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接头结构、阵列天线及天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7289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束接头结构、阵列天线及天线系统,集束接头结构包括安装座及集束接头,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于天线本体的背板上或者天线本体的天线罩背面,所述集束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所在的平面呈θ的夹角,0°<θ≤45°。当安装在所述天线背面的有源设备需要与所述天线建立连接时,可采用集束电缆与所述有源设备及集束接头连接,可有效降低对集束电缆的弯曲程度,降低集束电缆与集束接头及有源设备的插接操作难度,同时也可缩短集束电缆的长度和降低集束电缆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束接头结构、阵列天线及天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
,特别涉及一种集束接头结构、阵列天线及天线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5G大规模阵列天线常规实现模式中,有源设备与无源天线大多采用内部盲插型接口连接馈电,无源天线以模块型式安装于有源Radio模块上,天线罩封装于有源设备上形成整体封装的AAU天线,这种封装方式使无源天线与有源设备无法拆分,当有源设备或无源天线发生故障时,不能现场维修或独立更换,只能进行整体更换,增大了网络维护成本。而有源设备与无源天线独立封装的大规模阵列天线,采用在天线背板上设置电缆组件,无源天线通过电缆组件与有源设备连接,但是一般电缆组件与有源设备连安装接不方便,会增加电缆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提供一种集束接头结构、阵列天线及天线系统,方便实现有源设备和无源天线之间的装拆和更换,并降低电缆损耗。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束接头结构,包括安装座及集束接头,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于天线本体的背板上或者天线本体的天线罩背面,所述集束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所在的平面呈θ的夹角,0°<θ≤45°。上述集束接头结构,将集束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安装座与集束接头整体安装在天线的背板上或者天线罩背面,集束接头能与天线内部馈电网络连线,通过安装座,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当安装在所述天线背面的有源设备需要与所述天线建立连接时,可采用集束电缆与所述有源设备及集束接头连接,由于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所在的平面呈θ的夹角,0°<θ≤45°(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纵向略为倾斜,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有源设备的接口轴线方向相对有一个小安装角,)可有效降低对集束电缆的弯曲程度,降低集束电缆与集束接头及有源设备的插接操作难度,同时也可缩短集束电缆的长度和降低集束电缆的损耗。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设有内腔;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用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背板或所述天线罩背面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端面及在所述第一安装端面上开设的第一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端面呈大于或者等于45°且小于或者等于90°夹角的第二安装端面以及在所述第二安装端面上开设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集束接头装配于所述第二安装端面上,且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内腔及所述第一安装孔依次贯通形成与所述集束接头连接的接头馈线的第一出线通道。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束接头包括相连接的接头部与法兰部,所述接头部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法兰部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内腔中,所述法兰部与第二安装端面连接;或者,所述接头部及法兰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外侧,所述法兰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端面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束接头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密封圈。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下相对间隔设置或者左右相邻间隔设置或者上下相向倾斜间隔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包括法兰底壁、第一侧壁、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顶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依次围接凸设于所述法兰底壁上并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安装端面由所述法兰底壁提供,所述第二安装端面由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提供。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法兰底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安装端面由所述第一表面提供,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定位装配校准网络板,所述校准网络板与所述集束接头之间通过所述接头馈线连接。一种阵列天线,包括天线本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集束接头结构,所述天线本体的背板上或天线本体的天线罩背面用于安装有源设备,所述安装座上的集束接头用于与所述有源设备电性连接。上述阵列天线,将集束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安装座与集束接头整体安装在天线本体的背板上或者天线本体的天线罩背面,设置安装座,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所在的平面呈θ的夹角,0°<θ≤45°(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纵向略为倾斜,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有源设备的接口轴线方向相对有一个小安装角),集束接头能与天线本体内部馈电网络连线,当集束电缆与所述有源设备及集束接头连接时,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有源设备的接口轴线方向均相对于天线背板平行或者呈小于等于45°夹角,可有效降低对集束电缆的弯曲程度,降低集束电缆与集束接头及有源设备的插接操作难度,同时也可缩短集束电缆的长度和降低集束电缆的损耗。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束接头结构为多个,且所述集束接头结构用于安装在所述有源设备的左侧、右侧、上侧或者下侧。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本体包括天线罩及背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天线罩连接围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有反射板、移相器及校准网络板,所述校准网络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头馈线与所述校准网络板焊接,所述校准网络板通过第一馈线与所述移相器电性连接,所述反射板上设有至少两个辐射单元,所述移相器通过第二馈线与所述辐射单元电性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内还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反射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校准网络板浮动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校准网络板的一端与所述背板连接且所述背板之间设有第二防水密封圈,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校准网络板的一端装设有集束接头并伸出所述通孔外。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阵列天线还包括设置在天线本体背面的装饰罩,所述装饰罩通过转轴与所述天线本体可转动连接,用于罩设在所述有源设备外;所述装饰罩上开设有散热孔。一种天线系统,包括有源设备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天线,所述有源设备安装在所述天线本体的背板上或天线本体的天线罩背面,且所述有源设备与所述集束接头通过集束电缆电性连接。上述天线系统,天线本体与有源设备采用集束电缆连接,将集束接头设置在安装座上,安装座与集束接头整体安装在天线的背板上或者天线罩背面,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所在的平面呈θ的夹角,0°<θ≤45°(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纵向略为倾斜,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有源设备的接口轴线方向相对有一个小安装角),集束接头能与天线本体内部馈电网络连线,当集束电缆与所述有源设备及集束接头连接时,使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有源设备的接口轴线方向均相对于天线背板平行或者呈小于等于45°夹角,可有效降低对集束电缆的弯曲程度,降低集束电缆与集束接头及有源设备的插接操作难度,同时也可缩短集束电缆的长度和降低集束电缆的损耗。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源设备与所述天线本体分别独立封装;所述有源设备为射频组件;所述有源设备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及集束接头,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于天线本体的背板上或者天线本体的天线罩背面,所述集束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所在的平面呈θ的夹角,0°<θ≤4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及集束接头,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于天线本体的背板上或者天线本体的天线罩背面,所述集束接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的正法线方向垂直,或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轴线方向与所述背板或者天线罩背面所在的平面呈θ的夹角,0°<θ≤4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设有内腔;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用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背板或所述天线罩背面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端面及在所述第一安装端面上开设的第一安装孔;至少一个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端面呈大于或者等于45°且小于或者等于90°夹角的第二安装端面以及在所述第二安装端面上开设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集束接头装配于所述第二安装端面上,且所述集束接头的接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内腔及所述第一安装孔依次贯通形成与所述集束接头连接的接头馈线的第一出线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接头包括相连接的接头部与法兰部,所述接头部伸出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法兰部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内腔中,所述法兰部与第二安装端面连接;或者,所述接头部及法兰部均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外侧,所述法兰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端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接头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一防水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下相对间隔设置或者左右相邻间隔设置或者上下相向倾斜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法兰底壁、第一侧壁、顶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顶壁及所述第二侧壁依次围接凸设于所述法兰底壁上并形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安装端面由所述法兰底壁提供,所述第二安装端面由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提供。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束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底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红彬刘培涛游建军赖展军陈礼涛孙善球薛锋章李明超孙全有潘荫杰卢吉水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