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锵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37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公开了一种利用拉线钩挑动锚索,进行绕缠收缩,在绕缠收缩时相互之间形成摩擦,进而对锚索进行紧固的紧固器。能够针对锚索松动位置进行紧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且中部向主体板外侧弧形凸面方向弯曲,两组固定板分别置于主体板上,且分别位于弯曲部分的两侧,每组固定板由两个固定板组成,且分别置于主体板的上侧和下侧,同组内的两个固定板相互平行,两个支撑板分别置于靠上的两个固定板上,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的连接位置为弧形过渡,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穿过两个支撑板,所述传动杆一端开有辅助驱动孔,棘轮组置于传动杆一端上,驱动杆置于棘轮组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
本技术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涉及一种煤矿采掘对围岩进行支护时,对锚索进行拉紧固定的紧固器,属于煤矿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拉线钩挑动锚索,进行绕缠收缩,在绕缠收缩时相互之间形成摩擦,进而对锚索进行紧固的紧固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井下进行采掘施工时,为了保证巷道安全,需要对巷道进行支护,通常在围岩进行支护时,通过锚索、锚杆和钢带进行固定,通过锚索交错形成网状,并利用锚杆将其固定,对围岩形成支护,但在采掘过程中,随着设备震动以及其他外来影响,锚索会出现松动,影响对围岩的支护强度,因此需要对锚索进行紧固,但由于锚索沿线通过多个锚杆进行紧固,而现有的紧固器都是需要从端部进行牵拉紧固,会对其他位置造成影响,涉及面大,不能单一的在松动位置进行紧固,不能将松动的位置通过外部调节预紧,现有的一些紧固结构体积较大,工作所需要的回转空间大,不适合井下狭小空间使用,且在对锚索进行收紧后,主要是通过紧固件进行拉紧,不能在锚索之间形成自锁紧,且在松弛严重时,单向收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技术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提供了一种利用拉线钩挑动锚索,进行绕缠收缩,在绕缠收缩时相互之间形成摩擦,进而对锚索进行紧固的紧固器。能够针对锚索松动位置进行紧固。本技术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由主体板、轴套、导向轮、辅助驱动孔、拉线钩、挡环、主动辊、支撑板、棘轮组、传动杆、驱动杆和固定板组成,所述主体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且中部向主体板外侧弧形凸面方向弯曲,两组固定板分别置于主体板上,且分别位于弯曲部分的两侧,每组固定板由两个固定板组成,且分别置于主体板的上侧和下侧,同组内的两个固定板相互平行,两个支撑板分别置于靠上的两个固定板上,所述支撑板和固定板的连接位置为弧形过渡,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穿过两个支撑板,所述传动杆一端开有辅助驱动孔,棘轮组置于传动杆一端上,驱动杆置于棘轮组上,主动辊置于传动杆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多个拉线钩等距置于主动辊外圈,所述拉线钩上置有橡胶垫,两个挡环分别套置于传动杆上,且分别位于主动辊的两侧,所述挡环和传动杆之间置有轴承,两个导向轮分别置于两组固定板上,所述导向轮位于对应固定板组内的两个固定板之间,且导向轮上的轴通过轴套置于固定板上,所述导向轮外圈开有环形凹槽。使用时,当对锚索进行紧固时,首先将本技术放置在围岩上锚索的松动位置,并且使锚索的钢丝绳从两个导向轮上的环形凹槽内穿过,靠下的拉线钩钩在锚索上,然后握住驱动杆,手动转动驱动杆,驱动杆通过棘轮组带动传动杆转动,棘轮组对传动杆进行防反转,传动杆带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带动拉线钩转动,拉线钩钩在锚索上,进而在转动过程将锚索逐步缠绕在主动辊上,进而针对锚索的松动位置进行紧固,两个导向轮对锚索进行导向,进而双向对锚索进行收紧,收紧效率更高,锚索缠绕在主动辊上,相互之间形成摩擦自锁紧,在锁紧后期手动难以转动驱动杆时,可以在辅助驱动孔内插入摇杆,便于对传动杆进行旋转,达到利用拉线钩挑动锚索,进行绕缠收缩,在绕缠收缩时相互之间形成摩擦,进而对锚索进行紧固的目的。有益效果。一、体积较小,转动时所需的回转空间小,更加适用于井下狭小的空间。二、能够针对锚索松动位置进行紧固。三、利用锚索绕缠摩擦形成自锁,加强锚索紧固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的立体结构图。