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53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挤压成型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包括腔体和腔体盖,所述腔体和腔体盖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腔体与腔体盖之间围成有型腔,所述型腔中固定嵌设有挤压模,所述挤压模内部成型有定径带,所述定径带同时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挤压模在定径带靠近进料口一侧成型有前喇叭口,所述前喇叭口通过大端连通进料口,且所述前喇叭口延伸的长度为2~4mm;所述挤压模在定径带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成型有后喇叭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有助于降低产品硬度,并有助于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

A Die Cavity for Continuous Extrus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tal extrusion forming equipment,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die cavity for continuous extrusion, which comprises a cavity and a cavity cover. The side of the cavity and the cavity cover deviating from each other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ort and an outlet port; the cavity and the cavity cover are surrounded by a cavity, in which an extrusion die is fixed and embedded, and the extrusion die has a sizing band formed inside. The calibration belt is connected with both the inlet and outlet ports. The extrusion die is formed with a front horn mouth on the side of the calibration belt near the inlet ports. The front horn mout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ports through a large end, and the length of the front horn mouth is 2-4 mm. The back horn mouth is formed on the side of the calibration belt near the outlet port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tinuous extrusion die cavity which is helpful to reduce product hardness and improve product output and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
本技术涉及金属挤压成型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
技术介绍
连续挤压技术(Conform)是由英国的DerekGreen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一种新型塑性加工方法。因其与传统挤压相比,在生产连续化、降低能耗和提供材料利用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有色金属加工技术,是金属材料(尤其是铝)加工工业领域,继连续轧制、连续铸造和连续连轧之后的又一重大技术突破。今天,连续挤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铝、铜及铜合金中小型材、铝及铝合金盘管、双金属导线和电缆包铝等材料的生产。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46384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铜材连续挤压组合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或下模上设有凸台,上模或下模上开有与凸台卡合的凹槽;所述下模内开有依次连通的定径带和出料口,上模内开有能与定径带连通的进料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生产时,铜材由进料口进入上模并受到挤压,紧接着在经过定径带时成型出设计要求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在此过程中,进料口入口处至定径带结束处之间构成铜材的有效挤压通道。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有效挤压通道的长度往往不够,导致铜材在该通道中的有效挤压时间不足,进而导致铜材的挤压温度相对不足;在铜材经出料口挤出并完成退火后,由于铜材的挤压温度将直接影响铜材退火后的硬度,导致挤压成型的产品硬度相对较大,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经现有连续挤压组合模具挤出后产品过硬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借助成型于定径带靠近进料口一侧的前喇叭口,延长铜材的有效挤压通道,降低产品硬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包括呈可拆卸固定设置的腔体和腔体盖,所述腔体和腔体盖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腔体与腔体盖之间围成有型腔,所述型腔中固定嵌设有挤压模,所述挤压模内部成型有定径带,所述定径带同时连通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挤压模在定径带靠近进料口一侧成型有前喇叭口,所述前喇叭口通过大端连通进料口,且所述前喇叭口在挤压模轴线方向上延伸的长度为2~4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压模靠近进料口的一侧成型出前喇叭口,并将前喇叭口的延伸的长度控制在2~4mm,增大铜材有效挤压通道的长度,延长铜材的有效挤压时间,间接提高有效挤压温度,从而降低产品在完成退火后的硬度,满足用户对于更为软质的产品的需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径带长度为h,且h=2~6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径带的长度过短,制品的尺寸难于稳定,容易产生波纹、椭圆等废品;同时,挤压模也容易磨损,大大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但是,定径带长度过长,会增大其与金属的摩擦,增大挤压力,使得挤压模上容易粘结金属,使制品表面出现划伤、毛刺、麻面、搓衣板型波浪等缺陷。