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7146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油路轴,底座上还转动安装有用于连接旋转液压设备的旋转轴;旋转轴与油路轴内外嵌套且转动配合;在旋转轴和油路轴内分别设有油路且在两者的配合面上设有与各自油路相连的油口;旋转轴和油路轴的油口位置相互配合,其中至少一者的油口为环形用于在两者相对转动下保持油口的连通。本设备在提供对旋转液压设备的支撑力的同时,通过该装置将液压站设置在旋转液压设备外部,并为旋转液压设备内部的油路提供动力供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供油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有许多旋转设备或装置内部需要液压系统供油,一般不宜将液压站同时放入旋转设备或装置内,避免机构过于复杂,导致维修困难或液压漏油。将液压站布置在旋转设备或装置外,通过提供供油装置,将提供液压油进入旋转设备或装置内,提供旋转设备或装置内动作机构的相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支撑装置,在提供对旋转液压设备的支撑力的同时,通过该装置将液压站设置在旋转液压设备外部,并为旋转液压设备内部的油路提供动力供应。一种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油路轴,底座上还转动安装有用于连接旋转液压设备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油路轴内外嵌套且转动配合;在旋转轴和油路轴内分别设有油路且在两者的配合面上设有与各自油路相连的油口;旋转轴和油路轴的油口位置相互配合,其中至少一者的油口为环形用于在两者相对转动下保持油口的连通。两者的配合面是相对于旋转轴与油路轴内外嵌套的方式而言的,即该配合面是指嵌套在内部的部件的外壁,与嵌套在外部的部件的内壁。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采用固定的油路轴和转动的旋转轴实现动、静配合的供油体系,且在动、静转换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油口,实现油口实时连通,为旋转液压设备内部的油路提供稳定的动力供应,能够满足旋转液压设备的内动力所需。进一步地,在旋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中间轴套,旋转轴通过该中间轴套转动套装在所述油路轴上;旋转轴内的油路延伸至中间轴套的内壁形成第一油口;油路轴内的油路延伸至油路轴的外壁形成与第一油口相配合的第二油口。进一步地,旋转轴以及中间轴套内的油路为向旋转液压设备供油的第一油路,油路轴内的油路为用于连接液压站的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均为两条且分别作为进、出油路。向旋转液压设备供油可以是油体从第一油路运输至旋转液压设备中,也可以是油体从旋转液压设备运输至第一油路中。进、出油路均集中在该液压旋转供油装置中,提高装置整体集成度,优化部件的布局,当然,进、出油口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与旋转液压设备连接的两个不同部位,而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仅作为进/出油路。进一步地,在中间轴套与旋转轴连接的端面,设有环绕第一油路的凹槽,且在该凹槽内嵌装有用于避免配合面油体泄漏的密封件。密封件可安装于旋转轴的端面或油路轴的端面,且为了避免密封件的安装使中间轴套与旋转轴的配合面产生间隙,优选在配合面的任意一面中设有与密封件配合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路沿油路轴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油口径向设置在第二油路靠近旋转轴一侧,在第二油路远离第二油口的一侧径向设有延伸至油路轴的外壁的第三油口,所述第三油口连接有接头,并通过该接头与液压站的第一油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相配合处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通、堵的堵头。由于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中至少一者为环形,故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相配合处特指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连通的部分,且堵头用于通堵不为环形的油口。进一步地,底座上设有承载旋转轴的托轮,所述托轮与旋转轴通过各自的外周面相互接触配合,在托轮与旋转轴的外周面上设有相互配合的轴向定位结构。为增强托轮对旋转轴的承载稳定性,托轮至少设有两个,且相对布置在旋转轴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轴向定位结构包括:环形凸台,环布在托轮与旋转轴中一者的外壁上;环形凹槽,环布在托轮与旋转轴中另一者的外壁上,且与所述环形凸台相互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轴远离油路轴的一端设有与旋转液压设备配合连接的法兰,旋转轴内的油路延伸至该端面形成轴向的第四油口,所述第四油口连接有接头,并通过该接头与旋转液压设备的第二油管连接。法兰设置在旋转轴远离油路轴的一端的端部的外周,可提高旋转轴与液压旋转设备的配合的紧密度。