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凯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369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内部开设有隧道腔体,所述隧道腔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坡体的内腔设置有位于第一混凝土层顶部的钢筋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柱、第一安装板、第一弧形支撑柱、第二弧形支撑柱、第二安装板、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安装板、连接柱、限位板、连接块和第四安装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隧道外加固结构中的支撑架一般为一体式,不可拆分,且占用较大体积,导致在该外加固结构安装时,对支撑架的运输效率低,且安装操作繁琐的问题,该隧道外加固结构,具备支撑架方便组合的优点,方便支撑架的运输,提高了隧道外加固结构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设施
,具体为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隧道的结构包括主体建筑物和附属设备两部分,主体建筑物由洞身和洞门组成,附属设备包括避车洞、消防设施、应急通讯和防排水设施,长大隧道还有专门的通风和照明设备。在防止隧道倒塌时需要用到隧道外加固结构,但是现有的隧道外加固结构中的支撑架一般为一体式,不可拆分,且体积较大,占用面积大,导致在该外加固结构安装时,对支撑架的运输效率低,且安装操作繁琐,降低了隧道外加固结构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安装和运输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内部开设有隧道腔体,所述隧道腔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所述坡体的内腔设置有位于第一混凝土层顶部的钢筋支架,所述坡体的内壁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内腔设置有水泥加固层,所述钢筋支架远离水泥加固层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延伸至水泥加固层的内腔,所述锚杆与钢筋支架接触,所述钢筋支架远离水泥加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隧道腔体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与第二混凝土层接触,所述支撑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左侧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柱,右侧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柱,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和第二弧形支撑柱均与第二混凝土层接触,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和第二弧形支撑柱靠近支撑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前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和第二弧形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两个第三安装板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和第二弧形支撑柱远离支撑柱一端的前面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前面开设有与连接槽相适配的开槽,所述连接槽内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槽的内腔设置有与其配合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限位板,所述开槽内腔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后侧与连接柱接触,所述连接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安装板,两个第四安装板通过螺栓组件与两个第三安装板固定连接,两个第三安装板的后侧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钢筋支架和坡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防水膜,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坡体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膜。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第一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支撑柱、第一安装板、第一弧形支撑柱、第二弧形支撑柱、第二安装板、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安装板、连接柱、限位板、连接块和第四安装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隧道外加固结构中的支撑架不可拆分、占用面积大、不方便运输的问题,该隧道外加固结构,具备支撑架拆装、运输方便的优点,提高了隧道外加固结构的安装效率;2、本技术通过第一防水膜和第二防水膜的配合使用,避免坡体内部的水分进入到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内部,使得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能够保持高强度的性能,进而能够为隧道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3、本技术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增大了支撑柱与第一混凝土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为支撑柱提供较大的支撑面积,使得支撑柱在安装和支撑时候的稳定效果更好,增大了该外加固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点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点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柱、第一弧形支撑柱和第二弧形支撑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中C点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图4中D点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弧形支撑柱和第二弧形支撑柱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图7中E点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连接柱和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坡体;2、隧道腔体;3、第一混凝土层;4、钢筋支架;5、开孔;6、水泥加固层;7、锚杆;8、第二混凝土层;9、支撑柱;10、第一安装板;11、第一弧形支撑柱;12、第二弧形支撑柱;13、第二安装板;14、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6、第一限位块;17、第二限位块;18、第三安装板;19、连接槽;20、卡槽;21、连接柱;22、限位板;23、连接块;24、第四安装板;25、开槽;26、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0,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包括坡体1,坡体1的内部开设有隧道腔体2,隧道腔体2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3,坡体1的内腔设置有位于第一混凝土层3顶部的钢筋支架4,坡体1的内壁开设有开孔5,开孔5的内腔设置有水泥加固层6,钢筋支架4远离水泥加固层6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锚杆7,锚杆7的一端延伸至水泥加固层6的内腔,锚杆7与钢筋支架4接触,钢筋支架4远离水泥加固层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8。