因此,考虑上述情况,将定径带长度h控制在2~6mm,能够有效回避定径带过短或过长所引发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喇叭口内壁与挤压模轴线的夹角为α1,且α1=55°~6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α1控制在55°~65°,有助于降低挤压力,从而有效提高挤压模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喇叭口与定径带的过渡处成型有入口圆角,所述入口圆角的半径为r,且r=0.2~1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口圆角能够防止铜材在挤压时产生表面裂纹和减少铜材在流入定径带时的非接触变形,同时还能减少在高温下挤压时模具棱角的压塌变形。同时,入口圆角又不宜过大,否则将过分增大接触摩擦面积,可能引起挤压力大幅升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挤压模在定径带靠近出料口的一侧成型有后喇叭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挤压模靠近出料口一侧设置后喇叭口,有助于提高挤压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喇叭口内壁与挤压模轴线的夹角为α2,且α2=10°~4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喇叭口大端的开口尺寸小于出料口的开口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后喇叭口大端的开口尺寸小于出料口的开口尺寸,保证铜材的挤出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腔体靠近腔体盖一侧内凹成型有定位槽,所述腔体盖靠近腔体一侧对应凸起成型有用于嵌设定位槽的凸台,且所述凸台与挤压模相邻一侧呈抵接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台嵌设于定位槽中,能够保证腔体与腔体盖的定位精度,间接保证铜材的挤压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挤压模靠近进料口的一侧成型出前喇叭口,并将前喇叭口延伸的长度控制在2~4mm,增大铜材有效挤压通道的长度,延长铜材的有效挤压时间,间接提高有效挤压温度,从而降低产品在完成退火后的硬度,满足用户对于更为软质的产品的需求;2、通过严格控制定径带长度h、前喇叭口内壁与挤压模轴线的夹角α1、后喇叭口内壁与挤压模轴线的夹角α2以及入口圆角r,并提高腔体和腔体盖的定位精度,有效保证产品的挤压质量;3、通过在挤压模靠近出料口一侧设置后喇叭口,提高产品的挤压速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主要用于体现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主要用于体现挤压模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腔体;101、进料口;102、定位槽;2、腔体盖;21、出料口;22、凸台;3、型腔;4、挤压模;41、模口;411、定径带;412、前喇叭口;413、后喇叭口;42、入口圆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主要用在连续挤压机上,它包括腔体1和腔体盖2,腔体1和腔体盖2均采用H13模具钢制成。腔体1与腔体盖2通过螺栓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腔体1靠近腔体盖2的一侧内凹成型有定位槽102,而腔体盖2靠近腔体1一侧对应凸起成型有凸台22;在实际安装时,凸台22嵌设于定位槽102中,极大提高腔体1与腔体盖2的定位精度。同时,在安装完成后,腔体1与腔体盖2之间围成有型腔3,型腔3中嵌设有挤压模4,挤压模4整体采用高温合金制成,且其上贯穿开设有模口41;腔体1和腔体盖2在其背离型腔3的一侧分别贯穿开设有进料口101和出料口21,进料口101与出料口21均连通模口41。结合附图2,模口41包括定径带411;定径带411是挤压模4中用于保证挤压制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区段,定径带411的开口大小和延伸的长度均需根据材料预计挤压成型的尺寸来确定。通常定径带411的长度h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产品挤压成型的质量;为此,实际生产中,应将定径带411的长度h控制在2~6mm。以上海亚爵电工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所生产的MFCCE400型号连续挤压机为例,定径带411的长度h为3mm。同时,模口41还包括成型于定径带411靠近进料口101一侧的前喇叭口412,且模口41通过前喇叭口412的大端连通进料口101。现将前喇叭口412内壁与挤压模4轴线的夹角设定为α1,为降低挤压力以提高挤压模4的使用寿命,应将α1控制在55°~65°。同时,前喇叭口412沿模口41轴线方向延伸的长度为2~4mm。在实际生产中,进料口101至定径带411结束处之间的通道构成铜材挤压成型的有效挤压通道;通过在挤压模4中成型出前喇叭口412,能够延长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包括呈可拆卸固定设置的腔体(1)和腔体盖(2),所述腔体(1)和腔体盖(2)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01)和出料口(21);所述腔体(1)与腔体盖(2)之间围成有型腔(3),所述型腔(3)中固定嵌设有挤压模(4),所述挤压模(4)内部成型有定径带(411),所述定径带(411)同时连通进料口(101)和出料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模(4)在定径带(411)靠近进料口(101)一侧成型有前喇叭口(412),所述前喇叭口(412)通过大端连通进料口(101),且所述前喇叭口(412)在挤压模(4)轴线方向上延伸的长度为2~4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包括呈可拆卸固定设置的腔体(1)和腔体盖(2),所述腔体(1)和腔体盖(2)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01)和出料口(21);所述腔体(1)与腔体盖(2)之间围成有型腔(3),所述型腔(3)中固定嵌设有挤压模(4),所述挤压模(4)内部成型有定径带(411),所述定径带(411)同时连通进料口(101)和出料口(2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模(4)在定径带(411)靠近进料口(101)一侧成型有前喇叭口(412),所述前喇叭口(412)通过大端连通进料口(101),且所述前喇叭口(412)在挤压模(4)轴线方向上延伸的长度为2~4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径带(411)长度为h,且h=2~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挤压用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喇叭口(412)内壁与挤压模(4)轴线的夹角为α1,且α1=55°~6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爵电工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