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烟的净化治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782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烟的净化治理工艺,其装置包括缓冲罐、烟气风机、沥青管式炉、烟气换热器、焚烧炉、燃烧器、空气风机、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冷空气切断阀、煤气调节阀和废气调节阀。利用焚烧炉焚烧沥青烟产生的高温废气送入沥青管式炉加热沥青,同时利用沥青管式炉排放的废气回流循环预热沥青烟。其有益效果是:采用焚烧炉与沥青管式炉结合工艺,可彻底净化沥青烟气,不仅解决了烟气管回火、爆炸问题,提高了焚烧炉的安全性,同时废气余热得到了循环再利用,降低了焚烧炉的运行费用,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烟的净化治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焦化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烟的净化治理工艺。
技术介绍
改质沥青作为焦油加工行业中的一种重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石墨电极、电极黏结剂等产品。改质沥青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经沥青管式炉循环加热后,在反应釜内进行热聚合反应而制得的。在改质沥青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的沥青烟,对人体和动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尤其是沥青烟中的苯并芘具有极强的致癌性,因此对沥青烟的净化治理十分必要。目前,沥青烟的治理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静电捕集法、焚烧法等。除焚烧法外,其余方法均存在净化率不高,净化不彻底的问题。焚烧法是将沥青烟在1000℃以上的温度下被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0,以达到无害化排放目的,是目前最为彻底的沥青烟气净化治理工艺。然而,在改质沥青生产中,焚烧法的推广使用却很少,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1)焚烧法需要的燃料消耗量大,运行费用太高;2)焚烧后的高温废气量太小,用余热锅炉或导热油换热器回收余热,设备投资大,但有效的收益小;3)高温废气不能直接排放大气,用水直接或间接冷却废气,造成能量浪费;4)沥青烟排放不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烟的净化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改质沥青工段来的沥青烟进入由缓冲罐,由烟气风机导入烟气换热器进行预热,温度升至150~180℃;2)预热后的沥青烟进入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后的高温废气送入沥青管式炉;由温度传感器控制与其连锁的煤气调节阀自动控制煤气管的煤气量,使焚烧炉的焚烧温度在1000~1100℃之间;3)沥青管式炉辐射段上部的低温废气温度在500~600℃之间,与焚烧炉高温废气混合后温度在600~700℃间,混合后废气进入对流段回收其余热后由烟囱排放大气;4)改质沥青工段来的循环沥青经沥青管式炉的对流段换热、辐射段加热,温度由370℃升到3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质沥青生产过程中沥青烟的净化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改质沥青工段来的沥青烟进入由缓冲罐,由烟气风机导入烟气换热器进行预热,温度升至150~180℃;2)预热后的沥青烟进入焚烧炉进行焚烧,焚烧后的高温废气送入沥青管式炉;由温度传感器控制与其连锁的煤气调节阀自动控制煤气管的煤气量,使焚烧炉的焚烧温度在1000~1100℃之间;3)沥青管式炉辐射段上部的低温废气温度在500~600℃之间,与焚烧炉高温废气混合后温度在600~700℃间,混合后废气进入对流段回收其余热后由烟囱排放大气;4)改质沥青工段来的循环沥青经沥青管式炉的对流段换热、辐射段加热,温度由370℃升到380℃后,再返回改质沥青工段;5)当温度传感器测得焚烧炉温度高于1200℃时,控制与其连锁的冷空气切断阀自动打开,向焚烧炉膛内通入冷空气,进行强制降温;6)当压力传感器测得焚烧炉前烟气的压力低于安全焚烧压力时,自动控制与其连锁的废气调节阀的开度,将沥青管式炉烟囱排放的废气回流至烟气风机前的冷烟气管,使烟气压力控制在安全压力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强朱传平杨雪松单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