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逃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33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应急逃生器,应急逃生器包括在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设有转动的中心轴,中心轴套装有绕线轮,应急逃生器同时还设有行星减速机构和刹车机构,绕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牵引绳的另一端引出,左支撑板设有绑缚孔;所述应急逃生器还可放入背包内,通过背负装有应急逃生器的背包逃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安全,降速效果好,使用可靠性高,将应急逃生器放入背包内,外观美观,携带和使用方便,穿着和卸下迅速,能为逃生节省宝贵时间。

Emergency Esca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The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includes a rotating central axis between the left support plate and the right support plate, a winding wheel in the central axle sleeve, a planetary deceleration mechanism and a brake mechanism in the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The winding wheel is wound with a traction rope, one end of the traction rope is fixed on the winding wheel,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ction rope is pulled out, and the left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inding hole. The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can also be put into a backpack and escape by carrying a backpack equipped with the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compact and safe structure, good speed reduction effect and high reliability. The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is put into the backpack with beautiful appearance, easy to carry and use, fast wearing and unloading, and can save precious time for esc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急逃生器
本技术涉及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消防救生器械

技术介绍
目前应急逃生器的结构较多,常见结构是牵引绳通过缓降器往复上下运动,如中国技术专利CN2796748Y公开摩擦往复式救生缓降器,该缓降器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在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对合连接构成的内腔中,中心齿轮轴两端分别转动连于内腔的左壳体和右壳体上;在所述内腔的左壳体端面上,至少连有两根齿轮轴,分别支承转动连有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的内端,分别与中心齿轮轴上的齿轮啮合相接,其外端分别与转动连于中心齿轮轴上的内齿轮啮合相连;所述内齿轮上连有钢绳槽;钢丝绳环套置于钢绳槽中并通过钢绳孔延伸至壳体外;在所述的中心齿轮轴上固连有摩擦拨盘,在所述摩擦拨盘端面的滑槽内,至少设有两只摩擦飞块滑动置于其中;所述摩擦飞块外圆表面,与右壳体内孔表面呈间距状对应。当使用该结构的缓降器时,绕过缓降器一端的牵引绳随着人体下降时,另一端的牵引绳随着上升,该上升的牵引绳容易挂住墙面的凸出物,如空调外挂机,导致救援失败,使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使用可靠的的应急逃生器及其使用方法。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第1种应急逃生器,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中心轴,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一起;中心轴的中间套装有绕线轮;中心轴的右侧固定有中心齿轮,右支撑板的左侧固定有1根以上的行星齿轮轴,所有行星齿轮轴均布在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每个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绕线轮的右端设有内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所述内齿轮和中心齿轮啮合;中心轴的左侧固定有刹车盘,刹车盘的右侧设有1个以上的刹车块槽,所有刹车块槽等圆周分布,每个刹车块槽装有刹车块,绕线轮的左端设有与刹车块外圆周相对应的摩擦圈;绕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牵引绳的另一端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的上方引出,左支撑板设有绑缚孔。第2种应急逃生器,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右支撑板的右端设有壳体,左支撑板和壳体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中心轴,中心轴穿过右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一起;中心轴的左侧套装有绕线轮,中心轴的右侧固定有中心齿轮,右支撑板的左侧固定有1根以上的行星齿轮轴,所有行星齿轮轴均布在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每个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绕线轮的右端设有内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所述内齿轮和中心齿轮啮合;在右支撑板和壳体之间,中心轴固定有刹车盘,刹车盘右侧设有1个以上的刹车块槽,所有刹车块槽等圆周分布,每个刹车块槽装有刹车块,刹车块外圆周对应壳体的内壁设有相对应的摩擦圈,绕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牵引绳的另一端从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的上方引出,左支撑板设有绑缚孔。