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90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驱动电机、第一齿轮、活动转环、调节圈和五个夹持组件,上壳体的边沿与下壳体的边沿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活动转环的外侧设置有外齿牙,外齿牙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夹持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支撑架、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旋转轮,第四齿轮与旋转轮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活动转环的内侧设置有内齿牙,第二齿轮与内齿牙啮合传动,调节圈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凸点,导向凸点位于弧形导向槽内。该自动控制出杯器能够自动进行一次性杯子的单个出杯动作,同时能够按照杯体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节,误差小,实用性强。

An Automatic Control Cup Ou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ontrol cup ejector,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shell, an upper shell, a driving motor, a first gear, a movable rotating ring, a regulating ring and five clamping components. The edge of the upper shell is fixed with the edge of the lower shell, and the driving motor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gear. The outer side of the movable rotat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tooth, and the outer tooth is meshed with the first gear, and the clamping component is provided. Including the second gear, the support frame, the third gear, the fourth gear and the rotating wheel, the fourth gear is fixed with the rotating wheel, the second gear meshes with the third gear, the third gear meshes with the fourth gear, the inner side of the movable ring is provided with inner teeth, the second gear meshes with the inner teeth to drive, the adjust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rc guide groove, the support frame is provided with guide bumps, and the guide points. The convex point is located in the arc guide groove. The automatic cup dispenser can automatically perform single cup dispensing of disposable cups, and can adjust according to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cup body, with small error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结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自动饮料机中所采用的出杯器大多使用出杯架和取杯架组合而成,在出杯架上设置一个用于存放叠加后杯子的存杯筒,使用时,杯子从出杯架中掉入取杯架中,接取饮料后即可使用。但是,由于存放的杯子尺寸不一,并不能适用在多样化的杯体上,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该自动控制出杯器能够自动进行一次性杯子的单个出杯动作,同时能够按照杯体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节,误差小,实用性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驱动电机、第一齿轮、活动转环、调节圈和五个夹持组件,所述上壳体的边沿与所述下壳体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贯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后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活动转环、所述调节圈和所述夹持组件均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活动转环的外侧设置有外齿牙,所述外齿牙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活动转环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凸起,所述调节圈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凹槽,所述环边凸起插入所述环边凹槽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支撑架、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旋转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旋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均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活动转环的内侧设置有内齿牙,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内齿牙啮合传动,所述调节圈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凸点,所述导向凸点位于所述弧形导向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的侧壁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调节圈的外侧连接有调节条,所述调节条贯穿所述调节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圈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螺孔和螺丝,所述调节条靠近所述调节圈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螺丝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杯筒,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杯筒。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固定有感应器,所述活动转环的外侧还设置有感应凸起,所述感应凸起与所述感应器信号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均设置有防滑纹。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该自动控制出杯器能够自动进行一次性杯子的单个出杯动作,同时能够按照杯体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调节,误差小,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1、下壳体;2、上壳体;3、驱动电机;4、第一齿轮;5、活动转环;6、调节圈;7、外齿牙;8、第二齿轮;9、支撑架;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旋转轮;13、内齿牙;14、导向凸点;15、弧形导向槽;16、调节槽;17、调节条;18、螺丝;19、进杯筒;20、出杯筒;21、感应凸起;22、感应器;23、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驱动电机3、第一齿轮4、活动转环5、调节圈6和五个夹持组件,所述上壳体2的边沿与所述下壳体1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3的活动端贯穿所述下壳体1的侧壁后与所述第一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所述活动转环5、所述调节圈6和所述夹持组件均位于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下壳体1之间,所述活动转环5的外侧设置有外齿牙7,所述外齿牙7与所述第一齿轮4啮合传动,所述活动转环5远离所述下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凸起,所述调节圈6靠近所述下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凹槽,所述环边凸起插入所述环边凹槽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齿轮8、支撑架9、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和旋转轮12,所述第四齿轮11与所述旋转轮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四齿轮11均与所述支撑架9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0位于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四齿轮11之间,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三齿轮10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0与所述第四齿轮11啮合,所述活动转环5的内侧设置有内齿牙13,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内齿牙13啮合传动,所述调节圈6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15,所述支撑架9上设置有导向凸点14,所述导向凸点14位于所述弧形导向槽15内。在所述驱动电机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齿轮4带动与之啮合的所述活动转环5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活动转环5内所设置有内齿牙13啮合,导致了所述第二齿轮8转动,利用所述第三齿轮10作为中间齿轮,连接所述第二齿轮8与所述第四齿轮11,所述第四齿轮11带动所述旋转轮12转动,同时,所述支撑架9上的所述导向凸点14被限制在所述调节圈6中的所述弧形导向槽15中移动,所述第二齿轮8被迫沿着所述活动转环5的内齿牙13进行移动,在所述支撑架9的拉动下,所述第四齿轮11向所述活动转环5靠近,导致杯体下降,人们可以获取单个杯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2的侧壁设置有调节槽16,所述调节圈6的外侧连接有调节条17,所述调节条17贯穿所述调节槽16。通过拉动所述调节条17,把所述调节圈6相对于所述活动转环5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所述弧形导向槽15与所述夹持组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适应使用尺寸不一的杯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圈6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螺孔和螺丝18,所述调节条17靠近所述调节圈6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螺丝18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由于存在所述通孔、所述螺丝18与所述螺孔,使得在拉动所述调节条17的时候能够合理利用人们手部的力量进行拉扯,省力省心。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2远离所述下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杯筒19,所述下壳体1远离所述上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出杯筒20。将堆叠起来的杯子放在所述进杯筒19中,最低处的杯子被所述旋转轮12夹持;在出杯时,拉动最底下的杯子,杯子即可从所述出杯筒20中落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1的内侧固定有感应器22,所述活动转环5的外侧还设置有感应凸起21,所述感应凸起21与所述感应器22信号连接。利用所述感应器22感应所述感应凸起21,对应于感应所述活动转环5的转动,进而控制所述驱动电机3的开启与关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2的外侧壁与所述下壳体1的外侧壁均设置有防滑纹23。所述防滑纹23能够使得该自动控制出杯器能够在安装于各种饮料机上时,增加其摩擦力,更精确地安装完好。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3为伺服电机。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驱动电机、第一齿轮、活动转环、调节圈和五个夹持组件,所述上壳体的边沿与所述下壳体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贯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后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活动转环、所述调节圈和所述夹持组件均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活动转环的外侧设置有外齿牙,所述外齿牙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活动转环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凸起,所述调节圈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凹槽,所述环边凸起插入所述环边凹槽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支撑架、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旋转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旋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均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活动转环的内侧设置有内齿牙,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内齿牙啮合传动,所述调节圈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向凸点,所述导向凸点位于所述弧形导向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出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驱动电机、第一齿轮、活动转环、调节圈和五个夹持组件,所述上壳体的边沿与所述下壳体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固定在所述下壳体的外侧,所述驱动电机的活动端贯穿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后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活动转环、所述调节圈和所述夹持组件均位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活动转环的外侧设置有外齿牙,所述外齿牙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活动转环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凸起,所述调节圈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环边凹槽,所述环边凸起插入所述环边凹槽内,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二齿轮、支撑架、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旋转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旋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均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活动转环的内侧设置有内齿牙,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内齿牙啮合传动,所述调节圈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嘉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添翼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