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22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属于建筑领域,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端套接有防潮套,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L型槽,所述L型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与L型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远离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L型槽内设有石绵屑,所述石绵屑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所述石绵屑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所述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的孔径,用弹性橡胶条和活性炭纤维网将石绵屑固定住,减少石绵屑散落,通过拉动弹性橡胶条靠近L型槽槽口的一端,抽拉出石绵屑,将挂钩挂在第一圆环上,拉伸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带动石绵屑进入L型槽内,石绵屑可循环使用,节省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地面之下的楼层往往是用作停车场或者仓库,这些地面之下的建筑,就需要隔热防潮,推而广之,几乎所有的地下建筑都需要隔热防潮,防潮就是防止空气中的湿度过大,空气的湿度过大会使霉菌快速繁殖,霉菌不但能使物品发霉变质,地下室外墙由于受土温度、地下水水位及变化等影响,经常会出现结露或霉变,甚至出现渗漏的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建筑防潮效果差。现有的地下建筑的防潮结构不方便更换,有的需要对墙体进行拆卸才能进行更换,浪费时间以及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它可以实现方便更换吸水的石绵屑,不需要破坏墙体,方便省力。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包括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外端套接有防潮套,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L型槽,所述L型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与L型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远离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L型槽内设有石绵屑,所述石绵屑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所述石绵屑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所述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的孔径,所述弹性橡胶条靠近L型槽的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圆环,所述保温板的背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L型槽相贯穿,所述通孔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金属网,所述通孔上设有海绵板,所述通孔上套接有弹性套管,所述保温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圆环,所述L型槽的槽口暴露在空气中,用弹性橡胶条和活性炭纤维网将石绵屑固定住,减少石绵屑散落,通过拉动弹性橡胶条靠近L型槽槽口的一端,抽拉出石绵屑,将挂钩挂在第一圆环上,更换好石绵屑后,拉伸弹簧在弹力作用下,收缩回去,带动石绵屑进入L型槽内,方便更换,且石绵屑可循环使用,节省材料。优选地,所述石绵屑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所述弹性橡胶条内设有无水硫酸铜颗粒,所述无水硫酸铜颗粒位于靠近L型槽槽口的石绵屑上,弹性橡胶条增大整体弹性,方便拉伸出石绵屑,且无水硫酸铜颗粒遇水变色,方便查看了解石绵屑的更换时间。优选地,所述L型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还开设有磁铁槽,所述磁铁槽内设有第二磁铁,所述弹性橡胶条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便于固定住石绵屑靠近L型槽槽口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石绵屑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所述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的孔径,方便整体性更换石绵屑,减少石绵屑的散落,且增大吸水效果。优选地,所述海绵板还可以用pva吸水泡棉棒,吸水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防潮套由锡箔纸构成,锡箔纸无缝套接于保温板上,密封性强。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用弹性橡胶条和活性炭纤维网将石绵屑固定住,减少石绵屑散落,通过拉动弹性橡胶条靠近L型槽槽口的一端,抽拉出石绵屑,将挂钩挂在第一圆环上,更换好石绵屑后,拉伸弹簧在弹力作用下,收缩回去,带动石绵屑进入L型槽内,方便更换,且石绵屑可循环使用,节省材料。(2)石绵屑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弹性橡胶条内设有无水硫酸铜颗粒,无水硫酸铜颗粒位于靠近L型槽槽口的石绵屑上,弹性橡胶条增大整体弹性,方便拉伸出石绵屑,且无水硫酸铜颗粒遇水变色,方便查看了解石绵屑的更换时间。(3)L型槽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内还开设有磁铁槽,磁铁槽内设有第二磁铁,弹性橡胶条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便于固定住石绵屑靠近L型槽槽口的一端。(4)石绵屑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的孔径,方便整体性更换石绵屑,且增大吸水效果。(5)海绵板还可以用pva吸水泡棉棒,吸水效果更好。(6)防潮套由锡箔纸构成,锡箔纸无缝套接于保温板上,密封性强。