第3种应急逃生器,包括左支撑板和壳体,左支撑板和壳体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中心轴,左支撑板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一起;中心轴的左侧套装有绕线轮,中心轴的右侧固定有中心齿轮和刹车盘,刹车盘位于中心齿轮的右侧,壳体的左侧固定有1根以上的行星齿轮轴,所有行星齿轮轴均布在以中心轴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每个行星齿轮轴套装有行星齿轮,绕线轮的右端设有内齿轮,行星齿轮同时与所述内齿轮和中心齿轮啮合;刹车盘的右侧设有1个以上的刹车块槽,所有刹车块槽等圆周分布,每个刹车块槽装有刹车块,刹车块外圆周对应壳体的内壁设有相适配的摩擦圈,绕线轮缠绕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上,牵引绳的另一端从左支撑板和壳体之间的上方引出,左支撑板设有绑缚孔。作为对上述三种应急逃生器的第1种改进,所述左支撑板的外侧固定有绑绳板,绑绳板与人体背部相适配,在绑绳板的中间右侧设有第1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中间左侧设有第2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右上角设有第3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左上角设有第4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右下角设有第5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左下角设有第6穿绳通孔。作为对上述三种应急逃生器的第2种改进,上述应急逃生器放置在背包内,背包内设有衬布,在所述左支撑板的外侧固定有绑绳板,绑绳板与人体背部相适配,绑绳板、左支撑板将衬布夹在中间,通过固定装置将绑绳板、左支撑板和衬布固定在一起;在绑绳板的中间右侧设有第1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中间左侧设有第2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右上角设有第3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左上角设有第4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右下角设有第5穿绳通孔,在绑绳板的左下角设有第6穿绳通孔,背包对应第1穿绳通孔、第2穿绳通孔、第3穿绳通孔、第4穿绳通孔、第5穿绳通孔、第6穿绳通孔处都设有背包穿绳孔;背包上方右侧设有第1肩带,背包上方左侧设有第2肩带,第1肩带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与第3穿绳通孔固定连接,第2肩带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与第4穿绳通孔固定连接;背包的中间设有腰带,腰带包括第1腰带和第2腰带,第1腰带位于第2腰带的右侧,第1腰带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与第1穿绳通孔固定连接,第2腰带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与第2穿绳通孔固定连接,第1肩带的另一端通过第1连接扣与第1腰带连接,第2肩带的另一端通过第2连接扣与第2腰带连接;背包的下方右侧设有第1跨带,背包的下方左侧设有第2跨带,第1跨带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与第5穿绳通孔固定连接,第2跨带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与第6穿绳通孔固定连接,第1跨带的另一端、第2跨带的另一端归并在一起成为中间跨带通过卡扣同时与第1腰带的另一端、第2腰带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作为对上述应急逃生器的改进,第1连接扣的下方竖向设有平行的两个第1矩形通孔,第1连接扣的上方横向设有两个平行的第2矩形通孔,第1肩带的另一端通过第1连接扣上方设有的两个平行的第2矩形通孔进行连接,第1腰带依次穿过第1连接扣下方设有的两个第1矩形通孔;第2连接扣的下方竖向设有平行的两个第3矩形通孔,第2连接扣的上方横向设有两个平行的第4矩形通孔,第2肩带的另一端通过第2连接扣上方设有的两个平行的第4矩形通孔进行连接,第2腰带依次穿过第2连接扣下方设有的两个第3矩形通孔;卡扣包括第1卡扣、第2卡扣和中间卡扣,第1卡扣位于中间卡扣的右侧,第2卡扣位于中间卡扣的左侧,中间卡扣的右端设有第1卡榫,中间卡扣的左端设有第2卡榫,中间卡扣的下方横向设有两个平行的第5矩形通孔,中间跨带依次穿过中间卡扣下方设有的两个第5矩形通孔进行连接;第1卡扣的右侧设有竖向的第6矩形通孔,第6矩形通孔内设有可左右移动的第1转轴,第1卡扣的左端设有第1开放槽,第1开放槽的上方铰接有第1扳机,第1扳机设有第1扭簧和第1限位块,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第1扳机通过第1扭簧的扭动弹力作用下靠在第1限位块上,当第1扳机逆时针扳动时,在克服第1扭簧的扭动弹力下,第1扳机逆时针旋转;第1开放槽的下方铰接有第2扳机,第2扳机设有第2扭簧和第2限位块,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第2扳机通过第2扭簧的扭动弹力作用下靠在第2限位块上;当第2扳机顺时针扳动时,在克服第2扭簧的扭动弹力下,第2扳机顺时针旋转;当中间卡扣的第1卡榫插入第1开放槽时,第1扳机和第2扳机将第1卡榫卡在第1开放槽内,当需要将第1卡榫脱离第1开放槽时,只需将第1扳机逆时针扳动,同时第2扳机顺时针扳动,即可实现中间卡扣与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急逃生器,包括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中心轴(6),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通过连接杆(13)固定在一起;中心轴(6)的中间套装有绕线轮(3);中心轴(6)的右侧固定有中心齿轮(8),右支撑板(2)的左侧固定有1根以上的行星齿轮轴(7),所有行星齿轮轴(7)均布在以中心轴(6)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每个行星齿轮轴(7)套装有行星齿轮(5),绕线轮(3)的右端设有内齿轮(4),行星齿轮(5)同时与所述内齿轮(4)和中心齿轮(8)啮合;中心轴(6)的左侧固定有刹车盘(9),刹车盘(9)的右侧设有1个以上的刹车块槽(10),所有刹车块槽(10)等圆周分布,每个刹车块槽(10)装有刹车块(11),绕线轮(3)的左端设有与刹车块(11)外圆周相对应的摩擦圈(16);绕线轮(3)缠绕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3)上,牵引绳(12)的另一端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之间的上方引出,左支撑板(1)设有绑缚孔(97)。