隧道腔体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9,支撑柱9的一侧与第二混凝土层8接触,支撑柱9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0,左侧支撑柱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柱11,右侧支撑柱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柱12,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均与第二混凝土层8接触,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靠近支撑柱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3,第二安装板13与第一安装板10接触,第二安装板13和第一安装板10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支撑柱9前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槽14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第二安装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槽14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16,第二限位槽15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槽14的宽度,第一限位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限位槽15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17,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18,两个第三安装板18相互接触,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远离支撑柱9一端的前面均开设有连接槽19,第三安装板18的前面开设有与连接槽19相适配的开槽25,连接槽19内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0,连接槽19的内腔设置有与其配合的连接柱21,连接柱21的两端设置有与卡槽20配合的限位板22,开槽25内腔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的后侧与连接柱21接触,连接块2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安装板24,两个第四安装板24通过螺栓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内部开设有隧道腔体(2),所述隧道腔体(2)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3),所述坡体(1)的内腔设置有位于第一混凝土层(3)顶部的钢筋支架(4),所述坡体(1)的内壁开设有开孔(5),所述开孔(5)的内腔设置有水泥加固层(6),所述钢筋支架(4)远离水泥加固层(6)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锚杆(7),所述锚杆(7)的一端延伸至水泥加固层(6)的内腔,所述锚杆(7)与钢筋支架(4)接触,所述钢筋支架(4)远离水泥加固层(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8);所述隧道腔体(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9),所述支撑柱(9)的一侧与第二混凝土层(8)接触,所述支撑柱(9)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0),左侧支撑柱(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柱(11),右侧支撑柱(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柱(12),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均与第二混凝土层(8)接触,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靠近支撑柱(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3),所述第二安装板(13)与第一安装板(10)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板(13)和第一安装板(10)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9)前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所述第一限位槽(14)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5)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槽(14)的宽度,所述第二安装板(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限位槽(14)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块(16),所述第一限位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限位槽(15)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块(17),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安装板(18),两个第三安装板(18)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远离支撑柱(9)一端的前面均开设有连接槽(19),所述第三安装板(18)的前面开设有与连接槽(19)相适配的开槽(25),所述连接槽(19)内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0),所述连接槽(19)的内腔设置有与其配合的连接柱(21),所述连接柱(21)的两端设置有与卡槽(20)配合的限位板(22),所述开槽(25)内腔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块(23),所述连接块(23)的后侧与连接柱(21)接触,所述连接块(2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安装板(24),两个第四安装板(24)通过螺栓组件与两个第三安装板(18)固定连接,两个第三安装板(18)的后侧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外加固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内部开设有隧道腔体(2),所述隧道腔体(2)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混凝土层(3),所述坡体(1)的内腔设置有位于第一混凝土层(3)顶部的钢筋支架(4),所述坡体(1)的内壁开设有开孔(5),所述开孔(5)的内腔设置有水泥加固层(6),所述钢筋支架(4)远离水泥加固层(6)的一侧贯穿设置有锚杆(7),所述锚杆(7)的一端延伸至水泥加固层(6)的内腔,所述锚杆(7)与钢筋支架(4)接触,所述钢筋支架(4)远离水泥加固层(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混凝土层(8);所述隧道腔体(2)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柱(9),所述支撑柱(9)的一侧与第二混凝土层(8)接触,所述支撑柱(9)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0),左侧支撑柱(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支撑柱(11),右侧支撑柱(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支撑柱(12),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均与第二混凝土层(8)接触,所述第一弧形支撑柱(11)和第二弧形支撑柱(12)靠近支撑柱(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3),所述第二安装板(13)与第一安装板(10)接触,所述第二安装板(13)和第一安装板(10)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9)前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所述第一限位槽(14)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5)的宽度大于第一限位槽(14)的宽度,所述第二安装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王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