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用于为旋转液压设备提供动力的电机,所述旋转液压设备的相对两侧安装有两根旋转轴,所述的两根旋转轴中,一者与所述油路轴配合连接,另一者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配合连接。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采用固定的油路轴和转动的旋转轴实现动、静配合的供油体系,且在动、静转换部位设有至少一个环形油口,实现油口实时连通,为旋转液压设备内部的油路提供稳定的动力供应,能够满足旋转液压设备的内动力所需。附图说明图1为旋转液压设备的外围部件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除去底座和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旋转轴和油路轴的结构连接以及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油路的示意图。图中:1、减速电机;2、联轴器;3、旋转支撑装置;301、旋转轴;302、中间轴套;303、油路轴;304、旋转端盖;305、轴支座;306、螺母;307、接头;308、第二油管;309、法兰;310、第一油管;311、第一螺孔;312、第一螺钉;313、密封圈;314、堵头;315、环形凹槽;316、第一油路;317、第二油路;318、第一油口;319、第二油口;320、第三油口;321、第四油口;322、底座;323、承载件;3231、托轮;3232、托轮轴;3233、轴承;3234、环形凸台;324、第二螺钉;4、旋转液压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一般旋转装置或设备均有2个支撑底座,一端的支撑底座连接有旋转动力,另一端的支撑底座负责旋转装置或设备内部油路动力的供应,满足旋转装置内动力需求。本技术的旋转支撑装置即为为旋转装置或设备提供油路动力供应的装置。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旋转液压设备4中,其相对两侧安装有两根旋转轴301,其中一根旋转轴301连接有联轴器2,并通过联轴器2连接用于为旋转液压设备4提供动力的减速电机1;另一根旋转轴301作为旋转支撑装置3的一部分,为旋转液压设备4的油路提供动力供应。如图2~4所示,旋转支撑装置3包括底座322,底座322上安装有承载件323,并通过承载件323转动配合有旋转轴301,在旋转轴301靠近旋转液压设备4的端部设有法兰309,并通过该法兰309与旋转液压设备4进行固接。旋转支撑装置3还包括与底座322固定连接的油路轴303,旋转轴301远离旋转液压设备4的一端连接有中间轴套302,且该中间轴套302的端面设有安装腔体,油路轴303位于安装腔体内部,并在中间轴套302的端面连接有用于封闭该安装腔体的旋转端盖304。其中,旋转轴301、中间轴套302与油路轴303均为水平设置。油路轴303由中间轴套302内部向远离中间轴套302的方向延伸,在延伸部位连接有固定安装在底座322上的轴支座305,并通过螺母306将轴支座305与油路轴303固定。在旋转轴301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凹槽315,并通过该环形凹槽315与承载件323配合连接,结合图5所示,承载件323包括与底座322连接的托轮轴3232以及套设在托轮轴3232外的托轮3231,托轮3231与托轮轴3232之间通过轴承3233转动配合。在托轮3231的外壁上设有环形凸台3234,环形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油路轴,底座上还转动安装有用于连接旋转液压设备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油路轴内外嵌套且转动配合;在旋转轴和油路轴内分别设有油路且在两者的配合面上设有与各自油路相连的油口;旋转轴和油路轴的油口位置相互配合,其中至少一者的油口为环形用于在两者相对转动下保持油口的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油路轴,底座上还转动安装有用于连接旋转液压设备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与油路轴内外嵌套且转动配合;在旋转轴和油路轴内分别设有油路且在两者的配合面上设有与各自油路相连的油口;旋转轴和油路轴的油口位置相互配合,其中至少一者的油口为环形用于在两者相对转动下保持油口的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轴的端部固定有中间轴套,旋转轴通过该中间轴套转动套装在所述油路轴上;旋转轴内的油路延伸至中间轴套的内壁形成第一油口;油路轴内的油路延伸至油路轴的外壁形成与第一油口相配合的第二油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轴以及中间轴套内的油路为向旋转液压设备供油的第一油路,油路轴内的油路为用于连接液压站的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均为两条且分别作为进、出油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间轴套与旋转轴连接的端面,设有环绕第一油路的凹槽,且在该凹槽内嵌装有用于避免配合面油体泄漏的密封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路沿油路轴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油口径向设置在第二油路靠近旋转轴一侧,在第二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德祥刘志强徐成杰邵尤亮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