【技术特征摘要】
1.应急逃生器,包括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中心轴(6),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通过连接杆(13)固定在一起;中心轴(6)的中间套装有绕线轮(3);中心轴(6)的右侧固定有中心齿轮(8),右支撑板(2)的左侧固定有1根以上的行星齿轮轴(7),所有行星齿轮轴(7)均布在以中心轴(6)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每个行星齿轮轴(7)套装有行星齿轮(5),绕线轮(3)的右端设有内齿轮(4),行星齿轮(5)同时与所述内齿轮(4)和中心齿轮(8)啮合;中心轴(6)的左侧固定有刹车盘(9),刹车盘(9)的右侧设有1个以上的刹车块槽(10),所有刹车块槽(10)等圆周分布,每个刹车块槽(10)装有刹车块(11),绕线轮(3)的左端设有与刹车块(11)外圆周相对应的摩擦圈(16);绕线轮(3)缠绕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3)上,牵引绳(12)的另一端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之间的上方引出,左支撑板(1)设有绑缚孔(97)。2.应急逃生器,包括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右支撑板(2)的右端设有壳体(14),左支撑板(1)和壳体(14)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中心轴(6),中心轴(6)穿过右支撑板(2),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在一起;中心轴(6)的左侧套装有绕线轮(3),中心轴(6)的右侧固定有中心齿轮(8),右支撑板(2)的左侧固定有1根以上的行星齿轮轴(7),所有行星齿轮轴(7)均布在以中心轴(6)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每个行星齿轮轴(7)套装有行星齿轮(5),绕线轮(3)的右端设有内齿轮(4),行星齿轮(5)同时与所述内齿轮(4)和中心齿轮(8)啮合;在右支撑板(2)和壳体(14)之间,中心轴(6)固定有刹车盘(9),刹车盘(9)右侧设有1个以上的刹车块槽(10),所有刹车块槽(10)等圆周分布,每个刹车块槽(10)装有刹车块(11),刹车块(11)外圆周对应壳体的内壁设有相对应的摩擦圈(16),绕线轮(3)缠绕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3)上,牵引绳(12)的另一端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之间的上方引出,左支撑板(1)设有绑缚孔(97)。3.应急逃生器,包括左支撑板(1)和壳体(14),其特征在于:左支撑板(1)和壳体(14)之间设有可以转动的中心轴(6),左支撑板(1)和壳体(14)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在一起;中心轴(6)的左侧套装有绕线轮(3),中心轴(6)的右侧固定有中心齿轮(8)和刹车盘(9),刹车盘(9)位于中心齿轮(8)的右侧,壳体(14)的左侧固定有1根以上的行星齿轮轴(7),所有行星齿轮轴(7)均布在以中心轴(6)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每个行星齿轮轴(7)套装有行星齿轮(5),绕线轮(3)的右端设有内齿轮(4),行星齿轮(5)同时与所述内齿轮(4)和中心齿轮(8)啮合;刹车盘(9)的右侧设有1个以上的刹车块槽(10),所有刹车块槽(10)等圆周分布,每个刹车块槽(10)装有刹车块(11),刹车块(11)外圆周对应壳体(14)的内壁设有相适配的摩擦圈(16),绕线轮(3)缠绕有牵引绳(12),牵引绳(12)的一端固定在绕线轮(3)上,牵引绳(12)的另一端从左支撑板(1)和壳体(14)之间的上方引出,左支撑板(1)设有绑缚孔(97)。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板(1)的外侧固定有绑绳板(28),绑绳板(28)与人体背部相适配,在绑绳板(28)的中间右侧设有第1穿绳通孔(22),在绑绳板(28)的中间左侧设有第2穿绳通孔(21),在绑绳板(28)的右上角设有第3穿绳通孔(15),在绑绳板(28)的左上角设有第4穿绳通孔(18),在绑绳板(28)的右下角设有第5穿绳通孔(20),在绑绳板(28)的左下角设有第6穿绳通孔(19)。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应急逃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逃生器(30)放置在背包(29)内,背包(29)内设有衬布(34),在所述左支撑板(1)的外侧固定有绑绳板(28),绑绳板(28)与人体背部相适配,绑绳板(28)、左支撑板(1)将衬布(34)夹在中间,通过固定装置将绑绳板(28)、左支撑板(1)和衬布(34)固定在一起;在绑绳板(28)的中间右侧设有第1穿绳通孔(22),在绑绳板(28)的中间左侧设有第2穿绳通孔(21),在绑绳板(28)的右上角设有第3穿绳通孔(15),在绑绳板(28)的左上角设有第4穿绳通孔(18),在绑绳板(28)的右下角设有第5穿绳通孔(20),在绑绳板(28)的左下角设有第6穿绳通孔(19),背包(29)对应第1穿绳通孔(22)、第2穿绳通孔(21)、第3穿绳通孔(15)、第4穿绳通孔(18)、第5穿绳通孔(20)、第6穿绳通孔(19)处都设有背包穿绳孔(58);背包(29)上方右侧设有第1肩带(24),背包(29)上方左侧设有第2肩带(25),第1肩带(24)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58)与第3穿绳通孔(15)固定连接,第2肩带(25)的一端穿过对应的背包穿绳孔(58)与第4穿绳通孔(18)固定连接;背包(29)的中间设有腰带,腰带包括第1腰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振章
申请(专利权)人:永吉安厦门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