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520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损内齿轮,旨在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结构简单以及耐磨损效果好的内齿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本体包括内轮骨以及外轮骨,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和外轮骨的安装轴孔,外轮骨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所述外轮骨包括定位环槽,定位环槽的槽底上设有储油机构,储油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上的储油环槽、设置于储油环槽和定位环槽侧壁之间且呈环形整列设置的若干连通槽以及一端与导油槽连通另一端与齿轮部连通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槽宽由定位环槽的槽底往槽口方向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传动配件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损内齿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动配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耐磨损内齿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内齿轮,它包括本体。传统的内齿轮,因为齿轮部设置于内侧壁,对齿轮部的润滑就显得不方便,因此容易造成齿轮部的磨损,所以如何提高对内齿轮部的润滑效果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结构简单以及耐磨损效果好的内齿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内轮骨以及外轮骨,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和外轮骨的安装轴孔,外轮骨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所述外轮骨包括定位环槽,定位环槽的槽底上设有储油机构,储油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槽底上的储油环槽、设置于储油环槽和定位环槽侧壁之间且呈环形整列设置的若干连通槽以及一端与导油槽连通另一端与齿轮部连通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槽宽由定位环槽的槽底往槽口方向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包括内轮骨以及外轮骨,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和外轮骨的安装轴孔,外轮骨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为了提高对齿轮部的润滑效果,外轮骨包括定位环槽,通过在定位环槽的槽底上设有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内轮骨(10)以及外轮骨(11),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10)和外轮骨(11)的安装轴孔(12),外轮骨(11)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2),所述外轮骨(11)包括定位环槽(13),定位环槽(13)的槽底上设有储油机构,储油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13)槽底上的储油环槽(30)、设置于储油环槽(30)和定位环槽(13)侧壁之间且呈环形整列设置的若干连通槽(31)以及一端与导油槽(32)连通另一端与齿轮部(2)连通的导油槽(32),所述导油槽(32)的槽宽由定位环槽(13)的槽底往槽口方向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损内齿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内轮骨(10)以及外轮骨(11),本体上设有依次贯穿内轮骨(10)和外轮骨(11)的安装轴孔(12),外轮骨(11)的内壁上设有齿轮部(2),所述外轮骨(11)包括定位环槽(13),定位环槽(13)的槽底上设有储油机构,储油机构包括设置于定位环槽(13)槽底上的储油环槽(30)、设置于储油环槽(30)和定位环槽(13)侧壁之间且呈环形整列设置的若干连通槽(31)以及一端与导油槽(32)连通另一端与齿轮部(2)连通的导油槽(32),所述导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西波董霞芳董服政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敬炜塑料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