附图中其中零件为:主体板(1),轴套(2),导向轮(3),辅助驱动孔(4),拉线钩(5),挡环(6),主动辊(7),支撑板(8),棘轮组(9),传动杆(10),驱动杆(11),固定板(12)。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是这样实现的,由主体板(1)、轴套(2)、导向轮(3)、辅助驱动孔(4)、拉线钩(5)、挡环(6)、主动辊(7)、支撑板(8)、棘轮组(9)、传动杆(10)、驱动杆(11)和固定板(12)组成,所述主体板(1)为弧形板状结构,且中部向主体板(1)外侧弧形凸面方向弯曲,两组固定板(12)分别置于主体板(1)上,且分别位于弯曲部分的两侧,每组固定板(12)由两个固定板(12)组成,且分别置于主体板(1)的上侧和下侧,同组内的两个固定板(12)相互平行,两个支撑板(8)分别置于靠上的两个固定板(12)上,所述支撑板(8)和固定板(12)的连接位置为弧形过渡,传动杆(10)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穿过两个支撑板(8),所述传动杆(10)一端开有辅助驱动孔(4),棘轮组(9)置于传动杆(10)一端上,驱动杆(11)置于棘轮组(9)上,主动辊(7)置于传动杆(10)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板(8)之间,多个拉线钩(5)等距置于主动辊(7)外圈,所述拉线钩(5)上置有橡胶垫,两个挡环(6)分别套置于传动杆(10)上,且分别位于主动辊(7)的两侧,所述挡环(6)和传动杆(10)之间置有轴承,两个导向轮(3)分别置于两组固定板(12)上,所述导向轮(3)位于对应固定板(12)组内的两个固定板(12)之间,且导向轮(3)上的轴通过轴套(2)置于固定板(12)上,所述导向轮(3)外圈开有环形凹槽。使用时,当对锚索进行紧固时,首先将本技术放置在围岩上锚索的松动位置,并且使锚索的钢丝绳从两个导向轮(3)上的环形凹槽内穿过,靠下的拉线钩(5)钩在锚索上;其次握住驱动杆(11),手动转动驱动杆(11),驱动杆(11)通过棘轮组(9)带动传动杆(10)转动,棘轮组(9)对传动杆(10)进行防反转,传动杆(10)带动主动辊(7)转动,主动辊(7)带动拉线钩(5)转动,拉线钩(5)钩在锚索上,进而在转动过程将锚索逐步缠绕在主动辊(7)上,进而针对锚索的松动位置进行紧固,两个导向轮(3)对锚索进行导向,进而双向对锚索进行收紧,收紧效率更高,锚索缠绕在主动辊(7)上,相互之间形成摩擦自锁紧,在锁紧后期手动难以转动驱动杆(11)时,可以在辅助驱动孔(4)内插入摇杆,便于对传动杆(10)进行旋转;本技术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旋转时所需要的回转空间小,更加适用于井下狭小的空间使用;所述拉线钩(5)上置有橡胶垫的设计,能够增加和锚索间的摩擦力,防止锚索从拉线钩(5)上滑落;所述导向轮(3)外圈开有环形凹槽的设计,能够使锚索从环形凹槽内穿过,进而在锚索收紧过程中,对其进行导向;达到利用拉线钩(5)挑动锚索,进行绕缠收缩,在绕缠收缩时相互之间形成摩擦,进而对锚索进行紧固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其特征是:由主体板、轴套、导向轮、辅助驱动孔、拉线钩、挡环、主动辊、支撑板、棘轮组、传动杆、驱动杆和固定板组成,所述主体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且中部向主体板外侧弧形凸面方向弯曲,两组固定板分别置于主体板上,且分别位于弯曲部分的两侧,每组固定板由两个固定板组成,且分别置于主体板的上侧和下侧,同组内的两个固定板相互平行,两个支撑板分别置于靠上的两个固定板上,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穿过两个支撑板,棘轮组置于传动杆一端上,驱动杆置于棘轮组上,主动辊置于传动杆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多个拉线钩等距置于主动辊外圈,两个挡环分别套置于传动杆上,且分别位于主动辊的两侧,所述挡环和传动杆之间置有轴承,两个导向轮分别置于两组固定板上,所述导向轮位于对应固定板组内的两个固定板之间,且导向轮上的轴通过轴套置于固定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围岩支护锚索紧固器,其特征是:由主体板、轴套、导向轮、辅助驱动孔、拉线钩、挡环、主动辊、支撑板、棘轮组、传动杆、驱动杆和固定板组成,所述主体板为弧形板状结构,且中部向主体板外侧弧形凸面方向弯曲,两组固定板分别置于主体板上,且分别位于弯曲部分的两侧,每组固定板由两个固定板组成,且分别置于主体板的上侧和下侧,同组内的两个固定板相互平行,两个支撑板分别置于靠上的两个固定板上,传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穿过两个支撑板,棘轮组置于传动杆一端上,驱动杆置于棘轮组上,主动辊置于传动杆上,且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多个拉线钩等距置于主动辊外圈,两个挡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锵魏晶雄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刘锵魏晶雄李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