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滤渣抱叉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47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载机滤渣抱叉斗,涉及装载机制造技术领域,包括铲斗本体,铲斗本体通过第一铰轴与动臂相铰接,铲斗本体通过第二铰轴与拉杆相铰接,铲斗本体包括两块侧刀板和连接在两块侧刀板之间的主刀板,在两块侧刀板的后边缘处间隔设有多根支承横柱,在多根支承横柱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后板,多块弧形后板的前端与主刀板连接;在铲斗本体上铰接有由动力缸驱动开合的上叉体,上叉体包括两根分别通过叉销轴与铲斗本体铰接的弧形梁,在两根弧形梁上间隔设有多根横杆,在多根横杆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前板;在弧形后板上设有与动臂相撞接的限位块。较之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装载机的铲斗无法完成物料在铲装过程中进行筛分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载机滤渣抱叉斗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载机制造
,尤其是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可将所铲装的物料进行筛分的铲斗。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装载机铲斗均具有铲斗本体,所述铲斗本体通过铰接在所述铲斗本体后斗壁下部的第一铰轴与动臂相铰接,所述铲斗本体通过铰接在所述铲斗本体后斗壁上部的第二铰轴上的拉杆与摇臂相铰接。通常装载机的铲斗都是用于煤场、沙场、矿厂、钢厂及公路铁路建设的物料的铲装、搬运、挖掘、装卸及转运等;这种装载机的铲斗无法完成物料在铲装过程中进行筛分的作业,如何能使铲斗具有筛分功能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工程机械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载机滤渣抱叉斗,以解决现有装载机的铲斗无法完成物料在铲装过程中进行筛分作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装载机滤渣抱叉斗包括铲斗本体,所述铲斗本体通过第一铰轴与动臂相铰接,所述铲斗本体通过第二铰轴与拉杆相铰接,所述铲斗本体包括两块侧刀板和连接在两块所述侧刀板之间的主刀板,在两块所述侧刀板的后边缘处间隔设有多根支承横柱,在多根所述支承横柱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后板,多块所述弧形后板的前端与所述主刀板连接;在所述铲斗本体上铰接有由动力缸驱动开合的上叉体,所述上叉体包括两根分别通过叉销轴与所述铲斗本体铰接的弧形梁,在两根所述弧形梁上间隔设有多根横杆,在多根所述横杆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前板;在所述弧形后板上设有与所述动臂相撞接的限位块。上述装载机滤渣抱叉斗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动力缸为油缸,所述弧形梁通过穿装在后端的销孔上的所述上销轴与所述油缸的活动端铰接,所述油缸的固定端通过下销轴与所述铲斗本体的所述弧形后板铰接;所述弧形梁上设有穿装所述叉销轴的销轴孔,所述销轴孔位于所述弧形梁的前端与所述销孔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铲斗本体上穿装所述叉销轴的叉销孔设在近所述侧刀板处的多块所述弧形后板的伸出部上;所述铲斗本体于所述叉销孔下方设有穿装所述下销轴的下销轴孔。进一步的:所述铲斗本体于中部的多块所述弧形后板上设有穿装所述第二铰轴的第二铰孔;所述铲斗本体分别于所述第二铰孔两侧的多块所述弧形后板上设有穿装所述第一铰轴的第一铰孔并在与所述第二铰孔平齐处设有一块所述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铲斗本体于所述弧形后板的底部设有防磨底板。进一步的:所述铲斗本体于近所述支承横柱处的所述弧形后板上分别设有用于所述第一铰孔、所述第二铰孔和所述下销轴孔的防护封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铲斗本体在两块侧刀板的后边缘处间隔设有多根支承横柱,并在多根支承横柱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后板,及在铲斗本体上铰接有由动力缸驱动开合的上叉体,而上叉体包括在两根弧形梁上间隔设有多根横杆,并在多根横杆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前板,同时又在弧形后板上设有与动臂相撞接的限位块,在采用本装载机滤渣抱叉斗铲装物料前,通过油缸驱动上叉体张开,然后铲装物料进铲斗本体内后,通过油缸驱动上叉体闭合在铲斗本体上将物料抱紧,再通过驱动装载机工作装置来回收卸斗,并让铲斗本体上的两块限位块来回撞击动臂,小块物料则通过相邻的弧形后板之间的间隙和相邻的弧形前板之间的间隙掉落,从而实现筛分过滤所需筛分的物料,解决现有装载机的铲斗无法完成物料在铲装过程中进行筛分作业的问题,满足了用户对装载机功能多样化的需要,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竟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铲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K向视图。