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稳态电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281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稳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块状永磁体、线圈包、可逆磁体、导磁体、壳体,壳体上半部分内腔设有可逆磁体,可逆磁体周侧包覆有线圈包,可逆磁体上下表面为不同磁极,可逆磁体的磁轴与可逆磁体的几何中心轴线重合,可逆磁体上表面与壳体相贴合,壳体下半部分内腔设有导磁体,可逆磁体的下表面与导磁体相贴合,导磁体与壳体的下半部分内腔内壁之间设有若干独立块状永磁体,若干独立块状永磁体沿导磁体圆周均匀布置,相邻块状永磁体的极性排列保持一致,磁轴指向导磁体圆周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二种稳定状态,灵活可控瞬间完成无需持续供电,因此不会引起双稳态电磁铁持续发热,可见双稳态电磁铁是一种节能可靠的电‑磁转换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稳态电磁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磁铁
,具体的说是一种双稳态电磁铁。
技术介绍
电磁铁在工业控制中是一种重要的执行器件,电磁铁是一种电磁转换装置,在铁芯的外部缠绕与其功率相匹配的导电绕组,这种通有电流的线圈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以使铁芯更加容易磁化,电磁铁往往采用消磁较快的的软铁或硅钢材料来制做,这样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就随之消失,即通电生磁,断电无磁;另外还有一种失电型电磁铁,通电无磁,断电有磁;这二种电磁铁都有一种共同特点,就是只有一种稳定状态即单稳态,通电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状态属于非稳定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提供新型结构的双稳态电磁铁,可实现:一旦通电触发瞬间完成并确立所选电磁铁的状态(有磁或无磁)而后无需持续供电,也就是说一旦操作确立电磁铁的状态(有磁或无磁)无需外界提供任何能量来维持这种状态,而这种状态不会被轻易打破,可无限期维持,除非你重新选择另一种状态操作确立。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双稳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块状永磁体、线圈包、可逆磁体、导磁体、壳体,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内腔设有可逆磁体,可逆磁体周侧包覆有线圈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稳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块状永磁体(1)、线圈包(2)、可逆磁体(3)、导磁体(4)、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上半部分内腔设有可逆磁体(3),可逆磁体(3)周侧包覆有线圈包(2),可逆磁体的磁轴与可逆磁体的几何中心轴线重合,可逆磁体(3)上下表面为不同磁极,可逆磁体(3)的上表面与壳体(5)相贴合,所述壳体(5)的下半部分内腔设有导磁体(4),可逆磁体(3)的下表面与导磁体(4)相贴合,导磁体(4)与壳体(5)的下半部分内腔内壁之间设有若干独立的块状永磁体(1),若干独立块状永磁体(1)沿导磁体(4)圆周均匀布置,相邻块状永磁体的极性排列保持一致,相邻块状永磁体靠近外壳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稳态电磁铁,其特征在于,包括:块状永磁体(1)、线圈包(2)、可逆磁体(3)、导磁体(4)、壳体(5),所述壳体(5)的上半部分内腔设有可逆磁体(3),可逆磁体(3)周侧包覆有线圈包(2),可逆磁体的磁轴与可逆磁体的几何中心轴线重合,可逆磁体(3)上下表面为不同磁极,可逆磁体(3)的上表面与壳体(5)相贴合,所述壳体(5)的下半部分内腔设有导磁体(4),可逆磁体(3)的下表面与导磁体(4)相贴合,导磁体(4)与壳体(5)的下半部分内腔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神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