(7)L型槽的槽口暴露在空气中,便于更换石绵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石绵屑与活性炭纤维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保温板、2L型槽、3拉伸弹簧、4第一圆环、5第二圆环、6挂钩、7弹性套管、8石绵屑、9弹性橡胶条、10磁铁槽、11第一磁铁、12第二磁铁、13防潮套、14通孔、15海绵板、16金属网、17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5,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包括保温板1,保温板1的外端套接有防潮套13,保温板1上开设有L型槽2,L型槽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拉伸弹簧3,拉伸弹簧3与L型槽2内壁固定连接,拉伸弹簧3远离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6,L型槽2内设有石绵屑8,石绵屑8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9,石绵屑8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8的孔径,整体的宽度约为2cm,弹性橡胶条9靠近L型槽2的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圆环4,保温板1的背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4,通孔14与L型槽2相贯穿,通孔14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金属网16,通孔14上设有海绵板15,通孔14上套接有弹性套管7,保温板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圆环5,用弹性橡胶条9和活性炭纤维网将石绵屑8固定住,减少石绵屑8的散落,通过拉动弹性橡胶条9靠近L型槽2槽口的一端,抽拉出石绵屑8,将挂钩6挂在第一圆环4上,更换好石绵屑8后,拉伸弹簧3在弹力作用下,收缩回去,带动石绵屑8进入L型槽2内,方便更换,且石绵屑8可循环使用,节省材料,石绵屑8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9,弹性橡胶条9内设有无水硫酸铜颗粒,无水硫酸铜颗粒位于靠近L型槽2槽口的石绵屑8上,弹性橡胶条9增大整体弹性,方便拉伸出石绵屑8,且无水硫酸铜颗粒遇水变色,方便查看了解石绵屑8的更换时间,L型槽2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7,连接块17内还开设有磁铁槽10,磁铁槽10内设有第二磁铁12,弹性橡胶条9内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1,便于固定住石绵屑8靠近L型槽2槽口的一端,石绵屑8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8的孔径,方便整体性更换石绵屑8,且增大吸水效果,海绵板15还可以用pva吸水泡棉棒,吸水效果更好,防潮套13由锡箔纸构成,锡箔纸无缝套接于保温板1上,密封性强,L型槽2的槽口暴露在空气中,便于更换石绵屑8。在地下建筑的墙体内放置有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包括保温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1)的外端套接有防潮套(13),所述保温板(1)上开设有L型槽(2),所述L型槽(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拉伸弹簧(3),所述拉伸弹簧(3)与L型槽(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3)远离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6),所述L型槽(2)内设有石绵屑(8),所述石绵屑(8)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9),所述石绵屑(8)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所述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8)的孔径,所述弹性橡胶条(9)靠近L型槽(2)的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圆环(4),所述保温板(1)的背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4),所述通孔(14)与L型槽(2)相贯穿,所述通孔(14)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金属网(16),所述通孔(14)上设有海绵板(15),所述通孔(14)上套接有弹性套管(7),所述保温板(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圆环(5),所述L型槽(2)的槽口暴露在空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物隔热防潮结构,包括保温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1)的外端套接有防潮套(13),所述保温板(1)上开设有L型槽(2),所述L型槽(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拉伸弹簧(3),所述拉伸弹簧(3)与L型槽(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伸弹簧(3)远离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挂钩(6),所述L型槽(2)内设有石绵屑(8),所述石绵屑(8)的四周固定连接有弹性橡胶条(9),所述石绵屑(8)外端套有活性炭纤维网,所述活性炭纤维网的孔径小于石绵屑(8)的孔径,所述弹性橡胶条(9)靠近L型槽(2)的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圆环(4),所述保温板(1)的背面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4),所述通孔(14)与L型槽(2)相贯穿,所述通孔(14)的槽口处固定连接有金属网(16),所述通孔(14)上设有海绵板(15),所述通孔(14)上套接有弹性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福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君豪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