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046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换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换热器筒体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和壳程介质出口;换热器筒体两端的两个封头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和管程介质出口;换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弓形折流板;弓形折流板与换热器筒体相接的一端为底端,弓形折流板靠近缺口处的一端为顶端;弓形折流板上贯通设置有若干通液槽孔,最底端的一个或多个通液槽孔为水平通孔,其余通液槽孔的孔口出液方向朝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倾斜,且从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到顶端,其余通液槽孔的孔口出液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换热器内的流动死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换热器内的流动死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换热器内的流动死区。

A heat exchanger for improving heat exchang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常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动力等工业领域中。管壳式换热器内通常会设置有折流板,以提高换热效率,其中垂直弓形的折流板的结构形式在工业中采用较为普遍。在换热器内的多个弓形折流板缺口交错设置,使介质流体迂回流动,但在弓形折流板的边缘处容易产生流动死区,流动死区的存在容易引起结垢,还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可以减少换热器内的流动死区。
[000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筒体,换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换热器筒体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和壳程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筒体的两端通过管板隔出两个封头,两个封头内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和管程介质出口;所述换热器筒体内设置有若干竖向的弓形折流板,所述弓形折流板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换热管的若干安装孔;弓形折流板与换热器筒体相接的一端为底端,弓形折流板靠近缺口处的一端为顶端;所述弓形折流板上贯通设置有若干通液槽孔,最底端的一个或多个通液槽孔为水平通孔,其余通液槽孔的孔口出液方向朝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倾斜,且从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到顶端,其余通液槽孔的孔口出液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
[0005]进一步地,若干安装孔竖向设置有多排,同一排内的安装孔水平等距排列,相邻排的安装孔交错设置;若干所述通液槽孔均为横向长条状,所述通液槽孔设置在相邻两排安装孔之间。
[0006]进一步地,所述通液槽孔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半圆状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对应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安装孔之间。
[0007]进一步地,相邻两排安装孔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通液槽孔为一组通液单元,相邻两个通液单元内的通液槽孔交错设置。
[0008]进一步地,从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到顶端,若干所述通液槽孔的宽度逐渐减小。
[0009]进一步地,从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到顶端,若干通液槽孔上的弧形槽的半径逐渐减小。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设置有通液槽孔,壳程介质通过通液槽孔从弓形折流板的底端流过,从而减少流动死区;从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到顶端,通液槽孔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能更好地将介质流体导向弓形折流板的底端;从弓形折流板的底端到顶端,通液槽孔的宽度逐渐减小,使得绝大部分的介质流体仍沿交错设置的折
流板的缺口迂回流动,降低通液槽孔对折流板的折流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0011]附图1为本技术的换热器筒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2为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3为折流板上的通液槽孔的宽度和倾斜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附图1至3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筒体1,换热器筒体1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2和壳程介质出口3。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通过管板4隔出两个封头5,两个封头5内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6和管程介质出口7。所述换热器筒体1内设置有若干竖向的弓形折流板8,若干弓形折流板8的缺口上下交错设置,所述弓形折流板8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换热管的若干安装孔9。将弓形折流板8与换热器筒体1相接的一端视为底端,将弓形折流板8靠近缺口处的一端视为顶端,以方便对弓形折流板8的结构进行描述。
[0016]所述弓形折流板8上贯通设置有若干通液槽孔10,最底端的一个或多个通液槽孔10为水平通孔,其余通液槽孔10的孔口出液方向朝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倾斜,且从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到顶端,其余通液槽孔10的孔口出液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通液槽孔10的存在,使得壳程介质可以从通液槽孔10流经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以减少流动死区。通液槽孔10孔口的出液方向朝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倾斜,更好地将壳程介质导向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
[0017]如附图3中所示,若干安装孔9竖向设置有多排,同一排内的安装孔9水平等距排列,相邻排的安装孔9交错设置。若干所述通液槽孔10均为横向长条状,所述通液槽孔10设置在相邻两排安装孔9之间,使通液槽孔10对弓形折流板8的结构强度的削弱作用小。
[0018]所述通液槽孔1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半圆状的弧形槽11,所述弧形槽11对应位于同一排的相邻两个安装孔9之间,在不影响弓形折流板8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提高通液槽孔10的孔口面积。
[0019]相邻两排安装孔9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通液槽孔10为一组通液单元,相邻两个通液单元内的通液槽孔10交错设置,对弓形折流板8的结构强度的削弱作用小。
[0020]从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到顶端,若干所述通液槽孔10的宽度逐渐减小。从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到顶端,若干通液槽孔10上的弧形槽11的半径逐渐减小。使得绝大部分的介质流体仍沿交错设置的弓形折流板8的缺口迂回流动,降低通液槽孔10对折流板的折流作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筒体(1),换热器筒体(1)内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侧面分别设置有壳程介质进口(2)和壳程介质出口(3);所述换热器筒体(1)的两端通过管板(4)隔出两个封头(5),两个封头(5)内分别设置有管程介质进口(6)和管程介质出口(7);所述换热器筒体(1)内设置有若干竖向的弓形折流板(8),所述弓形折流板(8)上设置有用以安装换热管的若干安装孔(9);弓形折流板(8)与换热器筒体(1)相接的一端为底端,弓形折流板(8)靠近缺口处的一端为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折流板(8)上贯通设置有若干通液槽孔(10),最底端的一个或多个通液槽孔(10)为水平通孔,其余通液槽孔(10)的孔口出液方向朝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倾斜,且从弓形折流板(8)的底端到顶端,其余通液槽孔(10)的孔口出液方向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换热效果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若干安装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恒军李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全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