图4是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叉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和图6是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叉体张开和闭合时的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装载机滤渣抱叉斗包括铲斗本体1,本实施例的铲斗本体1包括两块侧刀板1-2和连接在两块侧刀板1-2之间的主刀板1-1,主刀板1-1位于两块侧刀板1-2的前部;在两块侧刀板1-2的后边缘处间隔设有多根支承横柱1-3,在多根支承横柱1-3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后板,多块弧形后板的前端与主刀板连接1-2;铲斗本体1通过第一铰轴(图中未示出)与动臂6相铰接,铲斗本体通1过第二铰轴(图中未示出)与拉杆5相铰接,本实施例的铲斗本体1于中部的两块弧形后板的上部开设有穿装第二铰轴的第二铰孔,这两块弧形后板分别为弧形后板1-9和弧形后板1-10,在弧形后板1-9和弧形后板1-10的上部的边缘处均设有相对应的穿装第二铰轴的第二铰孔;铲斗本体1分别于第二铰孔两侧的四块弧形后板上开设有穿装第一铰轴的第一铰孔,其中的两块弧形后板为弧形后板1-11和弧形后板1-12,在这两块弧形后板的下部的边缘处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穿装第一铰轴4的第一铰孔,并在与第二铰孔平齐处的弧形后板1-11和弧形后板1-12之间设有一块限位块1-15,限位块1-15的一端与弧形后板1-12连接,限位块1-15的另一端与弧形后板1-11连接;另外的两块弧形后板为弧形后板1-13和弧形后板1-14,在这两块弧形后板的下部的边缘处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穿装第一铰轴的第一铰孔,并在与第二铰孔平齐处设有一块限位块1-8,限位块1-8的一端与弧形后板1-13连接,限位块1-8的另一端与弧形后板1-14连接;本实施例的铲斗本体于弧形后板的底部设有四块防磨底板1-16;在铲斗本体1上铰接有由动力缸驱动开合的上叉体2,本实施例的动力缸为油缸8;上叉体2包括两根分别通过叉销轴7与铲斗本体1铰接的弧形梁2-1,本实施例的铲斗本体1上穿装叉销轴的叉销孔设在近侧刀板处的四块弧形后板的伸出部上,其中的两块弧形后板为弧形后板1-5和弧形后板1-4,在这两块弧形后板伸出最上一根支承横柱1-3的伸出部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穿装叉销轴7的叉销孔,于叉销孔下方的弧形后板1-5和弧形后板1-4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穿装下销轴4的下销轴孔;另外的两块弧形后板为弧形后板1-6和弧形后板1-7,在这两块弧形后板伸出最上一根支承横柱1-3的伸出部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穿装叉销轴7的叉销孔,于叉销孔下方的弧形后板1-6和弧形后板1-7上均开设有相对应的穿装下销轴4的下销轴孔;在两根弧形梁2-1上间隔穿装有多根横杆2-2,在多根横杆2-2上间隔穿装有多块弧形前板2-3;两根弧形梁2-1均通过穿装在后端的销孔2-4上的上销轴9与油缸8的活动端铰接,油缸8的固定端通过下销轴4与铲斗本体1上的弧形后板铰接;在每根弧形梁2-1上均开设有穿装叉销轴7的销轴孔2-5,销轴孔2-5位于弧形梁的前端与销孔2-4之间,如图4所示。铲斗本体1于近支承横柱处的弧形后板上分别设有用于第一铰孔、第二铰孔和下销轴孔防护的防护封板,这些封板分别是位于弧形后板1-5和弧形后板1-4之间的用于下销轴孔防护的防护封板1-17,位于弧形后板1-6和弧形后板1-7之间的用于下销轴孔防护的防护封板1-20;位于弧形后板1-13和弧形后板1-14之间的用于第一铰孔防护的防护封板1-18,位于弧形后板1-11和弧形后板1-12之间的用于第一铰孔防护的防护封板1-19;位于弧形后板1-9和弧形后板1-10之间的用于第二铰孔防护的防护封板1-21。采用本装载机滤渣抱叉斗铲装物料前,通过油缸8驱动上叉体2张开,如图5的虚线A处和图6的虚线B处,然后铲装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载机滤渣抱叉斗,包括铲斗本体,所述铲斗本体通过第一铰轴与动臂相铰接,所述铲斗本体通过第二铰轴与拉杆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本体包括两块侧刀板和连接在两块所述侧刀板之间的主刀板,在两块所述侧刀板的后边缘处间隔设有多根支承横柱,在多根所述支承横柱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后板,多块所述弧形后板的前端与所述主刀板连接;在所述铲斗本体上铰接有由动力缸驱动开合的上叉体,所述上叉体包括两根分别通过叉销轴与所述铲斗本体铰接的弧形梁,在两根所述弧形梁上间隔设有多根横杆,在多根所述横杆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前板;在所述弧形后板上设有与所述动臂相撞接的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载机滤渣抱叉斗,包括铲斗本体,所述铲斗本体通过第一铰轴与动臂相铰接,所述铲斗本体通过第二铰轴与拉杆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斗本体包括两块侧刀板和连接在两块所述侧刀板之间的主刀板,在两块所述侧刀板的后边缘处间隔设有多根支承横柱,在多根所述支承横柱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后板,多块所述弧形后板的前端与所述主刀板连接;在所述铲斗本体上铰接有由动力缸驱动开合的上叉体,所述上叉体包括两根分别通过叉销轴与所述铲斗本体铰接的弧形梁,在两根所述弧形梁上间隔设有多根横杆,在多根所述横杆上间隔设有多块弧形前板;在所述弧形后板上设有与所述动臂相撞接的限位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滤渣抱叉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缸为油缸,所述弧形梁通过穿装在后端的销孔上的所述上销轴与所述油缸的活动端铰接,所述油缸的固定端通过下销轴与所述铲斗本体的所述弧形后板铰接;所述弧形梁上设有穿装所述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其新邹广平古灿民谢雁成陆丹丹尚进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