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886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包括密闭箱形结构的换热器箱体,所述换热器箱体的内腔为换热腔,还包括高温烟气供给管,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还平行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换热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采用水流双通道的结构,使导烟换热通道的内侧和外侧都流过待加热的冷水,进而使导烟换热通道的高温烟气充分冷凝放热,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刚排放出来工业废气和烟气中蕴含大量热能,该能量可以用换热器装置来对水进行加热,现有的换热器装置普片具有结构复杂,换热效率不高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包括密闭箱形结构的换热器箱体,所述换热器箱体的内腔为换热腔,还包括高温烟气供给管,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还平行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换热管。进一步的,单个所述换热管包括外壳管,所述外壳管的外壁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散热翅片,所述外壳管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外管,所述换热外管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内管;所述外壳管的内壁与所述换热外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所述换热外管内壁与所述换热内管外壁之间形成导烟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内管的管内为贯通的第二水流通道;所述外壳管的管内左端形成分流腔,所述外壳管的管内右端形成合流腔;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的左端共同连通连接分流腔,所述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的右端共同连通连接合流腔;还包括冷水进水管、热水出水管和烟气排出管;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分流腔,所述热水出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合流腔,所述烟气排出管连通所述导烟换热通道的右端,所述烟气排出管左端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所述换热腔。进一步的,所述导烟换热通道内成螺旋状盘旋设置有烟气引流螺旋帯,所述烟气引流螺旋帯的螺旋内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内管的外壁,所述烟气引流螺旋帯的螺旋外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外管的内壁;所述烟气引流螺旋帯将所述导烟换热通道分割成螺旋导烟换热通道;所述换热外管和换热内管的左端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有外壁为锥面的引流环,所述引流环的细端同轴心朝向所述冷水进水管的出口。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结构简单,采用水流双通道的结构,使导烟换热通道的内侧和外侧都流过待加热的冷水,进而使导烟换热通道的高温烟气充分冷凝放热,提高换热效率。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立体剖视图;附图3为单个换热管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单个换热管的正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至4所示的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包括密闭箱形结构的换热器箱体20,所述换热器箱体20的内腔为换热腔24,还包括高温烟气供给管21,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2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换热腔24;所述换热腔24内还平行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换热管22;本实施例的单个所述换热管22包括外壳管5,所述外壳管5的外壁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散热翅片25,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外管7,所述换热外管7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内管10;所述外壳管5的内壁与所述换热外管7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6,所述换热外管7内壁与所述换热内管10外壁之间形成导烟换热通道8,所述换热内管10的管内为贯通的第二水流通道11;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左端形成分流腔2,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右端形成合流腔1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6和第二水流通道11的左端共同连通连接分流腔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6和第二水流通道11的右端共同连通连接合流腔12;还包括冷水进水管1、热水出水管13和烟气排出管27;所述冷水进水管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分流腔2,所述热水出水管1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合流腔12,所述烟气排出管27连通所述导烟换热通道8的右端,所述烟气排出管27左端设置有连通口26,所述连通口26连通所述换热腔24。所述导烟换热通道8内成螺旋状盘旋设置有烟气引流螺旋帯9,所述烟气引流螺旋帯9的螺旋内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内管10的外壁,所述烟气引流螺旋帯9的螺旋外圈一体化连接所述换热外管7的内壁;所述烟气引流螺旋帯9将所述导烟换热通道8分割成螺旋导烟换热通道;烟气引流螺旋帯9在增加导烟换热通道8内的换热面积的同时还有效增加了高温烟气在导烟换热通道8的行程,使换热过程更加充分。所述换热外管7和换热内管10的左端一体化同轴心连接有外壁为锥面的引流环15,所述引流环15的细端同轴心朝向所述冷水进水管1的出口,引流环15的锥面导向作用使分流腔2在分流过程中更加均匀的分流冷水至第一水分流通道6和第二水分流通道11中。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整理如下:从锅炉排出的高温废气和烟气通过高温烟气供给管21流进换热腔24中,在换热腔24中的烟气充分接触外壳管5上的若干环形散热翅片25,进而部分热量通过环形散热翅片25传递给外壳管5,进而受到加热的外壳管5对第一水流通道6的外侧进行加热;随着换热腔24中的高温烟气的累积,换热腔24中的烟气分别从各个换热管22上的连通口26进入到导烟换热通道8的左端,并高温烟气整体沿着烟换热通道8向右流动,并最终通过烟气排出管27排出,在高温烟气流过烟换热通道8的过程中,高温烟气同时向换热外管7和换热内管10放出热量,进而同时对第1水流通道6和第二水流通道11中流过的水进行加热;采用水流双通道的结构,使烟换热通道8的内侧和外侧都流过待加热的冷水,进而使烟换热通道8的烟气充分放热。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箱形结构的换热器箱体(20),所述换热器箱体(20)的内腔为换热腔(24),还包括高温烟气供给管(21),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2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换热腔(24);所述换热腔(24)内还平行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换热管(22);单个所述换热管(22)包括外壳管(5),所述外壳管(5)的外壁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散热翅片(25),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外管(7),所述换热外管(7)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内管(10);所述外壳管(5)的内壁与所述换热外管(7)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6),所述换热外管(7)内壁与所述换热内管(10)外壁之间形成导烟换热通道(8),所述换热内管(10)的管内为贯通的第二水流通道(11);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左端形成分流腔(2),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右端形成合流腔(1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6)和第二水流通道(11)的左端共同连通连接分流腔(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6)和第二水流通道(11)的右端共同连通连接合流腔(12);还包括冷水进水管(1)、热水出水管(13)和烟气排出管(27);所述冷水进水管(1)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分流腔(2),所述热水出水管(1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合流腔(12),所述烟气排出管(27)连通所述导烟换热通道(8)的右端,所述烟气排出管(27)左端设置有连通口(26),所述连通口(26)连通所述换热腔(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器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箱形结构的换热器箱体(20),所述换热器箱体(20)的内腔为换热腔(24),还包括高温烟气供给管(21),所述高温烟气供给管(2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换热腔(24);所述换热腔(24)内还平行等距阵列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换热管(22);单个所述换热管(22)包括外壳管(5),所述外壳管(5)的外壁沿轴线阵列设置有若干环形散热翅片(25),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外管(7),所述换热外管(7)的管内同轴心设置有换热内管(10);所述外壳管(5)的内壁与所述换热外管(7)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水流通道(6),所述换热外管(7)内壁与所述换热内管(10)外壁之间形成导烟换热通道(8),所述换热内管(10)的管内为贯通的第二水流通道(11);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左端形成分流腔(2),所述外壳管(5)的管内右端形成合流腔(12);所述第一水流通道(6)和第二水流通道(11)的左端共同连通连接分流腔(2),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红戎恒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全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