%或以上、77%或以上、78%或以上、79%或以上、80%或以上、81%或以上、82%或以上、83%或以上、84%或以上、85%或以上、86%或以上、87%或以上、88%或以上、89%或以上、90%或以上、91%或以上、92%或以上、93%或以上、94%或以上、95%或以上、96%或以上、97%或以上、98%或以上、99%或以上、99.1或以上、99.2或以上、99.3%或以上、99.4%或以上、99.5%或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三文张春芝杨中敏唐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