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路及其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292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及其保护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电路,包括:多个充电支路,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并联后,形成充电输入端;以及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串联于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其中,保护电路将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后,输送至充电输入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电路及其保护方法,通过在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增加保护电路,调节经过保护电路的电流大小,从而起到限制流入充电支路的电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电路及其保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其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在双电池架构下的涓流充电电路中,会根据嵌入式控制器(英文名称:EmbeddedController,英文缩写:EC)的信号接收情况,来确定对电路中的哪一个电池进行充电。由于涓流充电电路的原理是利用小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因此,涓流充电电路中的各个元件均具有较低的耐电流性。当突然有一个较大的电流流入涓流充电电路中时,就可能会造成涓流充电电路中的元件的损坏,从而影响涓流充电电路的正常工作,导致其无法对电池进行正常充电,以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因此,针对现有的涓流充电电路缺少电流保护的功能,导致有较大电流流入时出现电路中元件损坏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具有限制流入电路的电流大小的功能的涓流充电电路及对该涓流充电电路的保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其保护方法,通过在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增加保护电路,调节经过保护电路的电流大小,从而起到限制流入充电支路的电流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电电路,包括:多个充电支路,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并联后,形成充电输入端;以及保护电路,保护电路串联于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其中,保护电路将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后,输送至充电输入端。进一步地,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充电电源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充电输入端连接,并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连接有调节电路;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进一步地,调节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于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充电输入端之间;以及比较器,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三电阻的两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连接,并控制多个充电支路的连通状态。进一步地,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分别设有充电开关,控制器分别与充电开关通信连接,并通过充电开关控制多个充电支路的连通状态。进一步地,多个充电支路分别为涓流充电电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电电路的保护方法,充电电路包括多个充电支路,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并联形成充电输入端,包括:在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串联一保护电路;通过保护电路将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后,输送至充电输入端。进一步地,通过保护电路将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包括:采集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将充电电流转换为信号源,并根据信号源将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保护电路将充电电流转换为信号源包括:将充电电流转化为信号源;根据信号源和预设电压值的比较结果,将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进一步地,还包括:通过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多个充电支路的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电路及其保护方法,在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增加保护电路,通过保护电路调节经过保护电路的电流大小,从而限制流入充电支路的电流大小,由于保护电路对电流的限制,能够防止较大电流流入充电支路,以保护充电支路的元件,防止元件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电路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充电支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包括:多个充电支路3,多个充电支路3的支路输入端并联后,形成充电输入端,多个充电支路3分别连接电池4的充电端;以及保护电路2,保护电路串联于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1之间;其中,保护电路2将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后,输送至充电输入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在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1之间增加保护电路2,通过保护电路调节经过保护电路的电流大小,从而限制流入充电支路3的电流大小,由于保护电路对电流的限制,能够防止较大电流流入充电支路3,以保护充电支路3的元件,防止元件损坏。下面根据图2-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充电电路,包括两个充电支路和一个保护电路。其中,两个充电支路分别为涓流充电电路,其中一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出端连接内置电池,另一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出端连接外置电池,分别用户对内置电池或外置电池进行充电。两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并联连接,形成充电输入端。保护电路串联于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VSYS_OUT之间,保护电路能够将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后,输送至充电输入端,以使流入充电输入端的电流符合预设电流值,防止由于充电电流过大导致充电支路中的元件损坏。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比较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充电电源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充电输入端连接,并且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连接有调节电路。其中,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比较器构成调节电路。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于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充电输入端之间。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第三电阻的两端连接,比较器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比较器输出的信号可以传递至三极管的基极,当基极接收到不同的电压信号时,可以使三极管处于不同的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充电电源VSYS_OUT提供的充电电流流入保护电路时,会将三极管PQ42导通,以使充电电流流过第二电阻PR5和第三电阻PR6,使第三电阻PR6的两端分别产生两个电势。比较器PU6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采集第三电阻PR6的两端的电势,并且计算出第三电阻PR6的电压值,该电压值即为充电电流产生的信号源。将该电压值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可以输入不同电压的信号,三极管PQ42可以根据基极接收到的信号确定其所处的状态,并且对流经的电流进行调节。当控制状态达到平衡时,三极管PQ42会处于主动工作区,并提供符合预设电流值的充电电流。例如,当充电电源VSYS_OUT提供的充电电流为13.2V、第一电阻PR4为750Ω、第二电阻PR5为20Ω、第三电阻PR6为24Ω并且比较器PU6预设的参考电压为2.5V时,可以得知预设电流值为104mA(2.5V/24Ω),从而可以计算得到第二电阻PR5的电压大约为20.8V,因此,三极管PQ42的发射极输出的电压为第二电阻PR5、第三电阻PR6与充电电池的电压的总和。所以三极管PQ42的钳制电压应为充电电源VSYS_OUT减去三极管PQ42的发射极输出的电压,即约为8.62V。在三极管PQ42导通前,第三电阻PR6的电压值为0V。当三极管PQ42导通后,比较器PU6会采集到第三电阻PR6上的电压,并且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从而输出一个电流的控制信号,从而利用三极管PQ42的电流增益特性来控制三极管PQ42处于主动工作区、介质区或者饱和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充电电路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两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连接,并控制多个充电支路的连通状态。具体地,两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分别设有充电开关,控制器分别与充电开关通信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充电支路,所述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并联后,形成充电输入端;以及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串联于所述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将所述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后,输送至所述充电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充电支路,所述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并联后,形成充电输入端;以及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串联于所述充电输入端与充电电源之间;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将所述充电电源提供的充电电流调节至预设电流值后,输送至所述充电输入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三极管,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充电输入端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连接有调节电路;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串联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充电输入端之间;以及比较器,所述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连接,并控制所述多个充电支路的连通状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充电支路的支路输入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玮璟利仁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